"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 "
《義勇軍進行曲》\\(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這首中國人民的戰歌,是在中國人民奮起抗日救亡的熱潮中,在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浴血戰斗中誕生的.今天,《義勇軍進行曲》已威震海外.這首中國人民的戰歌,以她那嘹亮雄壯、頑強向上的旋律和富有巨大號召力的音調,激勵著中華兒女奮勇前進.
一、義勇軍進行曲創作的時代背景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淪陷.中國共產黨號召人民武裝抗日,東北各地人民和國民黨一部分在東北的愛國軍隊,紛紛組成義勇軍、自衛軍等抗日武裝,并很快發展到40萬,這些抗日武裝統稱"東北抗日義勇軍".義勇軍在遼寧南部、吉林東部和黑龍江嫩江地區進行游擊戰爭,給日本侵略者沉重的打擊.
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由現代劇作家、詩人田漢\\(1898-1968\\)作故事,現代電影藝術家夏衍作電影文字劇本的影片《風云兒女》于1935年在上海誕生了.影片《風云兒女》表現的是處于深重民族危機下的20世紀30年代知識分子,從象牙塔沖出來奔赴抗日前線的主題.《義勇軍進行曲》是作為影片主人公、詩人辛白華的長詩《萬里長城》的最后一節,在影片開頭和結束前所演唱的主題歌.田漢在完成故事梗概后,于1935年2月遭反動派的逮捕而入獄,因此這首歌詞是他被捕前,倉促地寫在一張包香煙的錫紙襯底上的,后來不得不以"陳瑜作詞"化名發表.
現代音樂家、革命音樂的開路先鋒聶耳\\(1912-1935\\)從夏衍手中搶過歌詞說:"作曲交給我,我干!"就以巨大的熱情投入了創作.在創作的過程中,無數義勇軍戰士冒著敵人炮火奮勇前進的畫面浮現在他眼前,義勇軍高亢嘹亮的軍號聲在他耳旁響起 為了免遭反動派的迫害,1935年4月,聶耳便離開上海,取道日本赴蘇聯求學,這時《義勇軍進行曲》尚未定稿.到日本后不久,聶耳就把歌譜全部完成寄回.1935年5月11日《中華日報》、5月16日5《電通畫報》刊出了《義勇軍進行曲》,5月24日,影片《風云兒女》首映,隨后又灌制了歌曲的唱片,不久這首歌曲就響遍了全中國的每一個角落.抗日戰爭爆發后,著名黑人歌唱家羅伯遜的演唱和錄制的唱片,更使這首中國人民的戰歌載譽世界.
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漢市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逝世,年僅23歲.同樣可惜的是聶耳也沒有親耳聆聽到自己的音樂作品,此時的田漢也在反動派的監獄中.由于《義勇軍進行曲》在中國人民爭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爭中起過巨大的鼓舞作用.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將此歌定為代國歌;1982年12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通過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二、《義勇軍進行曲》創作的技巧
《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不拘于傳統的格律、無固定的格式、節奏自由、韻律自然、句子參差不齊,屬散文式的自由新詩.這種自由體新詩利于表現歌詞中極富時代特點的警句,但給音樂的創作帶來了難度.
聶耳創造性地把這首歌詞譜成由六個長短不等的樂句\\(包括前奏\\)組成的自由樂段,因此,歌曲屬于六句體一部曲式.其句法關系如下:
整首歌曲具有前后一致的昂揚振奮的精神,并采取了主導動機貫穿發展的手法.
前奏是建立在G大調上的大三和弦分解的號角式的音調,這種明亮的音調作為全曲旋律發展的基礎,并在a'和a"兩樂句中加以變化再現,造成首尾呼應,達到更完美的統一.音符時值的特殊劃分所產生的三連音,是小軍鼓的節奏.軍號聲、小軍鼓聲,加之影片中隆隆炮聲,5.5小結的前奏便渲染了一個特定的音樂氛圍.
b樂句在節奏上使用后半拍起音,表現出一種急切的吶喊;在旋律上采用四度大跳進行,具有明顯的力度感.
當唱到d 樂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時,作者用了突然的休止,造成一種特有的緊迫感,在休止后更突出"最危險的時候",而引出人們被迫著發出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這一樂句在主和弦音三次作三度層層向上的呼喊之后,將歌曲情緒推向高潮,繼而號角式的音調再現了,好似沖鋒號,猶如行進步伐,激勵著無數戰士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結尾時在重音上再三強調"前進"兩字,使音樂富有動力.
《義勇軍進行曲》采用了進行曲的風格,用偶數單拍子,一字一音的明確節奏,象征著中國人民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戰斗步伐.
三、歌曲產生的社會功用
在《義勇軍進行曲》中,聶耳匠心獨運,巧妙地將田漢的自由體新詩譜成節奏鏗鏘有力、音調高昂、結構獨特的新型戰斗進行曲,別出心裁地將西洋大調音階與中國傳統五聲音階高度融合,得以從藝術上創新,洋為中用,中西結合,推陳出新,使《義勇軍進行曲》成為"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千古絕唱.
《勇軍進行曲》和許多優秀的抗戰歌曲一道,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成為聯結各階級、各民族的精神紐帶,把整個中華民族的血肉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長城.
在中國人民爭取自由解放的斗爭中,《義勇軍進行曲》傳誦著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高唱著多少英雄的贊歌.今天,《義勇軍進行曲》仍然以她旺盛的藝術生命力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伴隨著時代的步伐,激勵著每一個炎黃子孫,鼓舞著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顧育豹. 歷經曲折的《義勇軍進行曲》[J]. 湖北檔案, 2008\\(11\\).
[2] 董忠全. 《義勇軍進行曲》的來歷[J]. 檔案與建設, 1994\\(01\\).
[3] 張亞林. 追憶聶耳 走近《國歌》--《國歌》聶耳精神永傳承[J]. 民族音樂, 2009\\(06\\).
[4] 蔡 慧. 國歌--凝聚著民族奮斗史的旋律[J]. 歌劇, 2008\\(10\\).
[5] 楊流昌. 《義勇軍進行曲》與電影《風云兒女》[J]. 電影評介, 1983\\(04\\).
[6] 何延生. 田漢與聶耳的合作[J]. 音樂天地, 1999\\(06\\).
[7] 馬書慧. 中國的"馬賽曲"--電影《風云兒女》與"國歌"[J]. 黨史縱橫, 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