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這個信息海洋的時代,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具有著巨大的生命力和更廣闊的發展遠景,而如今社會的信息化程度正急速的發展和加深。數字藝術和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已經滲入到各種信息傳遞媒介和信息服務行業中,這些媒介包括傳統的紙媒、聲媒和電媒,以及現在的數字化的攝影、攝像、動畫、電影、電視、數字出版和網絡信息等內容。而數字藝術涉及的信息服務行業及娛樂業則包括繪畫藝術、廣告設計、空間展示、視覺設計、電子游戲、遠程教育甚至整個社會的公共媒介系統。數字技術和文化內容相結合正在形成一個更為龐大的數字技術產業。時至今日,數字媒體藝術作為一種跨媒介、具有獨特的藝術形式的新藝術正在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和使用。
數字媒體時代來臨,驗證了人與媒體及科技三角關系的重新界定和建構,因而對于湘西土家織錦圖案的再設計研究不能只局限于以往的圖案造型、色彩形式和審美趣味的研究,而是應該結合數字媒體技術和媒體強大的傳播力進行數字技術的應用型研究。從而對提高民族藝術元素的普世化,創造與設計思維能力、信息傳達的表現能力以及結合數字技術的應用能力相協調。對于土家織錦在數字媒體時代的新視覺形式研究的核心內容不僅包括對土家織錦圖案的造型、色彩、構成、材質、表現等基本美學要素進行深層探討和研究,還要認識到新媒體時代視覺設計形式美的規律和延伸動態,熟練掌握數字圖形紋樣中的造型規律、構成法則和表現手法,能結合不同類型的數字終端進行創新性的設計并通過不同形式的數字媒介進行傳播和教育。
民族性和時代性是一個設計形式的辯證統一的整體,兩者不可或缺,即數字藝術如果沒有了民族性,同時時代性就沒有了意義。因此繼承、吸收、發揚土家族的土家織錦藝術并非簡單的照搬、模仿或表面的外延,而是透過圖形、色彩和材料凝聚著民族精神及文化素質的內涵?,F代文化的前提是建立在傳統文化繼承和創新的基礎之上的,因此對處于基礎階段學習的學生,對傳統圖案的學習、認識、了解不僅是技法、技巧的一種學習,更重要的是對民族文化的繼承與發揚有著深遠的意義。因而具有強烈個性的湘西土家織錦,其圖案所表現出的抽象的線條、強烈的構成形式、富麗深沉的色彩,對于現代的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同樣具有啟發。
土家織錦通過數千年的歷史文明留下了可貴的傳統裝飾圖案,這些圖案本質在于積淀、凝聚了土家民族的哲學意識、生活觀念、心理活動、生活習俗及審美思想等民族特征。土家織錦圖案的視覺形式是相對穩定、連貫和具有延續性,這些是東方藝術的典型特征。雖然在現今世界經濟走向標準化、一體化、數字化的同時,數字媒體設計卻更向民族性、獨立性、個性話的方向發展,這也是民族藝術符合現代化創新精神的重要保障。對土家織錦藝術的數字圖形進行再設計和創新,不僅僅是對圖案重構技法的一種訓練,更重要的是設計思維和審美意識的訓練與提煉,通過學習,認識、了解土家族的名族精神與文化內涵。
對于土家織錦藝術的數字化設計和運用,不能只停留在基礎教學指導中,而是要加強對湘西少數民族藝術資源的挖掘和設計實踐,進行田野考察和調研,收集鄉間土家織錦圖案藝術及圖案文化背景,發現圖案紋飾表達含義和傳說故事,以及土家族人崇尚自然的哲學精神。根據所熟悉的圖案形式和紋樣規律加以研究,并通過數字化再現技術,進行動畫短片、網頁設計、媒介設計、交互設計等數字傳播進行新視覺藝術的表現,將土家織錦圖案藝術恰如其分地融入數字藝術設計中。
土家織錦圖案紋樣有上百種,內容 豐富,其紋樣構圖飽滿,大方、簡練,采用變形、抽象、夸張的藝術手法,特別是圖案形式簡練、概括、使圖案語言傳達信息更清晰、更準確、更直觀、更生動、更有具象特征。在色彩上,設色上不講究什么色彩調和原理,只求對比強烈,表現突出,圖案醒目為準,加以大紅、大黑、紅綠相互對比,相互互補,相互襯托,濃艷厚重,華而不俗,素雅不單調的裝飾色彩。將其色彩體系進行凝練,通過對圖案的整理、解讀,找出圖案紋樣共性,產生聯想,想象。以解構和重構的思維方式,設計出新的、具有時代感的又不缺乏民族民間氣息的新圖案紋樣。創作出一系列的具有民族民間特色的,具有區域特色的數字藝術作品,使地域的特色藝術產生深遠的影響。湘西土家織錦圖案常見的幾何形圖案,已經在現代圖形設計中廣泛應用,尤其是在家居設計、包裝設計、廣告設計、工業設計中提供了無限的設計靈感和創意。
按照現代視覺藝術來區別,湘西土家族織錦藝術應屬于平面造型設計藝術的一種,它雖有別于廣告、商標、招貼、包裝等紙上平面設計,但同樣具有符號視覺傳達的特性。裝飾美離不開織錦圖案本身的形與色,如果我們把圖案的形狀進行連續排列,裝飾美的序列美就能體現出來,在創作實踐中,通過不同的設計手法和形式直接或間接的運用在數字媒體設計中,在數字終端中將土家織錦藝術的形、色、意通過打散重構后形成屬于現時代的新視覺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