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發展進程中,中國素以陶瓷聞名于世界,中國的英文名就是瓷器的意思。陶瓷產品既是中國歷代社會發展的重要工業品,又是當時人們精神上的日用品和觀賞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陶瓷設計已經不僅僅局限在形態的設計,更多考慮的是如何把飛速發展的科技轉化為生活中的產品和價值形式,陶瓷藝術設計的多元化、高科技化日益顯現,這也是德化陶瓷適應時代發展并且在世界藝術之林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下面我們就將深入了解新時期下德化陶瓷的藝術特色和燒制技藝。
1、德化陶瓷的發展史及藝術造型
1.1商周至唐代時期
商周至唐代德化窯器物的藝術特色主要是釉色多為淡青或青色,少數為青黃或青藍色,其釉面光亮,使用過后常出現冰裂紋。青釉瓷燒成的自身色彩加上自然而成的冰裂紋,使其產生一種色調清幽、自然和諧的整體藝術效果。造型藝術主要體現在器物的整體效果上,陶瓷最重視的是花飾藝術效果,早期德化窯有的口沿捏成花口,只是當時的技藝還處在初期,所以,主要還是體現在雙耳上的裝飾,而有的注重各部位的搭配,還有的講究線條美感,這些都是表現造型藝術的手法。
1.2宋代時期
北宋在原有青瓷的基礎上配制出了青白瓷,在造型藝術上將粗狂與精細完美地有機結合于一體,花飾發展成更為細致的刻與劃,滿足了海外市場的需求和熱愛。南宋德化瓷器的工藝進入了興盛期,藝術成就顯著,由于窯內溫度不同而形成的窯變色調變換增加,藝術形式更為豐富,出現了青黃釉、醬釉、影青等多種新型色彩。在造型藝術方面,將低矮、大口改進成了高瘦、小口,使陶瓷的整體造型有了巨大的變化。這一時期的花飾藝術更講究刻、劃和精致并且首度使用了模印法,使瓷器的裝飾藝術有了一次卓越的發展,達到了新的高度。
1.3元代時期
德化陶瓷在元朝時期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造型、釉色、裝飾等幾個方面上。元朝開始改進工藝手法,開始使用分室龍窯來對陶瓷進行燒制,并開始使用氧化焰來進行炒成,大大提高了瓷器的燒成率。其燒出瓷器的釉面呈牙黃色,俗稱象牙白,晶瑩溫潤,具有強烈的藝術感。
1.4明清時期
在造型藝術上,明代德化陶瓷主要體現出人物和器物兩大類,白瓷、釉上彩、釉下彩瓷的藝術雖然有體現宮廷上層社會的生活,但更主要的是體現民間的藝術氣息;雕塑瓷主要呈現宗教的藝術;外銷瓷主要體現域外文化風情特點。人物造型多講究通過神態與其內心世界的有機結合來展現其藝術魅力,并通過對細致紋路的處理,來體現出精湛的技術效果。而器物則仍以表現簡潔的線條為主,通過瑩潤的色彩造型及精心的雕琢來烘托瓷器的藝術效果。清代白瓷,早期仍保留明代晚期的特點,質地潔白,溫潤。清代早期,德化的青花瓷是清朝德化陶瓷的重要標志,青花瓷采用的發色料為國產青,含土鈷比例較大,以其明亮而清晰的釉色著稱;德化窯粉彩瓷則以色彩鮮艷,構圖大方而深受歡迎。
2、德化陶瓷的燒制技藝
2.1瓷器的燒制過程
(1)首先要參考有關實物藍本或畫稿,進行樣品的構思設計,并以泥土做成一定規格的實心型樣品,修整完備后,再根據坯體脫模的需要分解,然后以純凈粘土制作成模范,模范與樣品部件開脫后清除模中的雜質,再次修整后入窯燒成工具陶模,俗稱土模。(2)把瓷泥投入潔凈的土模中進行淘洗,推擠壓制均勻,剔除多余的坯泥,然后候稍干離模脫出(。3)對脫模后的各種部件進行修整打磨,通過粘合復原為主體,再修整,最后附加裝飾,形成完整的形象,修整工藝包括有雕刻、擦水、推光等等。(4)用軟濕布擦坯,這樣有利于粘合和雕刻,擦水貫穿于整修工藝全過程中(。5)根據瓷器的用途選擇成型工序,雕塑瓷的鑄造工序多是手工操作和注漿成型,日用白瓷可以選擇用機器或干壓成型等較簡單的方式(。6)根據不同類別的瓷器選擇不同的方式施釉,釉層應該保持薄厚均勻(。7)五汾兩次后才能對施釉后的器具進行高溫釉燒。
2.2瓷器燒制條件的分析
