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衛視剛播完的親子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
收視翻番、話題爆棚,成為當下最熱門的話題。根據CSM46 城市收視率顯示,該節目第二期的收視率高達2.588,比首期高出了近 1.2,收視份額也從首期的 5.12飆到了 11.53。節目第一期播出后,其外景地、位于北京西部山區的靈水村也成了網上的熱門話題。不少驢友趕到靈水村感受林志穎、郭濤等明星和他們子女呆過的這個村子,申請來靈水村旅游的團隊也陡然暴增。隨著節目的熱播,關于“《爸爸去哪兒》為什么這么火”的各種分析也不斷見諸報刊。不少觀眾說,最主要是節目做得真是好看,要不然再大牌的明星、再漂亮的娃也激不起觀眾看幾遍重播的熱情?!栋职秩ツ膬骸肥窃谝M韓國MBC 的《爸爸我們去哪兒》版權的基礎上打造的。在筆者看來,《爸爸去哪兒》的成功,再次說明“拿來”并不是什么壞事,廣播電視的創新需要“拿來”。
一、模仿與創新
“創新”一詞是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 J.A 熊彼特在他1912 年出版的德文版《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首先提出來的,定義為“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偠灾?:創新就是在原有資源的基礎上,通過資源的再配置,再整合、改進,進而提高、增加現有價值的一種手段。模仿則是個體自覺或不自覺地重復他人的行為的過程,是社會學習的重要形式之一。模仿可分為無意識模仿和有意識模仿、外部模仿和內部模仿等多種類型。
創新的四個階段。第一階段 :模仿階段。這個階段是最初始的創新,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遠,方法是以模仿別人的設計和產品為主。第二階段 :改良階段。這個階段是在別人的基礎上,加以改進、改良或合成、拆分、組合來產生新的構思、設計。第三階段:創新階段。這個階段是在仔細研究別人現有產品及現有專利資料的基礎上,產生新的構思、設計。第四階段 :發明階段。
一般人認為,模仿與創新是對立的,模仿似乎是很見不得人的事。但事實上,模仿也是一種創新途經。創新往往建立在模仿基礎上,不去模仿,創新就沒有根基;沒有模仿,創新就是盲目的。法國啟蒙時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伏爾泰說過,獨到性就是明智而審慎的模仿。
我國企業界也有一句名言“創新就是率先模仿”,即在模仿學習過程中孕育創新。模仿也是世界廣播電視行業普遍存在的現象,也就是所謂的“內地學港臺,港臺學日本,日本學美國,美國學歐洲”。
二、廣播電視的創新需要“拿來”
魯迅先生 1934 年 6 月 7 日發表于《中華日報·動向》的一篇雜文《拿來主義》針對如何對待文化遺產問題,曾高呼 :“我們要放開眼光,動用腦髓,自己來拿!……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边@里所說的“拿來”,是指從他人那里學來自己所沒有的東西。沒有“拿來”,“創新”就無從談起,正如蠶若不吃桑就吐不出絲,蜂不采花則釀不出蜜。牛頓曾說,他之所以能摘取科學的桂冠,是因為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莎士比亞也曾說過 :“推陳出新是我的無上訣竅?!薄澳脕碇髁x”同強調自主創新并不矛盾。
所謂的自主創新,并不是一切事情都要自己來做,而是在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原則上做研發、出成果。
上世紀 80 年代中期,剛剛起步的內地流行音樂正處在一個積蓄經驗和實力的時期。這一時期不可避免地以模仿為主,歌手以成功模仿某位港臺歌星為榮,并出現一些庸俗低下的表演,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批評。不過,客觀地說,對港臺歌曲的模仿,對音樂人是一個學習、培養的過程,很多人是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掌握了流行音樂的創作、表演規律。內地流行音樂也完成了最初從萌芽到逐步成型的過程,內地流行歌曲的創作也開始同國際接軌。
1. 模仿創新的后發優勢。美國經濟史學家亞歷山大·格申克龍在總結德國、意大利等國經濟追趕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于 1962 年創立了后發優勢理論。所謂“后發優勢”,也常常被稱作“落后得益”、“落后的優勢”、“落后的有利性”等。上世紀中葉,日本以 60 億美元引進了全世界近半個世紀以來的先進技術,僅用了 10 年時間便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實現了后發優勢帶來的最優結果。和原創相比,模仿創新投入產出效益高,成本低風險小。
現在,受眾需求千變萬化,受眾審美疲勞周期日益縮短,導致廣播電視節目形態更迭周期越來越短。過份強調廣播電視節目的原創性,不管從研發人才,還是從投入資金上,都是難以完成的任務,并要承擔失敗的巨大風險。
