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滿族刺繡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時建州女真時代,婦女只能織造麻布,至努爾哈赤建立金國后天命八年(1623 年)才開始派人學習織造蟒緞褂子?!独畛瘜嶄洝酚涊d當年努爾哈赤及諸將就穿有刺繡的‘五彩龍紋’衣服”.[1]其品類豐富,題材多樣,又具有薩滿教的內涵與觀念,是長白山腳下滿族先民審美意識與智慧的結晶。內容上有的是對現實生活的再現,有的是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希望。 因其做工精巧、載體豐富、針法多樣、構思精巧,具有較高的藝術審美價值。
一、滿族刺繡載體
滿族刺繡載體多樣,枕頭頂、幔帳套、錢搭、荷包、旗袍、馬褂、繡鞋等均可成為滿族刺繡的載體,但最具有民間藝術代表性的是“枕頭頂繡”和“幔帳套繡”.
(一)枕頭頂繡
枕頭是居民生活中離不開的生活用品之一,在滿族先民的生活中,枕頭的制作形制多為方枕,材質由早期的圓木逐漸演變成柔軟的棉布。 雖個別高矮、寬窄不同,但總的來講以方形枕居多。 這六個面的方枕兩端各為一個方形的面,這兩個面不接觸皮膚,平時放置于滿族民居中的炕柜之上, 在室內明顯可見,滿族婦女對枕頭最外側的這兩個面進行裝飾。裝飾的手段多是以折線塑造外輪廓, 以彩線填充的刺繡作品,因而,人們便稱呼枕頭兩端的繡品為“枕頭頂繡”.
枕頭頂繡在滿族婦女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滿族女孩子從小便要在姐妹長輩的熏染下學習刺繡工藝, 出閣前要準備好自己的嫁妝---刺繡作品。 出嫁當日要將枕頭頂等繡品繃到一塊大布上,由人抬至婆家。 一路上親友鄉鄰觀賞繡品,并以此評價新娘子是否勤勞靈巧。 新婚次日,要將自己最中意的一對枕頭頂繡繡至自己及丈夫的枕頭上,隨后在嫂子姊妹的帶領下,拿著其他的枕頭頂繡去“認大小”,將自己親手繡的枕頭頂繡品作為見面禮送給家里的長輩親友。因此,枕頭頂繡的內容、紋樣及裝飾手法雖然多樣,但普遍被賦予了吉祥美好的主題寓意。
(二)幔帳套繡
以往,受生活條件和經濟條件的限制,東北的滿族民居常見的格局是“一室一廳”的套間。 外屋做飯,內間平面呈方形,東西為兩鋪大炕,一鋪住著公婆,一鋪住著兒子兒媳,生活極不方便。為了保障隱私,夜間便在每鋪炕的上方懸掛幔帳,幔帳的作用相當于今日的窗簾,白天則將幔帳收起放于幔帳套中。 幔帳套平日懸掛于炕上方的木桿上。滿族巧婦們便開始在幔帳套外納花繡朵用以裝飾,幔帳套也從家庭生活中的日用品搖身一變成了美麗漂亮的“裝飾品”.幔帳套繡多為長方形, 大小約為 40×30 厘米,繡品紋飾置于中央,主題紋飾多樣,寓意喜慶吉祥。
二、吉林省滿族刺繡的裝飾紋樣
從描繪的內容看, 吉林省滿族刺繡裝飾紋樣豐富,有動物紋、人物紋、花卉紋,還有少量樓閣山水、生活陳設等紋樣。從表現手法看,有寫實性再現,也有抽象概括和幾何化的變形手法。 從立意構思看,有的是對美好生活的愿景,有的是對現實生活的展現,還有一部分體現了東北滿族薩滿文化的民俗崇拜與觀念。
(一)人物紋
吉林省滿族刺繡中人物紋多為當時流行于田間地頭、百姓傳唱度較高的戲劇人物,如雙鎖山中的劉金定、“郭愛打金枝”等等。人物形象生動寫實,角色特征鮮明突出,多數人物經過高度概括凝練,以服裝、文字等突出人物身份、情節。 反映了長白山地區滿族先民對生活的熱愛,并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了當時的生活場景、文化風俗、民俗傳統等,是對生活的側面描寫。
人物的服裝服飾特點及伴隨人物出現的建筑、生活場景也都具有相應的史料參考價值。
(二)動物紋
動物紋也是滿族刺繡的常見題材,如鹿、虎、牛、鳥等,刺繡中的動物紋也多和滿族先民信仰有關。滿族先民篤信薩滿教,薩滿教是原始地方宗教之一,泛神論是其顯著特征。如“滿族薩滿的信仰,也尊鹿為神。在黑龍江寧安吳姓的薩滿祭祀中,有專門祭‘抓羅媽媽’的儀式?!チ_媽媽’就是鹿奶奶,是一位保護人與鹿平安的母性大神……鹿成為滿族崇拜的圖騰”.
