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直播是一項需要多部門、多工種密切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這其中對電視直播效果影響最大的是導播與攝像這兩個方面的工作。兩者的業務能力和配合默契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場直播的整體水平。導播是現場直播創作集體中的核心。導播既要諳熟電視節目導播規律又要精通特技切換臺的操作使用,需要融會貫通地運用好電視藝術和工程技術兩個學科的知識才能勝任。因此,對電視直播導播人員有比較高的素質要求,概括地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具備廣博的知識。電視直播的內容十分豐富,如歌舞晚會、音樂會、運動會、各種球類比賽、重大活動等等,涉及到整個社會的各個方面。這就要求電視導播要具有比較廣博的知識結構,熟悉直播節目內容中的專業知識。
2.不斷積累經驗。電視直播節目對導播提出了較高的要求?,F場即時切換畫面是沒有時間去仔細斟酌的,隨意切換又會使整個節目的鏡頭銜接混亂不堪。工作中出現的任何切換失誤都將全部暴露在觀眾面前,沒有任何修補的余地。因此,導播要熟練掌握鏡頭組接的規律和嫻熟的導播臺操作技巧,精通畫面語言。
3.快速反應能力。做導播要有一個快速反應的頭腦。
各類直播節目性質不同,同一類直播節目情況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在直播過程中還會隨時出現各種突發情況。
這些都要求導播要鍛煉自己的快速反應能力,提高反應速度,使“眼見”、“心想”、“手動”幾個環節形成一個快速的“啟動執行程序”。特別是體育賽事的直播,有些精彩鏡頭轉瞬即逝,導播反應稍慢一點,觀眾可能就錯過了觀看機會。當然有時可利用“慢動作回放”來補救,但觀眾仍然希望能在第一時間同步地看到它,看不到總會留下幾分遺憾。
培養預見能力對提高反應速度大有幫助。預見也就是推測。在事件發生之前就對事件的發展方向有個大致的預見,這對于導播來說至關重要。這一點點的“提前量”將為導播準確、快速地切換到合適的鏡頭創造了條件。反應速度和預見性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有主觀個體上的差異也依賴于客觀條件。導播頭腦反應敏捷、動作利落,對直播節目類型比較熟悉,工作時注意力集中,預見性強,反應速度就快。
4.做好充分準備。導播在現場直播之前,應盡可能多地了解直播節目的內容。如有可能,導播最好能參與節目的策劃、創作,如果條件不具備,導播也應親自觀看一下節目的排演(文藝類節目)。對于體育賽事或一些社會活動往往沒有排演的過程,那么,導播也應該看一看正式比賽前的練習或舉辦各類活動前的有關準備活動,查一些文字資料,多掌握一些具體的情況。這樣,才能對直播內容有更全面的了解,增強在導播工作中的預見性。
電視直播中的攝像是獲取電視畫面的第一個環節,攝像人員的業務素質直接決定了現場直播電視畫面的質量,因此對電視直播的攝像同樣具有很高的要求:
1.過硬的攝像基本功。電視直播攝像與普通電視節目攝像的最大區別是直播拍攝的每一個畫面都是應滿足播出要求的高質量畫面,沒有重拍的可能性。雖然在攝像之后還有導播來選擇畫面,但這種選擇的余地是很小的。直播中的每一位攝像都分擔著一定機位的拍攝任務,從機位(拍攝角度)來說,幾個攝像之間是不可相互替代的,各自拍攝的畫面有各自不同的作用,導播只是在切換時間上有一定的選擇機會。如果某一機位的攝像基本功欠佳,則勢必要影響到整個電視畫面的質量。直播中攝像師要在極短的時間里完成調焦、變焦、畫面構圖、跟拍等一系列的操作,而且不能出現任何差錯,這就要求攝像必須具備很強的基本功才能勝任直播工作。
2.快速抓拍能力?,F場直播攝像中,有很多精彩鏡頭都是靠抓拍得到的。因此直播攝像師要求反應要快,能隨時捕捉到直播現場上的一個個轉瞬即逝的精彩鏡頭。同時在快速的運動中還要快中求穩,保證畫面有合適的景別、構圖,才能拍出內容、形式都盡善盡美的好鏡頭。抓拍能力需要較長時間的鍛煉,要敢抓、多抓,剛開始只要能抓得住,然后再逐漸提高質量,天長日久就能培養出較強的抓拍能力了。
3.創新意識。電視直播雖然涉及的內容比較豐富,但直播類型往往是有限的幾種,如文藝晚會、體育賽事、重大社會活動等等。直播由于是實時播出,不可能對節目進行復雜的包裝和后期再創作,因此播出形式比較簡單,較少變化。這就要求攝像師在選取拍攝畫面時一定要有創新意識,拍出有新意、信息量大的畫面,防止總是單調、重復的老一套手法,叫觀眾看了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