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機,一直是這幾年全球經濟的焦點,伴隨危機的,是中國的崛起,中國企業的版圖開始涉及海外,"中國式并購"給世界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廣東電視臺海外中心·國際頻道策劃制作了6集電視系列片《龍騰四?!? 關注在大時代浪潮下中國企業如何走向世界,并以走向世界的企業、企業家的命運變遷,來折射國家與民族的發展巨變.此系列片通過口述式、以人敘事的形式,在大時代背景下通過大量"走出去"的親歷者講述中國企業不為人知的海外故事,并以現在進行時的手法表現當今中國企業在海外的真實狀況.攝制組先后赴美國、澳大利亞、歐洲、韓國等地實地采訪拍攝,不僅記錄中國企業家、中國員工在國外的狀況,更傾聽了外國員工、外國企業以及外國的經濟學家對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真實看法.通過海外拍攝的歷程,我們不僅對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現狀有了直觀的感受,同時也積累了寶貴的海外拍攝經驗,現在《龍騰四?!饭澞恳呀浿谱魍瓿?回顧全程,探討財經紀錄片跨國拍攝的歷史價值所在,是本文的目的.
前期策劃:全球化視角,大視野的理念
自從現代工業社會形成以來,每一個大的經濟周期往往都伴隨著一次比較普遍的企業兼并浪潮.而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企業具備了"走出去"的基本條件,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更為中國企業提供了百年難得一遇的大變局機會,中外企業的博弈愈發激烈,中國如何與世界和諧共贏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面對這樣一個大題材,既是紀錄片人難得的一次機會,也是一個挑戰,已經有不少同行早把目光聚焦于此,《跨國風云》《跨國并購》《大國重器》《公司的力量》都是此類高端作品.作為后來者,特別是對于省級臺的攝制團隊來說,怎么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啃下這塊硬骨頭,做出自己的特點呢?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果不做好策劃,后果是不可設想的.為此,攝制組的成員在拍攝該項目之前就形成共識,這個系列片不是局限于廣東、局限于中國的,放眼全球的項目,而是一定要把中國的故事放在全球化浪潮的大時代背景下去講述,通過與西方歷史上成功"走出去"經驗的比較,紀錄中國與歐美企業的博弈中那些精彩的故事,否則就失去了此片拍攝的意義.
同時通過這些故事,我們試圖表達中國走向世界并不意味著政治上的威脅,而是給世界范圍內其他國家帶來發展的機遇和資本,有望促進中國乃至世界的經濟發展.但是概念化的戰略也需要具象的表達,經過討論,我們形成了6集的綱要,分別是:出海之夢;變局之探;突圍之路;品牌之道;文化融合;全球共贏.我們的宣傳語是:海外并購是一場戰爭,也是一段姻緣,既需要勇敢的沖鋒陷陣,更需要冷靜的緩沖思考.面對的陌生的環境、懷疑的目光,他們能否站穩腳跟,開啟中西商業文明融合的大門?
在前期策劃中,明確拍攝的主要內容和制作方向,對整個團隊至關重要,讓我們不僅確定了指導思想,更做好了跨國拍攝的各種準備,對開展前期聯系和資源開拓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與全球知名的商學院、學者合作,培養編導的專業知識,拓展項目的影響力成為了最好的選擇.中國企業"走出去"是一個專業的領域,如果沒有專業的知識及相關顧問做指導,貿然行動,必然無法達到預期.為了拓展項目的影響力,少走彎路,我們把專家目標定位于在全國甚至全球都有影響力的商學院和相關的學者,長江商學院創院院長項兵、復旦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院長徐信忠、北京產權交易所總裁熊焰、全國工商聯并購公會會長王巍、財經作家吳曉波等一批知名專家的精彩點評都被我們收入囊中.在專家指導下接近主題、提煉主題、組織素材,這對我們來說,無疑是寶貴的財富,為我們后來實地的拍攝,做了很好的戰前準備.在后期文稿創作和成片中,這些專家成為了該系列片中的亮點.采訪中,中國工商聯并購公會會長王巍說:比如你要去娶人家女兒,你不能跟人說,我娶你女兒是因為我們家傳宗接代,我兒子喜歡你你就娶人家,那沒有一個女人跟你,所以你也首先考慮人家跟你家過有什么前程,你能怎么去照顧人,讓人發展得更好,這才是娶親的心態.
還有北京產權交易所總裁、《中國流》作者熊焰:歐美這一輪的金融危機,我開玩笑說,人家那是大學生在跑步過程中摔的跟頭,我們相當多的企業還是小學生,我們這個時候如果去譏笑人家,說你看他也摔了,還不如我們,大概這就錯了,并購實際上是一種學習的行為,是一種融入式的學習行為,因為你站在外邊,你永遠不知道他內部怎么運行的.
