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新聞,愛國主義教育活教材
人是社會性動物,政治則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政治新聞能夠讓我們了解所處社會的政治生態、了解世界。我國地域遼闊,如何使各地人們向著同一目標形成同一股力量,增強國家的向心力,促進社會的發展?新聞起著巨大的作用,尤其是政治新聞,更是起著凝聚人心的重大作用。
2008 年我國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因為距離的原因,對于眾多國人來說,地震實況,救援狀況等都很難知道。正是因為新聞的存在,有強大的報道陣容,將全國各地的人心聚集在一起,全國人民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緊密團結,開展捐款、救災、支援等活動,使汶川順利走過災難期。這件事情對國人的意義,對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遠遠勝過教師在課上的諄諄教誨與動情講述。這就是時事新聞的作用,不僅只是報道一件事情,還是一次教育過程,更是一種感化過程。
好的時政新聞,能夠激發全國各族人民的愛國之心,增強凝聚力,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強大支持。尤其對于大學生來說,正處在人生觀與世界觀逐漸形成的時期,可以在新聞的影響下體會作為國家一員所肩負的責任。
但是,有時政新聞的存在,受眾卻并不愿意主動接受,或者對于這些報道心存抵觸,沒有太大的關注度,效果也就無從談起。因此,只有認真研究受眾的接受心理,采用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在傳播渠道方面保證暢通,在傳播手段上不斷創新,使得人們主動去關注,才能發揮其報道的意義,使我國的政策方針、法律條文等更好地深入每個公民的心中,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團結全國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社會才能不斷發展壯大。
網絡時代時政新聞的遠離
網絡新聞時代各種題材百花齊放。在互聯網發展之初,消息報道、專題報道、連續報道和系列報道等這些在報紙、電視中常用的傳統報道樣式,在網絡新聞中也得到運用。網絡新聞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也不斷地創新思維,結合自身的報道優勢,豐富新聞報道樣式,使網絡新聞的報道樣式日漸完善,如大多數新聞網站建設自己的新聞專題,同時還有不少同題文章的鏈接集納。
網絡新聞根據題材內容也進行了明確分類,如娛樂頻道、時政頻道、健康頻道之類。不同的內容處理使得新聞的受關注度也呈現出不同局面。娛樂新聞對時政新聞的沖擊。目前,由于工作、生活壓力的增大,人們在業余總傾向于接受一些讓自己情緒減壓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內容輕松,形式有趣,使人愉悅或者受益的信息成為人們的首選。娛樂新聞這種軟性題材受到廣泛歡迎。
娛樂新聞運用各種網絡傳播手段進行報道,編輯充分運用圖片、視頻等代替單一的文字表述,對受眾的視覺、聽覺產生強大的沖擊力?!皧蕵奉^條”、“出軌門”等醒目的字眼配發圖片、視頻,使受眾的好奇心不斷加重。它迎合了受眾在物質生活滿足后的娛樂消遣需求,久而久之,娛樂新聞的瀏覽量越來越高,其發展也越來越壯大。在網絡上,娛樂新聞所占據的分量超出其他類型的新聞版面。
隨著人們對娛樂新聞的追捧,政治新聞開始離他們漸漸遠去。對于以后要擔當國家大梁的大學生來說,時政新聞對他們的意義頗為深遠。他們往往喜歡追求新奇、吸引人的東西,于是娛樂新聞受到大多學生的青睞,今日“娛樂頭條”、“某某明星結婚”等等“八卦”新聞成為他們不時討論的熱點。而兩會的召開、政府出臺的新政策、國家領導人出訪等政治新聞離他們的生活本來就遠,如果不能通過一些手法創新吸引他們,就會慢慢淡出他們的關注重心。在互聯網時代,政治新聞的訪問量、點擊率遠遠低于娛樂新聞,這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件很危險的事情。更可怕的是,一些新聞編輯為了贏得網站的點擊量,大量報道那些受人追捧的娛樂新聞,而政治新聞則只是做完成任務式的規定動作處理。
