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藝術論文 > > 泉州市木質神像雕刻藝術研究
泉州市木質神像雕刻藝術研究
>2024-04-07 09:00:00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信仰,而任何民族的信仰都與宗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作為一種古老而又普遍的文化現象,供奉神像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發展有著深刻、廣泛的影響.在諸多的民間美術門類中,木雕藝術是供奉神像雕刻中應用極為廣泛的一種,尤其在林業資源發達的福建省泉州地區,由于地處東南沿海,人們時常要面對靠海生存所帶來的自然災害,祈禱風調雨順,祈求神靈庇護,成為人們心靈世界中重要的精神寄托.因此,人們多在船上供奉神靈來保佑自己出行平安,為了攜帶方便,多是小型的木雕神像,這對當地神像木雕藝術品的需求產生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早在唐宋時期,泉州地區就已經開始了佛像雕刻,建于明代時期的泉州開元寺,其中就有工藝匠師的木雕杰作---甘露戒壇佛像群,包括盧舍那佛和“千佛蓮臺”、眾護法金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千手觀音和彌勒佛等,刀法刻畫蒼勁有力,線條自然流暢,尊尊惟妙惟肖、形神兼備,氣勢恢弘,蔚為壯觀.壇頂藻井上雕刻的“飛天樂伎”,體型苗條,面容豐滿,神態灑脫,都展示出高超的雕刻技藝.所列舉的主要是宅居供奉的傳世神像,不涉及寺廟里所供奉的大型神像雕刻.泉州地區的民間信仰非常龐雜,由神像的木雕題材可以看到:佛教、道教、俗神等雕刻題材的各種表現相互交織,在其發展過程中體現了中國神仙信仰發展的脈絡.泉州地區的神仙信仰對當地民眾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中國俗文化的根基所在,正確認識它們的普遍意義對于研究中國傳統文化有著重要意義.

一、泉州地區神像木雕的歷史淵源.

自古以來,泉州地區的雕刻藝術就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民間雕刻的材料分類有木雕、石雕兩大類,還有磚雕、灰雕等類型,其中尤以木雕更為普及和盛行.下面就雕刻工藝特別是木雕的形成與發展來一次尋根溯源.泉州地區木雕興于唐、五代,成熟于宋元,明清時步入巔峰.唐宋時,木雕工藝已被廣泛應用于民居和廟宇的建筑裝飾、木坯胎佛像以及書籍印雕版等.自唐以來,泉州就有“東南佛國”之稱,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佛教的神像是雕刻藝術的主要形象,除石雕以外,大部分便是木雕造像.

新近發現的成于宋重修于明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的《鑒湖張氏宗譜》中,記載了一個叫張仕遜的惠安木雕匠師參與南宋重建泉州開元寺大雄寶殿屋頂24尊“飛天樂伎”雕刻的事:“十四世孫仕遜字法參,官主簿.三余以木雕游寺觀,所治皆絕品,如泉州開元寺飛天……”.“飛天樂伎”是中國古代宗教建筑木雕藝術的精品,它將宗教文化、建筑雕刻十分精妙地融合在超凡脫俗的藝術載體中,這是目前泉州地區藝匠最早的木雕遺存.《鑒湖張氏宗譜》

同時記載有宋代安海龍山寺普賢菩薩木雕造像,也出自張氏子孫之手.元代,泉州地區一帶開始有了木雕玩賞品、雕飾家具、雕飾樂器和木雕玩具等.明代,泉州、惠安等地擅長佛像雕刻、裝飾雕花技藝的匠人已經很多,常見人們把成臺成本的戲劇故事雕刻裝飾于檐頭柱腳、窗欞欄桿、床屏幾案之間.以風格典雅著稱于世的“明式家具”和“紅木雕刻”,經泉州地區藝匠始創后流傳到全國.這一工藝把宋代以來中國傳統器型藝術的特質發揮至極致.泉州地區的木器工匠、雕刻匠師把這一劃時代意義的工藝美術發揚光大,是功不可沒的.

到了明清時代,儒、佛、道各派教觀念的世俗化,使得人們對神靈加倍地敬奉,遍布泉州地區的成千上萬座神像,簡直成了各鄉村、各宗族、各家各戶夸盛斗富的“櫥窗”,各幫各派木雕匠師爭奇斗勝的擂臺.神像木雕發展至清代,技藝已相當成熟.神像的木雕題材廣泛、構圖飽滿、布局勻稱、空靈通透、物象繁多、技藝精湛、裝飾金碧輝煌,代表了泉州地區神像木雕在清末鼎盛時期的工藝水平.