通過這些片中的同期聲,讓原本很生硬的、專業的經濟節目,可以很淺易,讓普通的觀眾都能接受.特別是中國工商聯并購公會會長王巍以跨國婚姻的關系去比喻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心態,強調不能搞"一夜情",可謂比喻生動搞笑.
"世界表達":精選"故事企業",講好"中國元素"
中國經濟的全球化過程正在加速,雖然我們強調"和平崛起",但海外感受到的還是不安和威脅,國家經濟安全和政治風險仍然是他們的主要考慮,在這種時代的背景下,用何種方式去敘述中國企業"走出去"讓我們首先糾結,作為一名中國的電視人,我們仍然記得當初BBC拍攝的《中國人來了》帶來的影響是多么的糟糕,所以在與外部世界的不斷磨合中尋找普世性的共同價值觀,找到最終可以接受的事實和觀點,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在這樣的前提下,尋找怎樣的企業,成為了重中之重.
我們一開始選取的企業過于理想化,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一開始碰了很多釘子,不少企業以這樣那樣的借口去推卸采訪和拍攝.我們經過反思,認為這既有平臺的問題,也走了其他類似系列片的老路.
這些非常知名的企業已經接受了上下內外不計其數的媒體的采訪,對媒體已經麻木了.我們在意識到這一點后,決定因地制宜,結合自己的策劃內容,分門別類篩選相關企業,項目的定位也進行了微調,不再局限于已經"走出去"的企業,正在"走出去"或想"走出去"的企業成為我們爭取的對象,拓展了選材的范圍.廣東廣晟資產經營有限公司首先接受了我們的采訪,他們正好在澳大利亞收購了相關的企業,還沒最后簽約,也需要電視媒體去記錄這一件具有歷史意義的事情,雙方一拍即合.隨后,中航工業集團也被我們的方案所吸引,他們收購了奧地利的一家航空制造企業,已經派駐了相關的人員,正好我們可以去記錄他們在外國的日子.就這樣,央企、地方國企、民營企業、互聯網企業等一批"走出去"或正在"走出去"的企業相繼成為采拍對象.我們不但記錄了廣東廣晟公司、中航工業集團等企業的海外并購的進程,網易創始人丁磊、南航董事長司獻民、匹克董事長許景南、創維總裁楊東文、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等一批企業的領軍人物也接受了我們的采訪.通過這些"走出去"的戰略決策者和親歷者的講述,我們深刻體會到了全球化對中國的影響并不是空泛之言,而是實實在在影響到了我們每一個人.匹克集團董事長許景南在談到在A股上市能為他帶來100億財富的時候,他說道:如果我們能夠成為國際品牌,我們將來要做到幾百億、上千億,這個100億算什么.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給我們描繪國際化的夢想:我今年剛好是50歲,等我60歲、70歲的時候,當我們在國外旅行的時候都能看到我們中國品牌的電視機、冰箱、空調,這才是我們的品牌自豪.網易創始人丁磊在經歷了納斯達克停牌危機,與國內外廠商合作開發游戲之后,建立了可以媲美國外公司的杭州研究院,在談到與國外游戲廠商的競爭時,他底氣十足:因為我們接觸的廠商很多,我們覺得以前我們要這樣看人家\\(仰起頭\\),現在我們這個會做了,我們可以做得比你更好,我們有這種研發的實力.
這些知名的企業家,并沒空泛地談到國際化的戰略,而是通過一個個的故事、細節,把走出國門對他們個人的影響表述出來.他們也不諱言國際化給企業帶來的一些虧損,但這些壓力他們認為都是正常的.通過這些"走出去"親歷者的話語,這些跨出國門的企業故事,我們了解了這些企業走出去的"前世今生",那些原本有點縹緲的詞語瞬間充滿了能量,一幅幅畫面也浮現在編導眼前.這樣的財經紀錄片才能深入而不晦澀,深刻而不生硬,現實與故事的結合,讓觀眾接受了節目理念的前提,節目的接近性實現了.同時這也為我們如何做好最重要的出國拍攝,提供了現實的依據.
走進洛杉磯:感受國企登陸美國的橋頭堡
出國拍攝選取哪些點,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故事完整表現出來,如何把事情說清楚并讓觀眾感興趣?經過分析和研究,我們把國外拍攝的首站定在洛杉磯,不僅因為我們國內相關采訪對象:南航、創維、匹克等公司都有洛杉磯分公司,也因為作為美國第二大城市和好萊塢所在地,它也是全美華人最多和對華貿易最活躍的城市,因此對中國的公司和企業家而言,它是一個尤其具有吸引力的投資地點,不少中國企業登陸美國的第一站,都不約而同選擇了洛杉磯,成為了他們登陸美國的橋頭堡.