時政新聞,網讀時代被忽視。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人們越來越依賴網絡,不論是工作學習、遠程溝通還是生活購物等都離不開它。不得不承認,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當想了解國內外新聞時,可隨時隨地打開電腦,輕而易舉地讀到所有熱點新聞。因為網絡承載的信息量大,政治新聞、體育新聞、科教新聞、娛樂新聞等都被“一網打盡”。網絡新聞的互動特點,在給受眾的主動選擇提供了更大的平臺的同時,還能積極參與,這使得人們更喜歡通過網絡獲取新聞。
為了了解哪類新聞更受歡迎,研究者使用抽樣調查法,對部分在校大學生做了一項調查。研究發現,大學生業余時間瀏覽政治新聞的占 34.8%,瀏覽體育、娛樂類新聞的占 36%,瀏覽其他網頁的占 29.2%。此外搜狐網所做的一次調查顯示,近 70% 的大學生表示沒有關注時事政治的習慣,能夠堅持瀏覽政治新聞的人寥寥無幾。被調查的大學生普遍表示,一般只有在聽說了某些新聞或是周圍的人聊起某一話題的時候,才會主動去瀏覽政治新聞,而且認為不論從報道的內容還是報道的方式來說,政治新聞給人一種“無聊”的感覺,很難吸引他們。而對于娛樂新聞,大家有種共識,仿佛不去瀏覽,當大家在一起談論時便覺得自己“out”了。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娛樂新聞的文字幽默、報道思維新穎,滿足他們聊“八卦”的需求。
以上數據表明,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娛樂新聞比政治新聞更受歡迎,政治新聞開始逐漸淡出他們的生活。
參與感提升關注度
研究受眾接受心理。新聞從業者必須明白,無論通過什么媒介,無論報道什么內容,報道目的是為了讓受眾能接受信息。因此,要想提高新聞的訪問量,必須從受眾出發。同樣,政治新聞要想得到受眾較高的關注度,做好市場調查、分析受眾心理極其重要。
受眾只有產生興趣,才會去瀏覽報道。因為網絡報道相對于報紙、電視而言,自由查詢的特點更加明顯,因此,思考在互聯網時代收視習慣改變的新傳媒生態下,政治新聞的報道不能停留在“完成任務”式的報道階段,應從受眾的角度去揣摩。思考在哪個時間段、以哪種形式進行某個政治話題的報道,同時,怎樣吸引他們積極參與也很重要。
創新報道形式,實現良性互動?;ヂ摼W時代,造成人們更喜歡瀏覽娛樂新聞,忽視時政新聞現象的原因之一是娛樂新聞更好地利用了網絡的傳播優勢。隨著社會主義民主化建設進程的加快,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體現“以人為本”,網絡媒體的發展也體現了這一要求,微博、微信、論壇里討論網絡新聞的人數越來越多,娛樂新聞便隨著這一發展趨勢,逐步發展自己的傳播新形態。
例如,在微博里就一些話題 @ 少數人,漸漸地一傳十、十傳百,知道此新聞的人越來越多。再比如在論壇里發表個人看法,不斷地出現網絡新名詞、新語言。娛樂新聞以其多樣、新穎的報道方式吸引著受眾。而時政新聞的報道內容、呈現方式、推廣分享等方面長期停留在原有水平上,改進力度不大,在論壇里討論的人數也不及娛樂新聞的討論人數。
因此,在互聯網時代,時政新聞要想吸引受眾,從業者有必要進行詳細市場調查、周密的受眾分析。對時政新聞的報道要在保持真實性原則下不斷創新報道形式,在保持時政新聞獨有特點的前提下,以獨特的方式吸引受眾,與受眾產生良好的互動。吸引年輕讀者對時政新聞的參與。許多大學生對時政新聞的關注大多是為了完成任務或是積攢一定的瀏覽記錄達到別的目的。出于興趣了解時政新聞的人數在逐漸下滑??梢?,大學生在慢慢忽視網絡時政新聞。
然而,時政新聞在國家發展、社會進步中的重要地位不可否認,當代大學生加強對時政新聞的關注必不可少?!皟啥宦劥巴馐?,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早已過去,大學生增加對國家時事政治的了解,不僅是作為國家一員的基本職責,也對今后自身的就業、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因此,為了增加大學生對時事政治的興趣,吸引他們對時事政治的關注,時政新聞報道應當針對大學生的接受心理,推出符合年輕人接受習慣的報道形式,比如,采用圖表圖畫,甚至漫畫形式,使抽象無趣的時政題材變得有趣、可感。同時,也可引導現代大學生學會放眼世界,關注國家大事,隨時跟蹤重大時事政治,養成瀏覽時政新聞的習慣,形成閱讀時政新聞的忠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