德化地處福建省中部,其地形復雜、海拔較高、水量充沛、礦產資源較豐富,與此同時,德化地區的瓷土氧化硅含量相對較高,氧化鉀的含量再加上其他礦物質的融合,使得德化窯的白瓷格外純凈,光澤度明顯,而且德化地區白瓷產量多質量精細,有“世界白瓷之母”的美譽,為瓷器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是其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寶貴資源。
3、德化陶瓷藝術的現實意義
3.1陶瓷藝術是德化魅力的彰顯
陶瓷文化是人類在陶瓷制作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是在漫長的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所形成的一種特有的文化現象。作為人類的智慧創造結晶,維系著歷史與現在的聯系,陶瓷文化對于研究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德化陶瓷通過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體現著自身的魅力,為世人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文化藝術財富。
3.2德化陶瓷是中國文化的象征
中國陶瓷已經具有超過萬年的歷史,創造了數不勝數的藝術瑰寶,透過陶瓷本身,我們可以看到當時中國的生活狀態和歷史氣息,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陶瓷在歷史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它代表著中國文化的發展,也體現著中國經濟、科學、藝術的進步和發展。
3.3德化陶瓷是中國瓷器走向世界的旗幟德化作為中國陶瓷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其瓷器一直都是我國的重要出口貿易物品,德化的瓷器制造開始于新石器時代,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在世界上有“中國白”的美譽。作為我國陶瓷的重要代表,德化縣人民政府于2003年正式啟動“德化瓷燒制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并在2006年將“德化瓷燒制技藝”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些研究與舉措對弘揚中國陶瓷傳統藝術,推動我國陶瓷藝術加強與世界交流具有重要而深遠的現實意義。
4、結語
德化瓷傳統技藝自德化窯燒制開始就已經形成,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不斷成熟與發展,并在吸納與創新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獨特藝術風格。德化陶瓷作為我國著名的陶瓷代表,與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并稱為中國的三大瓷都。隨著德化制瓷業的發展,用獨有原材料生產的瓷產品以其獨特的品質打出了德化品牌,提升了德化在世界的知名度。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因為外來文化的影響以及自身生活方式的改變,許多年輕人不愿意從事老一輩傳承下來的行業,這種問題已經迫在眉睫,現在的陶瓷藝人大多都已年過半百,畢生手藝卻得不到后人傳習,在這一方面國家和政府應該給予重視并提出合理的解決方式,極力推廣陶瓷文化的積極影響。陶瓷文化是人類在漫長的發展中逐漸形成的獨特文化和藝術形式,對人類社會發展至關重要。本文通過對德化陶瓷藝術不同歷史的發展、藝術特色分析以及現階段德化陶瓷的發展狀況,讓大家能夠更深刻地去認識、了解德化陶瓷。
參考文獻:
[1]蔡孟 . 從一體化到分化——中國現代陶瓷藝術發展歷程的分析[D]. 清華大學,2004.
[2]馮林,孫曉蘭 . 論當代審美需求下的陶瓷藝術[J]. 陶瓷科學與藝術,2004.
[3]鄭小平 . 德化青花瓷器裝飾藝術淺談[J].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