清末民初,木雕藝術形成了詹姓派、陳姓派、江姓派等作品特征不同的流派.其中,詹姓派較注重粗胚后的精致整修,在本質部分即以細致的琢磨修整神像的表面,使線條的轉折及細微部分的雕刻精美入微.江姓派則較注重神像的架勢,在木雕的過程中,注重其大略的格局,而不作精致的琢磨;在粗形完成后,就靠黃土與水膠的混合物敷飾神像的表面,使神像的外型較為美觀.

陳姓派則緣于脫胎漆的做法,在木雕初形完成后,就注重披土與裱紙的工作,做得較多層,對于紋身的線條,也有較為精致而細密的表現.在泉州民眾看來,木雕的神像既是莊嚴的功利的供奉對象,又是人們可以隨心請到的比較廉價的藝術品.當地民間工藝匠師所塑造的神像多是佛教派系,如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四大天王等,以求得保佑平安、免除災難;或具有人情神韻的道教派系,如武將門神、魁斗星君、保生大帝等,求得賜福人丁興旺、百病不生.泉州地區的祭祀諸神都被賦予了人的性格,即是以人為中心,把中國先民的崇拜、本土的神話,亦是按照中國人倫理觀念與習俗給予了人格化的塑造,從而創造了一個人情化的世界.

二、泉州神像木雕的工藝造型特色.

泉州地區的神像木雕在閩南這片深厚的土壤上生長、發展和傳承,經歷漫長歷史歲月,沐浴當地民情風俗的熏陶,通過一代一代匠人的沿襲與創造,逐步地形成了自己的工藝造型風格.

1.恒久性的形式美感.泉州地區的工藝匠師在塑造木雕神像時有一套較為固定的程序.雕刻木雕的工序首先要用刻刀刻畫出雕像的雛形,而雕像的不同部位還要用不同的刻刀;刻出形狀后,再用磨砂紙刷木頭,并用棉紙包住木頭;然后再將木頭刷平整,曬干木頭后,再進行噴漆、上金箔油、上色、畫臉等等.制作神像最為關鍵也最為困難的步驟是打坯,一尊神像的粗形和細削是最難的,要花費很多時間.因為是純手工雕刻完成的,所以要雕塑好一個作品一定要全神貫注,要不然一個好的作品可能因為一個環節不細心就作廢.

工藝匠師在選擇雕刻材料最常使用樟木,原因在于樟木具有木質穩定、軟硬適宜、紋理細致、色澤淺淡、防蟲防蛀、不易腐爛等特質,并且其樹材剖面長寬厚度條件配合堵面制作.在木料前置準備階段,必先仔細審視木料紋路原型,針對整體紋路走向、外型輪廓、質地柔軟度、厚薄度、寬窄大小等本質性,進行整體造型內容的構思,并從而決定構圖大樣.最重要的是要從藝術品的角度思考,考慮到保持雕刻完成形式的恒久性與完整性.

2.裝飾轉化的形式美感.在泉州地區,神像木雕對顏色的選擇很講究,民間傳統上常選用金色和棕紅色,因為金色代表富貴之氣,棕紅色代表喜氣.因襲傳統,宗祠雕屏堵面都敷以金箔,除了考慮保護木料而達到形式的長久性,所雕構件金光閃閃表現富貴象征外,也產生一種華麗的設計性與裝飾美感;另一方面,雕刻人物化為金身,也似乎象征脫離俗世凡人之寫實轉而神性化.至于神像底座更采用紅漆為底,雕刻形體光亮的“金”與底面飽滿的“紅”搭配,整體也表現出材料運用的一種華麗、夸張、寶氣、明亮、燦爛且富裝飾性的形式美感.

以木雕神像《觀音》為例,在泉州民眾看來,佛是法力無邊、摒棄塵念的統一體.因此,觀音造像宜采用平靜的基調,突出靜的造型特點,處理身軀的手法簡練,對手式、眼神、法器、姿態等各方面表現格外傳神.手式是動態的體現,眼神是神態的綜合反映,而對于“金”材料的應用,一方面象征神像具有永恒之體;另一方面,使神像產生華貴和光彩熠熠的效果,從而有別于俗人,又符合佛教“遍體生光”的教義\\(見圖1\\).

