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藝術論文 > > 蔡家山手工制陶的歷史沿革和工藝特色
蔡家山手工制陶的歷史沿革和工藝特色
>2022-09-01 09:00:00


傳統民間制陶是中國陶瓷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俗文化的物質體現,它不僅記錄著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的文化變遷,還承載著濃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湖北地處長江中游,河湖密布,受地域條件的限制,鄂地雖沒有中原、浙贛等地區那樣發達的陶瓷文化,但深受楚文化的浸潤,自古民間制陶業就十分發達。近代以來,又形成了以漢川馬口窯、麻城宋埠鎮蔡家山窯、蘄春的管窯等為代表的湖北民間陶瓷三大窯口,它們各自都有著獨特的成型技術和燒制特色,已歷經數百年,相沿至今。其中麻城蔡家山手工制陶是杰出代表,其工藝特色獨特,地域色彩濃厚,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一、蔡家山手工制陶藝術的歷史沿革

蔡家山窯址位于鄂東麻城市宋埠鎮北門兩公里外的一片山丘中,它一共有龍井鄉、野雞崗鄉、大塘鄉三個窯場。

相傳殷商時期,蔡永山一家人到這里定居,人丁興旺。北宋時期,蔡家人利用當地特有陶土資源創辦了龍窯,開始陶器生產,每種陶器產品上均刻“蔡家山”字樣,蔡家山因此得名。那時的蔡家山所生產的陶器主要為缸、壇、罐、缽、壺、瓶、爐、蠟臺、陶枕等民用器皿。為了滿足老百姓日常生活需要,陶器絕大部分為單調而粗笨的日用土陶,其制作技藝也相對簡單,一般沒有紋飾,釉色呈灰色。據考古發現,當時除了燒制日用品外,也為寺廟和當地鄉紳燒造了少量的陳設品,如花瓶、陶盤香爐、陶瓦、獸頭等器物。此類陶器制作工藝細膩,并開始采取刻花、描金的裝飾手法,其紋飾制作筆跡工整、光滑,燒后呈橘紅、紫紅、紫褐等色彩傾向,莊重耐看。這就表明后世所傳的“描金刻花陶”在此時已見端倪。

據《麻城縣志》記載:“麻城陶土資源豐富,制陶業歷史悠久……從兩條舊龍窯地下所掘出的刻有‘祟禎’字樣的碾土石輥可以斷定,在明代就有一定的生產規模。該窯能生產數百種日用陶器、陳設陶器?!?/p>

發展至明末清初,蔡家山陶器工藝制作精美,大面積的描金更是富麗堂皇,引人入勝。清末民國初年,蔡家山陶受當時華縟裝飾之風和西洋琺瑯器技法的影響,十分注重器物的裝飾,其釉色呈現出梨黃色和黑色,在裝飾方面引進了許多象征吉祥的民間圖案。

同時,陶器還成為地方文化認知的載體,刻畫有戲曲、傳說為主題的故事畫的陶器應運而生。此時的描金和刻畫花的技藝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和廣泛應用,這是蔡家山陶裝飾的新突破。1979年,全國陶瓷、玻璃質量評比座談會在湖北召開,蔡家山陶以其鮮明的地方風格、獨具魅力的手工技藝,在會上被專家譽為“湖北真陶”。

二、蔡家山手工制陶的工藝特色

麻城蔡家山窯場背靠大別山,此地民風淳樸,文化底蘊深厚。換句話說,大別山腹地作為一個較為獨立的地理單元,是一個相對封閉的文化區域,這就使得民間手工藝受現代化進程沖擊相對較少,客觀上保存了手工制陶較為原生態的、純正的特色。蔡家山的陶器有著淳厚樸實的特點,據當地刻花手工藝人介紹,在整個陶工中就他們這個工種沒有師傅,他們將生活中的趣聞、故事、民間傳說等題材用到陶器的裝飾之上,也有的將當地寺廟、祠堂中的圖案和圖畫裝飾到陶器上,期間有個別師傅掌握了一定的繪畫基礎,他們就會對經常使用的圖案、紋飾進行一些修飾,并將其作為樣板保留下來。歷代陶工藝人在產品實踐中不斷摸索,世代相傳,將自己日常生活中對生命的感悟帶到了陶器的生產中,才使蔡家山陶器形成了濃郁的鄉土氣息。如今,我們可以從陶泥、成型、裝飾等三個方面總結其工藝特色。

\\(一\\)陶泥:“七色土”的魅力

蔡家山的窯火之所以能相延數百年,除了與歷代制陶藝人的勤勞與智慧分不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里有得天獨厚的泥土資源。蔡家山場周圍蘊藏著大量高可塑性的粘土,這種陶土含三氧化二鋁成份的比重大,且含有長石、石英等成份,燒結后呈七彩的顏色,故人們稱之為“七色土”,即白、灰、紅、紫、棕、黃、黑等七種顏色組成的混合粘土,它是一種優質陶土,經開采后曬干、打碎,再經過風吹、日曬、雨淋,陶土自然腐化,經過數月再揀去雜質,然后入棚陰干,即可加水揉制做陶。此泥制坯燒結不變形,堅固耐用,深受藝人們喜歡。蔡家山陶器用天然草木灰制釉,其中不含鉛、鎘等重金屬,這樣就使陶器有著良好透氣性,可以做到泡茶不跑香,隔夜不餿,久保濃香。這些都是先民們在長期的實踐積累中對當地原材料的認識,并充分發揮其天然的魅力所得來的結果。

