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釉下五彩瓷裝飾題材不拘一醴格,花鳥、走獸、山水、人物、圖案、書法無所不包,但在眾多的裝飾題材中,我特別鐘情于花鳥、走獸類題材的創作,因為在對花鳥、走獸的描繪中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與生命的靈性。我出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農村,從小就接觸鄉間的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并經常為之著迷,從80年代初從醴陵陶瓷學校畢業后即進入陶瓷行業從事彩繪工作至今已近30年,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鄧文科精心指導下刻苦鉆研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傳統技藝,我堅持立足傳統中國畫技法,并運用西方明暗表現技法,不斷吸取前人的經驗,形成了自己細膩唯美、生動靈性的藝術風格和寧靜和諧的審美意境。在多年的藝術生涯中創作出一大批精彩的走獸類釉下五彩陶瓷作品,受到業界和收藏界的一致好評。
黎建凱,湖南醴陵人,1961年出生。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大師、湖南省陶瓷藝術大師、湖南科技職業學院特聘教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鄧文科指定四大傳承弟子之一。
從事陶瓷美術設計工作近30年。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作品多次獲獎,被國內博物館及陶瓷愛好者收藏。2007年被中國收藏家協會授予“2007年度中國收藏家喜歡的陶瓷藝術大師”榮譽稱號。作品《雙鷹圖》榮獲2006年“中國紅”杯和首屆“湖南工藝美術精品大獎賽”金獎;作品《月夜》在2007年“中國收藏家喜愛的藝術大師和精英評選”活動中榮獲金獎;作品《雙貓戲蛙》在2008年第二屆“湖南省工藝美術博覽會”中榮獲金獎。
如果說讓動物畫中的生靈承載人性的思維,那么落實到釉下五彩瓷彩繪技法、語言形式上就必然觸及到繪畫技法和精神相結合的實際問題,因而尋找一條能夠深入堂奧的途徑是極為重要的。我通過自己刻苦的鉆研精神、精致入微的觀察力、細膩豐富的釉下五彩陶瓷技法,開啟這一扇屬于我自己的陶瓷藝術之門,同時也希望讓更多的人能通過我的陶瓷作品去感受動物生靈的生命主題。
我的走獸題材作品是最能體現我的藝術風格,無論是飛禽還是獸類的毛發,均是刻畫到極至,每一根毛發,都是精心細致地用心描畫上去的,就像是一幅工筆畫,而創作出一件工筆風格的陶瓷彩繪作品所花的工夫,自然是寫意畫所不能比的。我的作品在技巧上運用總是變化多樣,我喜歡用中西結合的方式來描繪動物的神態,讓人感到賞心悅目,百看不厭;比如獸中之王的老虎,國寶級的熊貓,靈動的猴子,可愛的小貓,憨厚的小狗,都刻畫得惟妙惟肖,還有那恰到好處的背景,更是把那些可愛的家伙烘托的神靈活現,動物們是如此充滿生機、如此和諧,我們更應該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用心去感受大自然中的生靈。
在我的陶瓷創作生涯中一直追求寧靜和諧的意境。作品里都流露出平和、安靜和輕松自然的意境,不躁動,更不囂張,得到的是優美和清雅的心境體驗。
這或許是作品中傳統文化精神和傳統繪畫氣息所由來的。我的作品《雙鷹圖》在首屆“湖南工藝美術精品大獎賽”中獲得金獎,可以感受到畫面上的雄鷹非常傳神。雄鷹的每一朵翎毛,都用細細的筆觸一根根地描出,而雄鷹那銳利的目光,仿佛是在凝視遠處的獵物,神態逼真,呼之欲出;而雄鷹站立的松樹和后面的紅葉,刻畫同樣的細微。在以熊貓為題材的作品創作中,除了需要很強的造型能力,而且全面掌握了釉下五彩暈染的技法,更為重要的是把握動物習性、神態以及構筑整體畫面氣息方面很不一般,就技法層面講,我善于把握細部暈染和整體感覺的協調關系,在具體的細微追求中很好地保持了傳統審美的線型意識,從而在描繪動物時達到惟妙惟肖的高度。畫熊貓最關鍵之處還在眼睛,熊貓的眼睛不但極其精準,而且畫出一種深沉與專注的神情,一筆點睛,畫出了熊貓的神韻,使畫上的熊貓活靈活現、憨態可掬。熊貓不像其它走獸筆色鮮亮,花紋色澤黑白單一,由于身材渾圓皮毛又厚,所以結構也不清楚,所以在肌理質感表現上非常體現作者的繪畫功力。在以熊貓為題材的作品中,能夠非常到位地將熊貓臉部的短毛、頸部的長毛、腹部的松毛,其質感、量感一一清晰分明。
可以說,我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心血的全部傾注,而每一個作品,都是無法復制的孤品。我在2007年被中國收藏家協會授予“2007年度中國收藏家喜歡的陶瓷藝術大師”榮譽稱號。作品《雙鷹圖》榮獲2006年“中國紅”杯和首屆“湖南工藝美術精品大獎賽”金獎;2007年作品《月夜》在“中國收藏家喜愛的藝術大師和精英評選”活動中榮獲金獎;2008年作品《雙貓戲蛙》在第二屆“湖南省工藝美術博覽會”中榮獲金獎,至今所獲各類大獎項已達十余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