3.科學性思考的操作步驟.神像雕刻匠師強調木雕的操作步驟必須按順序依序進行,從木料選擇、圖稿構思繪制、大樣粗胚打鑿乃至細部修飾皆順乎常理,即以科學性思考的操作步驟來雕刻作品,先顧及掌握大處、再進至局部,最后才修細處.每一步驟必瞻前顧后,選材時思索預期可雕出的造型,繪圖時考慮雕刻的結構,打粗胚時考慮修飾的細節,而下刀前先思量起刀后的效果.

這種科學性思考與雕刻模式是環環相扣,每一動作都會影響下一結果.以木雕神像《門神》為例,構件彼此間的距離和空間透視關系相當復雜,主體頭像、神像身體以及馬的近距離與深度,尤其馬鞍與門神身體,打粗胚時相當容易失材,必須非常仔細思考掌握全局才下刀.作為一個成功的雕刻師,能妥善掌握住科學性的理性思維來進行木雕操作是當地木雕匠師認為相當重要的\\(見圖2\\).

4.鏤空“連”“滿”的形式美感.神像雕刻匠師在制作木雕神像時,都是將神像雕板從后鑲嵌到主體木作結構.而雕板雕刻在木料厚度限制之下,較不易表現圖像景深.這時候主要運用透雕技法表現神像正面,以及運用開深浮雕技法雕刻神像底座.前者主要借由鏤空處理,使神像具有較佳透光性而不致有壓迫感,空間也隨鏤空部分向后延伸.

傳世木雕神像《天王》,高46厘米,木雕匠師巧妙利用人物手持對象或手勢動作與背景連結,相當大膽地將其身體背后幾乎完全鏤空,可謂布局構思慎密、步步為營.天王為佛家護法神.天王有四,各護一方世界,俗稱“四大金剛”.《封神演義》中,天王被漢化為中國武將形象,掌風調雨順之權.

5.觀者視角的形式美感.分析泉州地區木雕神像的立體之構圖,主要采取觀者視角的透視處理.從觀者面向神像的方向,供奉的神像桌面地欄大約為視平線所在.神像桌面位于桌臺面以上,原應為仰視角度.但雕刻匠師在此為考慮觀者視角,改采俯視透視設計,以達到視線平衡之效果.以傳世木雕神像《保生大帝》為例,保生大帝為宋代民間醫生吳本的封號,過去福建南部九龍江口龍池巖,曾有“慈濟宮”道觀,殿中奉有保生大帝神像,是以紀念這位民間郎中.此神像高26厘米,雕刻匠師著重觀者視角的形式美感,加強了作品與觀者之互動關系及視覺效果.慈眉善目的面部形象,普濟眾生的精神表達,使得民眾對保生大帝的信仰更為虔誠.明代末期,鄭成功收復臺灣,保生大帝傳到臺灣,因此臺灣也多有供奉.

三、泉州地區神像木雕的藝術價值.

1.深刻的民俗意蘊美.在泉州地區,民間木雕神像在祭祀形式上分兩大類,一類是宅居供奉的小型木雕神像,這類神像大多帶神龕;一類是民間寺廟神像,這類神像以大型木雕或泥塑彩繪為主.宅居供奉的木雕神像,帶有樸素的世俗性和一定的隨意性.一般的神仙、佛像、祖師像身體祥和、動態端莊,這些神像的木雕工藝品,有的面目慈祥和藹,有的端莊嚴肅,有的威嚴兇惡,是人間百態的類型化依附神態的顯現,充分表現了人性的外觀和神祗的內在涵意,實在有一種健康、豐美、堅實的民俗之美.

意蘊,就是思想內涵,是藝術形態所表現的深刻的生活意義和社會意義.泉州地區民間美術的精神文明內涵,不僅是審美的范疇,而且還有著許多深層而復雜的精神因素和觀念意識.尤其在民俗意蘊美方面所表現的特色更為鮮明.不管是民間日常生活中的實用工藝,還是節慶民俗工藝,抑或是敘事、抒情的民間工藝,大量佳作都深刻地反映該時代、該地區傳統的民風世俗,具有特定的社會意義.