除此之外, 滿族先民還賦予了許多動物紋以吉祥、美好的祝愿。 如蝴蝶的“蝶”字與耄耋老人的“耋”字同音,因而有了長壽、健康的含義,蝴蝶紋的刺繡作品也是贈予長輩老人的常見圖案。 再如,蝙蝠的“蝠”字與“?!敝C音,鳳凰代表了祥瑞的含義,鴛鴦代表了比翼情深的愛情,等等。 這些動物紋共同組成了吉林省滿族刺繡的常見圖案。
(三)圖騰、瑞獸與薩滿文化符號
在吉林省滿族地區信仰的薩滿文化中,有許多具有薩滿文化符號意義的紋樣被采用到了刺繡中。除動物紋所涵蓋的鹿、烏鴉、蟒蛇、馬、虎、羊等紋樣,崇拜柳樹是滿族先民習俗之一,也是經常在刺繡中出現的紋樣。 原因是滿族先民信仰中的“創世女神”,就是披著柳樹葉做的衣裳,被人稱為“柳枝祖母(神)”,“從中可以看出,滿族的敬柳習俗與創世女神神話是息息相關的,柳崇拜是和女性崇拜觀念緊密相連的”.將薩滿教的內涵與觀念注入刺繡藝術中,也使得吉林省滿族刺繡具有了一絲神秘、原始之美。
(四)抽象的幾何化紋樣
抽象的幾何圖案在滿族刺繡中出現的頻率也較高,其中多數是花卉的幾何化抽象表達,也有對動物形象的高度概括。 在排列組合的方式上,多數幾何圖案是作為中央集中式的主要紋樣,少數作為邊飾分布于主要紋樣四周。這部分紋樣體現了滿族婦女抽象的組織、概括能力,是其審美意識的自然流露。
三、滿族刺繡的審美特征
在滿族刺繡紋樣的形象處理上表現為寫實性較強,是以往生活的再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理想化的表達。 此外,吉林省滿族地區同中原漢民族地區“喜紅”的傳統不同,滿族先民在色彩的選擇上“尚白”,喜歡用大面積的白色作為襯底,突出主要紋樣。
可能同北方冬季白雪皚皚的自然風貌有關。但在主要紋樣的色彩處理上,卻顯得活潑大膽,對比強烈的彩線勾填碰撞,鮮明又富于變化。而構圖疏密得當,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東北滿族刺繡。
四、吉林省滿族刺繡的傳承與發展
由于以往會刺繡是女孩必備的技能之一,伴隨其一生,在婚嫁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婦女的人生價值。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吉林省滿族先民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以往用刺繡打發日子的滿族女孩子也已背起書包進入課堂。和昔日炕頭上學習刺繡女紅熱鬧的場面相比,滿族刺繡一度呈現出了“后繼無人”的尷尬情形。
在 2008 年, 通化師范學院美術系教授王純信老師將滿族刺繡中的“枕頭頂繡”,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目前,瀕臨失傳的吉林省滿族刺繡又煥發出了新的活力,不僅成功地申報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已走進了吉林省高校的課堂。例如,通化師范學院便將滿族刺繡作為公選課,讓學生體會滿族刺繡的地域性藝術魅力。 學生在構思創作的過程中,體會著刺繡紋樣與藝術設計中的平面版式設計、服裝間的緊密聯系,在了解傳統民族紋樣的同時,還可了解傳統的東北民俗文化,這些都為滿族刺繡的傳承與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吉林省滿族刺繡載體之豐富、繡工之精巧、顏色對比之強烈,加之精巧的構思設計,已經成為具有東北地緣特色的藝術形式之一,具有較高的藝術審美價值。
參考文獻
[1] 任云。長白山滿族枕頭頂刺繡[EB/OL].國際在線。
[2] 王紀,王純信。滿族刺繡中的薩滿文化[J].中國民族,2004(3):54.
[3] 呂萍。吉林滿族傳統繡品中的民俗文化[J].滿族研究,201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