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地區民間傳統玩具來源于甘肅地區獨特的歷史、地理、文化,是河隴地區傳統文化的寶貴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族藝術發展的活化石。它吸收了地域文化的藝術精華,運用了豐富的表現手法,題材內容廣泛,藝術風格獨特,兼容并蓄、多姿多彩,特色鮮明,既凝結著濃郁的鄉土感情,又蘊涵著浪漫的藝術想象。
1.與中華文化圈其他地域民間傳統玩具之比較
甘肅地區民間傳統玩具是中華文化圈民間傳統玩具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中華文化圈其他地域間既有密切的聯系和共性,又因其地域的差異而產生了諸多差異。
1.1與北京民間傳統玩具之比較
北京,自金代起作為中華文化的中心,是中國民俗文化的匯聚地,又是市井民俗文化與皇家貴族文化的融合地。民間傳統玩具更是集各地之長,表現手法豐富,題材內容廣泛,藝術風格獨特,代表了中國民間傳統玩具的精華所在。北京地區與甘肅地區民間傳統玩具相比反映出如下特點:
1.1.1民間文化與宮廷文化融合
皇家御用工匠流落民間或其手藝流傳至民間,對民間傳統玩具的發展必然產生重要的影響。玩具往往做工精細、別致。如民間小宮燈、彩蛋等。甘肅地區則由于長期處于遠離皇權的邊疆,更多地反映出的是民間文化的自然流落,反映出更為質樸的特征。玩具造型遠不如北京地區的優雅、奢華,而顯露出一種簡樸、原始的特色。
1.1.2商業化與民間藝人
北京地區商業繁榮,民間傳統玩具的商業化特征明顯。并由此產生了一批專門以此為生、世代經營民間玩具的民間藝人,如:葡萄常、風箏哈、面人兒郎等。而甘肅地區由于地廣人稀,商業活動相對較少,民間傳統玩具則主要依靠百姓自己動手制作,除造型簡樸之外,還因為很多玩具都是由制作者一時興起所做,而缺乏延續性。手工藝人的主要工作仍然集中在當地的農業、牧業、軍事等方面,很難形成專門的玩具行業。
1.1.3玩具體系發展
隨商業活動的發展和全國各地文化的匯聚,北京地區的民間傳統玩具種類豐富多彩,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而在甘肅地區,由于各種文化在空間上相對孤立,各成一體。民間傳統玩具也在各文化體系中相對獨立發展,相互之間雖有影響,但未能相互融合,而呈現出多維發展的特征。
1.2與中原民間傳統玩具之比較
中原作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在古代被華夏民族視為天下中心。中原自古以來就是主導整個中華文明發展的核心地域,是中國歷史上絕大部分時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所在地。這里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中原民間傳統玩具地域分布廣泛、形式表現豐富,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1.2.1造型意象化
意象化是中原民間傳統玩具造型所具有的最普遍的特征和最突出的特點。中原民間傳統玩具的造型特征中至今仍保持有原始藝術的影子。相形之下,甘肅地區民間傳統玩具中也有許多實例具有相同特征。這或許與甘肅地區漫長的移民史有關,亦或是由于形成機理的相似所致,這一點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但是,與此同時,甘肅地區的民間傳統玩具中還有相當數量的實例其意象化特征或原始藝術化特征更為明顯,比中原民間傳統玩具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究其原因,或許來源于游牧文化或山區原始宗教的影響。
1.2.2紋飾圖案化
中原民間傳統玩具大都裝飾有圖案化的紋飾,這些來源于地域民俗文化的紋飾大都由類似于原始藝術的點、線組合而成,與民間美術中的剪紙、刺繡藝術如出一轍。甘肅地區民間傳統玩具中類似的特征基本上僅局限于布藝玩具中。如著名的慶陽香包中的布老虎等布藝玩具就因其大膽的色彩、質樸的圖案等而獨具特色。而其它類型的玩具中則完全不同于中原民間傳統玩具,完全沒有采用圖案的裝飾,一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模樣。究其原因可能與原始文化的長期影響,染料等制作材料的匱乏,玩具的創作出發點更趨向于實用性等多方面因素有關。