2.巧奪天工的技藝.泉州地區重視神靈崇拜,工藝匠師對于諸神的形象塑造特別重視其造型法則:諸如臉譜、服色、法器及其姿勢,尤其是尺寸大小,均需符合傳統的法式規則,形成獨特的神像雕刻藝術.泉州地區神像雕刻的制造過程,呈現出工藝技巧與宗教儀式的結合:在制作過程中,細膩表現出傳統民間信仰的特質.從泉州地區的神像藝術與其他廟宇的裝飾藝術、信仰文物等意象,可明顯看出民間技藝與民間信仰的密切關系.

泉州地區神像木雕的高超技藝,還表現在藝術構思的獨特、材料特質的巧妙利用和工藝技巧的靈活運用等方面,達到思想性、藝術性和工藝性的完美結合.傳世神像木雕《魁斗星君》,高56厘米,民間為主管文運之神,備受讀書人的崇拜.其形象為一赤發藍面之鬼,立于鰲頭之上,一腳向后翹起如大彎鉤,一手捧斗,一手執筆,此即“魁星點斗,獨占鰲頭”之謂,神像雕刻的瞬間動態既表現出對象的內在精神又表達2出栩栩如生的狀態.

3.兼容創造的地域特點.泉州地區由于地處福建東南沿海,獨特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以及流動性和開放性的商業貿易經濟等所造成的文化心態,因而其民間美術與其他文化品類一樣,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演變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美學品格,一種以閩南文化為基礎、多種文化碰撞、匯聚、融合而成的兼容創造的藝術表現.

泉州地區神像木雕在藝術風格、審美意蘊、造型特征以及民俗內涵上,與福建省外其他地域的神像雕刻相比更保留了地域特點.其具體表現是:\\(1\\)造型藝術講究比例關系,整體分割嚴謹,佛道神龕的造型多見中國傳統建筑形制和東南亞佛教頂飾造型,底部常見中國古典家具腳部裝飾造型.\\(2\\)雕刻技法采用浮雕、平雕、透雕、半圓雕結合的方式,主要以透雕為主,擺設祭祀用具多為透雕產品,技法應用不拘于傳統觀念.\\(3\\)制作工藝嚴謹,嚴格遵守制作范例;品質上乘、造型逼真、雕鏤奇巧、做工精細.

\\(4\\)表面裝飾色彩以金色和棕紅色等色彩為主,色彩對比鮮明,視覺觀感莊重肅穆.

四、結語.

泉州地區神像木雕所呈現的地域特色,表現出族群文化、信仰習俗及流派的傳承等,在長時間的發展中形成“地域”的性格.因此泉州地區的神像木雕技藝史,體現了各地在自然、人文環境下,各自展現其信仰文化,既有教義、信仰的宗教意義,也有藝術、技藝的審美意義,如此作為物質文化也能呈現精神文化的價值與意義.

從現存的神像雕刻來看,多為傳世品,盡管經歷過許多歲月磨蝕,依然顯得質樸而具靈性.當地的木雕工藝匠師同供奉者的心理一樣,都懷著虔誠和敬仰,借鑒木雕這種藝術形式,為泉州民眾營造了一個能滿足精神慰藉的人間神境.

到了經濟信息時代的今天,古老傳統的神像木雕工藝品并沒有消失殆盡,它以各種形式,巧妙地出現在現代賓館、飯店、旅游點和家庭居室中,或在文物商店和古董書場被視為稀罕物而成為一道道饒有興味的風景,為人們所青睞.可以說,泉州地區的神像木雕工藝品是古典精神的民間范本,當地的神像木雕工藝品不僅具有觀賞性,而且是民間意識形態的表現;既體現了百姓的精神追求和宗教信仰,又反映出中華民族的審美意識和創造能力,其傳承和發展具有特殊的精神和物質的雙重價值.

[參考文獻]

[1]陳娟英.閩南民間工藝美術[M].福州:海風出版社,2009:29-30.

[2]朱淇齊.詹氏佛雕:傳承百年的神像雕塑[N].東南早報,2012-05-22\\(7\\).

[3]劉曉路.民間木雕[M].石家莊:河北少兒出版社,2008:77-78.

[4]徐華鐺.木雕神像百態[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9:34-35.

[5]孫建君.民間神像[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112-113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