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田世光先生誕辰一百周年,我從1958年開始追隨先生學藝達40年之久,深受先生解惑、傳道之恩。是先生的諄諄教導和耐心培育,使我從一個懵懵懂懂的青年,成長為一個美術學院的教師,從一個工筆花鳥畫的門外漢,成為在工筆花鳥畫創作上有些成績的畫家。撫今追昔,感念頗深。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越來越感到田先生一生成就的高度,越是時間長久,越覺得田先生在為人、為藝上的許多方面值得我們很好地學習,需要我們很好地總結,特別是反復欣賞田先生的畫作,我覺得有必要對田先生在工筆花鳥畫創作上的成就,重新加以認識,給予更高的評價。
田世光先生從1946年被徐悲鴻院長聘任為北平國立藝專講師,以后歷任中央美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北京藝術師范學院講師、副教授、教授,從教幾十年,桃李滿天下。是他開始制定了高等藝術院校的工筆花鳥畫的教學大綱,并親手繪制教材,辛辛苦苦,兢兢業業,教書育人,誨人不倦,培養了一大批學生,這些人現在都成為工筆花鳥畫創作和教學的骨干,田先生對藝術教育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對于今天中國工筆重彩畫的大發展、大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
田先生在教學的同時,在工筆花鳥畫的挖掘與傳承、創作與復興上做出自己艱苦卓絕的努力,取得了驕人業績。田世光先生學習中國畫的時代,正是工筆花鳥雙鉤畫派幾近絕跡、瀕臨失傳的年代,田先生和他的老師于非闇、張大千以及同輩畫友俞致貞等先生同心協力,興無繼絕,把工筆花鳥雙鉤畫派復興起來,他們在歷史上的功績是巨大的,而田世光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主將。他虛心學習,努力鉆研,勤于實踐,勇于創新,幾十年中創作了大量精美的作品。
他的創作在全國解放前就已成名,而解放后受到黨的文藝政策鼓舞,創作進入了全盛時期。他的創作參加了國內外多次重大美展,多幅作品被中國美協、中國美術館、北京畫院收藏。他無償地創作了大量巨幅花鳥畫為國務院各賓館、紫光閣、全國政協、天安門城樓等地收藏和陳列。同時他的許多畫被各大出版社印制成年畫、年歷畫、四扇屏、中堂畫,從而進入億萬百姓家。他的畫還被多種工藝美術工作者選用,制在刺繡、陶瓷等工藝品上。他的藝術早已為美術評論家和廣大人民群眾所熟知和崇拜。他在晚年受到黨和政府給予關懷和表彰,1993年77歲時,時任總理李鵬親自聘任田世光先生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多次受到李鵬、朱熔基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下面我想談談田世光先生在工筆重彩花鳥畫創作上的成就,分別從風格、意境、造型、筆墨、色彩各個方面探討田先生的藝術造詣,拋磚引玉,希望引起美術理論家對田先生藝術成就的進一步討論。
博采眾長 自成一體
田世光先生的畫風,中國傳統意蘊深厚,有著強烈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但他的畫風又與前人各家各派都有明顯的不同,有他自己獨特的風格面貌。
田世光先生天資聰穎,是一位早熟的才子,在青少年時期就已經表現出超人的藝術才能。但田先生在藝術上從不淺嘗輒止,而是虛懷若谷,總是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取,他曾向多位前輩名家學習。早年他曾拜陳東湖先生,17歲考入北平京華美術學院后又師從趙夢朱先生,所以田先生畫得一手好沒骨花卉;同時他又拜了于非闇先生,師生共同挖掘宋元工筆雙鉤技法;山水畫方面他曾求學于吳鏡汀先生,29歲時又拜了張大千先生為師,所以田世光先生的山水畫也是技藝精湛。特別是他21歲考入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國畫研究室學習、工作達八年之久,從研究員升為助教、講師,在錢桐、齊白石、于非闇、張大千、黃賓虹等諸多前輩引導下,他大開眼界,觀摩、臨習故宮藏歷代名家名作,所以他對于中國畫傳統意蘊的理解與筆墨的基本功各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以前我以為田先生只習花鳥山水,不料有一次我在田先生家的畫案上,驚奇的發現田先生勾勒著幾位古裝仕女肖像,五官的刻畫、發髻的造型非常到位,可見田先生在學畫時不只專攻花鳥,而是在人物、山水各方面都有所涉獵,全方位打下基礎。
從田先生的創作中可以看到他正是繼承了五代、兩宋院體工筆花鳥大師黃筌、徐熙、趙昌、崔白、易元吉、趙佶、林椿、李迪等的正宗正脈,同時也看到他還吸收了明代林良、呂紀的畫法,一直到清代的惲派沒骨技法,可謂是兼收并蓄、博采眾長。
但是田世光先生的創作風格仍是以雙鉤重彩為主,以自己為主,對各家各派的技法絕不從表現形式上摹仿,沒有生搬硬套,而是靈活綜合地融會貫通,吸收眾家之長,成為一家之體。學習古人技法的同時他還深入生活寫生,深受家鄉--北京西郊優美自然的滋養,再加上刻苦的鉆研和長期的藝術實踐,終于形成自己剛健瀟灑、豪放雄強、清麗典雅、優美生動獨特藝術風格,成就為20世紀中國畫壇上卓有成就的工筆花鳥畫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