\\(二\\)成型:古樸的工藝

蔡家山制陶工藝上以拉坯成型為主,而其拉坯手段卻沿用了傳統的手動轆轤成型。拉坯時由拉坯師傅用木棍逆時針攪動旋轉,在快速旋轉的過程中拉坯,做到一氣呵成。成型工藝上采用一次拉坯成型,不修坯。器物的大小、高矮、厚薄全憑藝人雙手對泥土的感覺。這就要求制陶者技術熟練、手法到位,才能使拉成的器物厚薄均勻、體積飽滿,邊口和底足精致耐看。制作好的陶坯,干燥到70%-80%時施用一種當地老百姓稱為觀音土的白色化妝土,這種觀音土實為高嶺土,其土質細膩、乳白,且耐高溫,可做優質化妝土的原料。拉制成型的器物在浸過妝土后,陰干了方可刻劃圖案,之后再施罩各色釉料,此時陶坯才能算完成。

制作完成后的陶坯在通風的環境下晾干后就可以進窯燒制。裝窯的窯位也十分重要,必須由有經驗的窯工根據火的強度,將不同大小的器物擺放在不同的窯位,為了節省空間大多采用大件套小件的方法。窯裝好后用濕泥封口,留出大孔,然后由下至上點火燒制。一般燒制一窯時間約需二至三天,結束時采用一段一段的燒窯封火。在整個工藝流程中,時間的長短、投柴的多少、火候的控制,全憑窯工的經驗。

古老的工藝就這樣一代一代口口相傳,成就了蔡家山獨特的工藝。

\\(三\\)裝飾:“刻劃花”與“描金釉”的工藝

陶瓷紋飾,又稱紋樣,是陶瓷器形上裝飾花紋的總稱,紋飾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陶器,特別是彩陶中已有充分的發展。

蔡家山陶器的裝飾分為坯體裝飾和釉料裝飾兩類,其手法和效果均體現了湖北民間手工制陶的工藝特征。

“刻劃花”是蔡家山陶器的主要坯體裝飾手法。民國初期,藝人們摸索出了先畫、后刻、再刮底的方法,獨創了刻劃技藝。先在半干的坯體表面均勻的浸漬一層白色化妝泥,稍稍干燥后,立刻用鐵刀或竹刀剔除裝飾圖案以外的部分,露出陶坯的底色,這樣就留下了白色陽文部分,然后在留下來的部分上,用簡練的線進行或刻或劃,以加強變化。這一裝飾技法一直保留著,使得蔡家山陶器獨具特色??偨Y其裝飾技法特色主要有兩點:一是以刀、針代筆,剔、刻、刮并舉,讓陶面的“圖”與“底”明顯地區別開來,因而整個陶坯表面產生了黑、白、灰不同的藝術效果,圖案的外輪廊突出,猶如淺浮雕一般;二是地域民間藝術的兼容性。蔡家山陶的裝飾藝術特色吸收了當地皮影、民間剪紙等藝術形式線面結合的特點。

“水花”又稱為“水劃”,是麻城蔡家山窯使用的一種普遍又特殊的技法,即用一節砸開呈蓬松狀的竹枝,或用橡皮綁在木棍上做成橡皮簽子\\(也有剪成鋸齒狀\\)當筆使用。

當陶坯干燥到70%——80%時用調好的化妝土泥漿,用澆淋法或浸漿法,使陶坯表面均勻地附著一層泥漿,趁化妝土未干時用筆在上面畫上花、鳥、蟲、魚等形象,泥漿被擠開形成有一定凹凸的筆痕,猶如大寫意畫一般?!翱虅澔ā钡牟僮餍枰昧鶆?下手穩、準,劃花快速,事先做到胸有成竹,方能一氣呵成、揮灑自如、剔地干脆、厚薄均勻。以上技藝需長期磨練,反復制作,沒有數十載以上功力和經驗,不可能得心應手。

在釉色方面,蔡家山的工匠在生產實踐中反復試驗與總結,用鉛結合當地不同的陶土,按比例配制出一種獨特的色釉——描金釉。此釉呈紅、黃、黑三色,也稱紅釉、黃釉、黑釉。經過多年的調比,紅、黃兩種描金釉又呈現出了更加豐富的色彩。如紅釉中有棗紅、土紅、金紅、肉紅等,黃釉中有金黃、古銅、鴨黃、犁黃等色。這種釉涂上胎坯,附著力極強,燒成后,抗腐蝕性能好,且永不脫落,釉面像是套了一層光瓷,柔和豐潤、深厚古樸、流光溢彩,凸起的紋飾則給人以栩栩如生的感覺,美感十足。

陶瓷藝術有其深厚的民俗文化土壤,作為鄂東地區的主要日用陶,蔡家山陶在過去的數百年間曾是這里民俗生活、民俗禮儀中的主角,蘊含著深刻的寓意。然而,隨著生產技術和材料的變革,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如今陶器大部分已退出了人們的生活。一些民間制陶老藝人的相繼逝去,制作工藝又需多年的積累和非同尋常的細心和耐心,而現在的年輕人對這樣一種民俗藝術形式顯得十分陌生?,F存的蔡家山窯廠已于2010正式停產,藝人流失,技藝失傳,傳統的技藝面臨消失的危險。因此,收集、整理、保護這份文化遺存就顯得十分急迫。我們有義務、有責任保護這一古老技藝,以免讓這個曾經延續了數百年的民間工藝、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鄂東人民生活的寶貴遺產在我們面前消失!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