為什么大量的中資企業會聚集洛杉磯,這也是我們感興趣的地方.走進這些公司,記錄國內這些大企業在異國他鄉落地生根開枝散葉,感受他們的酸甜苦辣,情景生動.南航洛杉磯分公司總經理盧偉熙就見證了中美航線由冷清到繁忙的過程,從2007年的每周一班飛機,到如今的每天一班;創維在美國也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他們定位于車船上的移動電視;廣東的宜華木業與美國商務部展開了"中國家具反傾銷"的訴訟……這些實地的拍攝和走訪,讓我們得到了第一手新鮮的素材,也感受到了在中西文化背景下,中國企業要打入歐美等國的主流市場是多么不易.另外通過對外籍員工的采訪,我們也了解了他們眼中的中國企業和中國文化,而且也改變了我們對國外的一些認識.比如在美國開拓市場你也得講"關系".宜華美國分公司銷售市場部執行副總監羅布·霍夫曼就對我們說:他在美國家具銷售具有十幾年的經驗,關系網遍布美國,所以他很容易就可以將產品推薦給經銷商,而來自中國的銷售人員,融入美國市場的時間會比較長.我們便記錄了美國消費者第一次認識來自中國的品牌:在匹克位于洛杉磯的旗艦店,那里的鞋子都是根據美國市場量身定制,顧客都來自當地的美國人,高中生、籃球隊員等.這些細節,對應的正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實際情形.30年前這還是個"禁區",如今"走出去"已是個常態,投資,收購,在有實力的中國企業眼里,跨出國門,已和邁過商場的門檻一樣容易和自信.我們也通過走出去拍攝,獲取了寶貴的素材.
挺進澳洲:全程記錄國企跨國遠征
在洛杉磯的拍攝,只是我們表面上對中國企業的調查和了解,而我們的拍攝,其中很重要的內容是中國企業跨國并購,這也是該系列片的亮點所在.我們也希望用國際化多維度視角,深度解讀跨國并購經典案例,揭開跨國并購背后的韜略與機謀、博弈與利益、交鋒與合作.作為一部紀錄片,我們有幸記錄了廣晟公司收購澳大利泛澳公司和卡利登煤礦的全過程,也實實在在感受到了金融危機給中國企業帶來的巨大機會.澳大利亞泛澳公司董事長蓋瑞·豪瑟面對為何出售公司股份的問題顯得十分坦然:當時的情況非常嚴峻,金屬的價格例如銅,從大約4塊多美金一磅,快速下跌到1.25至1.50美元一磅,這對于公司的運營操作產生很大的影響.同時我們還有大量的貸款,需要在短期內盡快償還.而中國的跨國企業不是"土豪",隨便就出手,而是有著具體的戰略布局和戰術的考慮,面對世界上"中國人來了"的呼聲,中國企業的形象有時就代表著中國.澳大利亞對廣晟的收購發出了具體的聲音:"澳大利亞政府絕不可能被允許在中國購買礦產,那我們怎么能允許中國政府,在我們的國家購買,并控制一個戰略性的資產呢",我們深刻體會到了這收購的艱巨性.另外雙方的談判由于涉及商業機密,不允許拍攝,我們就從門縫中,玻璃窗外,用特殊的鏡頭語言,用雙方的面部表情,去表現談判桌下的暗流涌動.而涉及到另外一個卡利登煤礦收購案例的時候,記錄商業談判之外,我們還來到了煤礦,記錄了廣晟的高層管理人員,身上是跟澳大利亞礦工一樣的裝備,一起吃面包,下礦井,以實際行動拉近了雙方的距離.卡利登的執行總裁馬克是這么評價來自中國的買家:一開始雙方并不像今天這么互相了解,經過每一天、每一周、每個月,我們對雙方的了解不斷加深,特別是對于我們來說,更明白了中國方面的預期想法,而且我想對于廣晟來說,也更了解我們澳大利亞人的想法.
通過連續成功的并購項目,廣晟公司獨立的市場主體地位得到國際市場的廣泛認可,也引起了國內有關部門的關注.2012年6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的汪洋在出訪澳大利亞期間,專門視察了廣晟的全資子公司卡利登,我們自然抓住了這難得的機會,記錄了中國領導人對"走出去"戰略的評價,也完成了我們的一個重要拍攝,為廣晟跨國遠征的故事畫上了一個段落中的句號.
