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編輯的藝術,可以說,就是掌握電視編輯的節奏以及熟練掌握蒙太奇的藝術表現手段。
1、編輯人要具備深厚的藝術素養
電視節目編輯是一項技術性和藝術性結合的工作,需要編輯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具備深厚的藝術素養和審美情趣。風格好、形式美、具有藝術感染力的節目,自然會受到觀眾的喜愛,取得較好的傳播效果。這就要求編輯人員在掌握技術的前提下,充分運用藝術手法,用美的形式來包裝節目,在給觀眾傳播信息的同時,帶給觀眾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
2、影視藝術的特殊表現手段——蒙太奇蒙太奇
作為電影美學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某種意義上說,它集中、強烈地體現了電影藝術表現手段的獨特個性。在電影藝術中,如果不懂得蒙太奇、不對蒙太奇理論有比較深刻的理解,想要取得出色的成就很不容易。同理,由于電視藝術在表現形式上與電影有相通之處,同樣的,蒙太奇在電視創作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電影電視剪輯來說,蒙太奇具有直接的、重要的意義。
蒙太奇,最初的詞義是指構成和裝配。將個別材料根據總體設計裝配組合起來。針對電影創作在擺脫了最初的一景到底、一氣拍完的原始拍攝狀態,創造性地采用了前期分解拍攝出不同景別的畫面,后期再對各個分解拍攝的畫面重新剪接\\(剪輯\\)組合的創作形式這一特征。后經蘇聯電影藝術家愛森斯坦、普多夫金等的努力,又使蒙太奇在表現意義上升華到嶄新的領域。到今天,蒙太奇已經不是只包含畫面與畫面的承繼關系,還包括時間和空間、音響和畫面、畫面和色彩等相互間的關系。蒙太奇已成為電影、電視藝術獨特的表現手段。
3、準確把握電視編輯的節奏
節奏問題,也是電視編輯藝術創作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很多影視藝術家、理論家都對節奏相當重視,力求在實踐中深刻地把握它、在理論上透徹地闡明它。所謂節奏,是存在于一切藝術的結構組織和形象表現以及自然中的普遍現象,是不同矛盾因素\\(如動靜、緩急、曲直、長短、強弱、輕重、張弛等\\)有秩序、有節度、有規律的運動變化。節奏可以由視覺、聽覺,甚或嗅覺、味覺、觸覺來傳達。一部電影電視的總體節奏,是由鏡頭內部的節奏與鏡頭外部的節奏共同形成的。
3.1鏡頭內部的節奏因素包含:由不同題材、內容所決定的事件發展進程內在的運動節奏。如驚險樣式、懸念感強的警匪片、功夫片等,其總體結構是緊張、快節奏的。一般言情片的節奏則比較舒緩;鏡頭中主體運動的速度;攝影機運動的速度。推、拉、搖、移、跟的快慢緩急等景別變化的節奏光影、色彩等畫面造型因素所造成的節奏音樂、音響等聲音所造成的節奏。
音樂所形成的節奏,如:電視劇5末代皇帝6中,莊士敦經一番應對,被溥儀冊封為二品,當上了溥儀的英文教師。他得意洋洋地走出宮門,坐上四人大轎。轎夫抬著他在宮內行進,鏡頭很長,步行舒緩,畫面內主體的運動節奏看似很慢,但是,由于這時畫外音樂的內在情緒比較急驟,卻使人感到一種扣人心扉的急迫的節奏,使人感受到莊士敦行進時那種咄咄逼人的氣勢。
鏡頭內部的節奏,除后期配制的音樂、音響外,是一經拍攝即確定了的。它取決于導演對全片獨特的理解,是在拍攝的現場調度、處理中所決定并形成了的。
3.2鏡頭外部的節奏是因鏡頭在組接過程中經剪輯后而形成的節奏。例如,對于同樣的數個鏡頭,若將每一個鏡頭都保持稍長的尺數剪輯起來,與將每一個鏡頭都只取稍短的尺數剪輯起來,盡管反映的內容完全一樣,但是,各形成的節奏卻是不一樣的,給觀眾的藝術感覺效果也就不一樣。前者的節奏較為舒緩,后者的節奏卻趨于緊湊。
影響鏡頭外部節奏的因素主要是鏡頭的長短,以及鏡頭之間組接的技巧。
在時間大致有定的一部影視片中,每一個鏡頭越長,鏡頭變換的頻率就低,節奏也就慢。相反,每一個鏡頭越短.鏡頭變換的頻率就高,節奏就顯得快一些。因此,在剪輯工作中,面對著已拍攝定的畫面素材,欲從外部影響影視片的節奏,一個有效的辦法是在鏡頭的長短上下工夫。而對剪接率的控制是對鏡頭長短控制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剪接率是影視片中鏡頭轉換的速率。影視片中長鏡頭多時,剪接率必然慢;短鏡頭多時剪接率快,如果影片長度不變,則剪接率快慢和鏡頭數量多少成正比。換言之,剪接率快,鏡頭數量多,全片的總體節奏必然快;剪接率慢,鏡頭數量少,全片的總體節奏必然慢。因此,對容量大致相同的影視片,僅從鏡頭的數量,也可大體知其節奏的快慢。一般來說,長鏡頭往往是運動鏡頭或場面調度明顯的鏡頭。短鏡頭則是畫面內容單純,同時又需要利用迅速切換的方法來加強節奏感的鏡頭。不適當地運用長鏡頭會造成呆板或冗長的感覺。而過多地運用短鏡頭會產生繁瑣或倉促的印象。
另外,鏡頭之間的組接技巧因其特定的形式也能產生其不同的節奏效果。如漸顯漸隱、淡人淡出在時空上表現著較大的間隔,故易形成比較緩慢的節奏。
3.3當鏡頭長短的處理與組接技巧結合起來運用時,對節奏的影響則更為明顯。例如在一些影視片的結尾,為形成高潮,就往往采用將一組頗具內在激情的極短的鏡頭硬接起來的方法。
對節奏的把握,主要是憑感覺\\)一種藝術的感覺。這種感覺雖然還難以透徹地解明是何以形成,但可以清楚的是,它取決于影視藝術家對影視片中影響于節奏的多種因素的把握,準確地去揣摩、體會,了然于心并再現出來的修養。這種修養來源于藝術家對各類生活事件運動形式的經驗,對生活中各種運動節奏的感性的/記憶0,對他人成功處理影視作品節奏的經驗的借鑒,以及對自己在作品中所處理的節奏能/跳在廬山之外0來客觀進行的正確判斷。
4、結語
電視編輯要準確地把藝術性融人其中。如果我們的電視作品只是停留在簡單化反映生活的層面上,制作水準粗糙、/克隆0現象泛濫,不能以生動的藝術效果感染觀眾;如果電視編輯們沒有豐富的知識和不懈的創新追求,那么電視將失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