2. 我國的廣播電視起步較晚,最初的廣播電視從業者構成龐雜而且專業度大多較低。如果說現在一下子全部靠我們自己原創,還不現實。歐美國家的新節目研發是個極其復雜的過程,要多方論證,反復試驗,投入費用高昂。據了解,湖南衛視廣告收益的一半用于節目創新和體制創新上。再說我們大多數電臺、電視臺對節目研發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即使重視了,也多數是嘴上說說,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甚至缺少專門職能部門。國內的廣播電視節目方案策劃基本由導演或制作人自己負責,節目組導演或制作人大多數精力都用在制作節目上,沒有更多的時間研發節目,這也導致了節目的研發創意很難有突破創新。在這種情況下,模仿、克隆并不是什么壞事,總比因循守舊、固步自封要強得多。
2002 年改版推出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音樂之聲”(Music Radio)是一個全新意義上的類型化音樂電臺。
2003 年底出版的《媒介》雜志中,對音樂之聲的出現作了一個評論性的概述 :“作為國家大臺的中央電臺,敢于借鑒海外類型化音樂電臺的成功經驗,為己所用,正面市場的挑戰,已屬不易。中央電臺的一大步,也是中國廣播事業的一大步,透過音樂之聲開播以來頻率管理、經營的變化,以及它給整個中國廣播運營所帶來的新的理念、新的變化,業內人士或許能夠看到國內音樂廣播未來前進的大致方向?!碑斨醒肴嗣駨V播電臺文藝廣播(“音樂之聲”的前身)在 10 年中徘徊不前,按照老思路屢試不爽的情況下,采用“拿來主義”就成了最佳選擇:一是簡化了摸索的過程,少走彎路 ;二是節目模式一步到位,與國際接軌。
2009 年 4 月,廣西電臺文藝臺(950 Music Radio)決定全新改版。參與改版策劃的相關人員經過多次討論,最終決定引進模仿中央臺音樂之聲已經取得成功的模式,全新打造類型化音樂電臺。節目淡化主持人,突出內容本身。強化“就是愛音樂”、讓音樂說話的理念,讓主持人不要踩歌說話,保證歌曲的完整性。歌曲的編排使用目前先進的 RCS 系統,編排功能強大靈活,主持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節目特點提出對歌曲的要求,使聽感完整時尚。當年 4 月 26 日,廣西文藝臺(FM95.0)新版節目正式推出,節目收聽率迅速飆升,收聽率、市場份額、到達率三項廣播金指標連續 3 年位居廣西第一。
中國華藝廣播公司的《娛樂新響法》、《歌詞樂翻天》,福州電臺音樂頻道的《樂聽樂快樂》,福建經濟廣播的《醉想記歌詞》,等等。
三、廣播電視創新如何“拿來”
廣播電視節目可以模仿,需要模仿,更要懂得如何模仿。
模仿第一是要快。2007 年 7 月,美國 NBC 推出一檔唱歌游戲類節目《合唱小蜜蜂》,節目播出第一期就躍升為當周最受歡迎的節目。僅 3 個月后,浙江衛視就模仿《合唱小蜜蜂》,推出《我愛記歌詞》。這個節目迅速受到觀眾的歡迎。
模仿第二是要結合自身。拿來并不是簡單的模仿克隆,也有一個“本土化”的過程。紅遍歐美的美國著名選秀節目《The x-factor》曾先后被遼寧衛視、湖南衛視引進,改頭換面成了《激情唱響》和《中國最強音》。
但這兩個節目的口碑都不行。從湖南衛視跳槽到星空華文當副總經理的張一蓓就吐槽說,為什么有的引進模式沒有能做好,就是因為他們在各方面都打了折扣。
2004 年,湖南衛視引進《超級女聲》時,模仿學習的只是《美國偶像》的核心概念。在很多地方凸顯了創新性。一是在門檻設計上,參加《超級女聲》的年齡不限(《美國偶像》是 16—24 歲)、唱法不限(《美國偶像》基本限制在流行歌曲)、職業不限(《美國偶像》不允許有演出經驗者參加)?!冻壟暋穮①愡x手年齡、唱法的差異性,讓海選過程更具顛覆性、刺激性、娛樂性。
二是《美國偶像》的競賽現場沒有“大眾評審”?!冻壟暋吩O立“大眾評審”,讓節目更富有人情味和全民參與性,同時有力地增加了現場的懸念氣氛。中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因此曾被稱為“小皇帝”的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湖南衛視版《爸爸去哪兒》著眼于“恢復父子、父女關系”,將重心放在教育上,把節目“本土化”的同時區別于韓國原版節目,更能引起中國觀眾的情感共鳴??梢哉f湖南版《爸爸去哪兒》并非韓國版《爸爸我們去哪兒》的復制品,為了更加接近中國觀眾的觀看習慣,湖南版的錄制周期變成了三天兩夜,內容更加豐富,每期節目中會有更多的亮點和情節,較韓版來說節奏更快,在節目風格上也進行了調整,更加偏向于紀實?!栋职秩ツ膬骸房倢а葜x滌葵表示,這只是考慮兩國觀眾在觀看綜藝節目上的習慣不同,并無高下之分。
結語
將廣播電視產業融入文化產業發展的潮流,培育與激活其自身的創新力,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廣播電視自身發展所應遵循的客觀發展規律?!澳脕碇髁x”是我們廣播電視重要的創新手段,合理合法的“拿來”是創新的基礎。一味標榜創新,把創新當成口號,這種急功近利的所謂“創新”,反而不利于我們廣播電視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揚 :《廣播歌唱類娛樂節目的模仿與創新——以中國華藝廣播 < 歌詞樂翻天 > 為例》,《東南傳播》,2010年第 8 期。
2. 劉蓮 :《模仿創新——解析中國電視娛樂節目形態的“拿來主義”戰略》,安徽大學傳播學碩士論文,2008 年。
3.《類型化廣播電臺在中國的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