飛赴奧地利:拍攝中外雙方文化沖突與融合
在拍攝中航工業集團時,由于他們對奧利地FACC公司的收購已經完成,我們就把國外拍攝的重點放在他們的外籍員工和中國派駐管理層的工作和生活上,并關注并購之后,中國企業對奧地利FACC的影響是怎樣的?中國人來了是好是壞?這也是我們希望能向觀眾傳遞出的信息.經過長途跋涉,我們來到了位于奧德邊境的小鎮--里德,雖然是一個小城鎮,但卻有著一個航空業的巨無霸.中航工業在收購了這家公司之后,保留了幾乎全部的外籍員工和管理人員,同時派駐了幾個中方管理人員.但由于奧地利的法律規定了董事會和監事會的分工不同,因此對于中國企業來說,要管好FACC絕非易事,雙方的關系十分微妙.我們的拍攝也不是自己可定,一切都要講規矩,什么時間拍什么,可以拍什么,不可以拍什么,都有著明確的規定.經過努力,我們還是在有限的條件下,采訪了FACC的高層,他們用實在的話語告訴了我們中國人來了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COO-Robert Machtlinger:收購之后FACC一直在增長,我們現在的規模是剛剛被中航收購時的兩倍.我想這表明客戶仍然十分信任FACC,否則收購之后他們不會繼續向FACC下單.總的來說,剛開始客戶會有疑問,在一段時間內他們會嚴格監督公司,但我們向客戶證明了FACC仍然能像過去20年一樣實現增長.奧地利FACC工程師 John Hyndman:對我個人崗位的影響不太大,但中國團隊對FACC整體來說有影響,提高了我們的職業安全感,幫助我們為當地創造更多財富,促進研發,我覺得很好.不需要漂亮的解說詞,通過這些同期聲,這些保留高管團隊、設立監事會、追加投資、增加普通工人工資的故事,用中國企業的實際行動告訴觀眾,中國人來了,對雙方是雙贏.同時我們記錄下在有些時候當"中國式"思路與西方思維相遇時,感到困惑與為難.FACC原CFO Matzner: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在奧地利或歐洲,大家習慣于坐到一起討論問題,然后立馬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案,立馬作出決定.但根據中國更為明顯的等級制度,他們不能當下就決定.需要將問題上報到老板那,然后再把命令傳達至工作階層,這個過程需要耗費很多時間.與此同時,受中華文化根深蒂固的影響,中國人要想完全適應西方人的思維方式,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副總經理耿汝光眼中,被收購的FACC似乎搞不清楚誰才是真正的老板.這些矛盾和沖突充滿了張力,也很值得回味,觀眾也會感興趣
此次奧地利之行基本達到預期.但是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也錯過了一個很出彩的人物,他就是中航工業集團派駐奧地利的管理人員王永生.2011年開始常駐奧地利,作為中航工業在奧地利的代表,他第一件事,就是把奧地利的《股份公司法》研究吃透,還學了德語,并且把FACC周邊的環境進行了一番調研,做到知己知彼.但派駐的日子是寂寞的,我們的到來,他十分高興,當我們到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拍攝外景的時候,他專門驅車3個小時過來,只是為了請我們吃一頓晚餐,可見派駐海外的工作總是與孤獨為伴.如果我們在前期策劃時,把這些派駐海外員工的工作與生活也作為重點,將會更多精彩,但時間已經不允許我們再多逗留,我們幾位編導都覺得十分可惜.
財經紀錄片:跨國拍攝的編導回眸
可以說,《龍騰四?!分械娜蚧牧⒁?使節目在采訪方式以及拍攝方式上有了重要的思想內涵,這對提升《龍騰四?!返墓澞科肺?至關重要.
全球化傾向立意,以一種大視野開啟了人們深入理性思考的大門,并對整個當今社會的思想啟蒙有積極的意義.此外從傳播效果的角度,通過紀實性紀錄片實現"中國元素、世界表達",這種融入對全球經濟思考的表述也適合受眾接受,使整個紀錄更加具說服力.但是也應當注意一些問題:首先要謹防"陽春白雪"式"曲高和寡"的選題和寫作,應當從現實的問題出發,然后從歷史上找到實例或者答案;第二,開闊的眼界應當立足于全球化浪潮發展的大背景來思考一個個具體的問題;第三,良好的文字功底和財經專業的素養,因為只有堅實的文字和嚴謹的專業態度,才會給人以信服力.
回顧《龍騰四?!废盗衅瑑赡陙淼呐臄z制作,在各種不同的語境中逐漸匯成了全球化大視野的交響,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全球取材在節目中巨大的能量,得以在重大題材的制作上找到"與時代同行"的良好路徑,最終成就了這一部財經紀錄片跨國拍攝的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