1.2.3題材故事化
中原玩具的創意大多取材于一定的民間傳說、故事或詩歌。換句話說,中原玩具的題材選擇更趨向于精神內涵的塑造,著力于敘事性的語義表達,而具有較強的娛樂性。相比較而言,甘肅地區的玩具中有一部分來源于宗教題材,采用聯想性語義表達,與前者有一定相似性。除此之外,更多的玩具題材以現實題材為主,在娛樂中著力培養兒童的生產生活能力。
這種差異或許來源于兩地不同的地理社會特點:中原地區地理條件優越,社會穩定,人口稠密,社會性在個體的生活中占據較大份額;而甘肅地區地理條件較差,社會不穩定因素較多,地廣人稀,生存能力較社會性對個體的影響更為直接。因此出現了兩地民間傳統玩具題材選擇的明顯差異。
2.甘肅地區民間傳統玩具的特點
玩具是勞動人民自由自在的藝術創造。它凝結著濃郁的鄉土感情,孕育著浪漫的藝術想象。民間玩具的創造有廣泛的自發性,其制作不帶商品性質,不受任何市場價格和政治潮流的影響。通過與以上兩個典型地區的比較,大致可以梳理出甘肅地區民間傳統玩具的如下幾個方面的突出特點:
2.1多樣性
甘肅地區地域文化因其生態環境的多樣性和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產生了生產生活方式的多樣性、宗教文化的多樣性、民族的多樣性。
甘肅地區多元化的地域文化與跌宕起伏的歷史文化造就了甘肅地區民間傳統玩具的多樣性特點。而這種地域文化既是甘肅地區民間傳統玩具產生的背景,又與甘肅地區民間傳統玩具的發展在時間和空間維度上具有統一關系。
2.2生活化
甘肅地區民間傳統玩具在滿足娛樂性的同時,更多地強調對兒童生存能力的訓練,寓教于樂。從玩具的發展歷程來說,其產生、形成和發展,是和相應的社會經濟、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生活質量發展水平以及不同地區、民族的風情習俗密切相關的。甘肅地區的部分民間傳統玩具之所以長期停留在介于生產生活用品向玩具的過渡類型上,究其原因是由于甘肅地區的地理條件相對較為惡劣,并且處于各文化的沖突帶上,人們艱苦的生存條件直接作用于地域文化,并由此產生了民間傳統玩具的生活化特征。因此,甘肅地區民間傳統玩具的題材選擇更多地集中于生產生活用品的變形,而體現出題材選擇的生活化特征。
2.3樸實化
甘肅地區各民族的審美心態較中原單純,呈現出自然的原態色彩。樸實的民風造就了單純自然的地域文化,反映在民間傳統玩具中,體現出造型意象化、紋飾抽象化、用色大膽自由的特點。其中大量的玩具就地取材,經過簡單的加工,具有極其簡潔的外形,不附加任何裝飾,清新自然,返璞歸真。只要兒童賦予它生命,它便是兒童的親密玩伴,外表與造型在兒童的眼中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與坦率,至實不華。
2.4體驗性
由于甘肅地區大多地廣人稀,傳統玩具行業并未形成,因此,甘肅地區民間傳統玩具體現出與其它地域相比具有更為自由寬松的設計空間。人們可以在不經意間隨意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創造出原生態的玩具。這其中也包括玩具的使用者--兒童。迫切的娛樂需求引領他們通過自己親身的探索--發現--創造過程,使其能力得到更多的提升。
參考資料
[1]李力。諶鳳蓮。工業設計與民間傳統玩具開發[J]. 中國包裝,2014(12)
[2]張佳寧。淺析老北京民間玩具的特點及現狀[J].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12.vol3
[3]高飛。中原民間傳統玩具的傳承與振興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09
[4]張朋川。 甘肅民間美術探源[J]. 裝飾, 19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