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經濟和文化一體化的趨勢日益明顯?,F代商品中的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在現代商品中所占比例越來越高,商品的文化內涵、文化性格和文化特征,實質上構成了商品流通和布局的內在依據。同時,文化、科技在投入產出中的貢獻率越來越大,智力優勢正在取代傳統的自然資源優勢?,F代市場的發展也要求企業更加注重商品消費的心理元素和審美要求,產業運作中文化關系、道德關系,精神紐帶與產業鏈接,物質紐帶,利益關系有著不可或缺的相輔相成的重要互補作用。文化、精神、道德是“一只看不見的手”,成為直接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動力。文化創意產業以“投資少、高附加值的產品,”成為一個朝陽產業,是國家和地區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的方向。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一些發達城市的支柱產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我國東部地區城市紛紛建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利用原有資源,搭建公共服務平臺,聚合各種產業要素,形成首都文化創意產業集群、長三角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珠三角文化創意產業集群、滇海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川陜文化創意產業集群、中部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等六大具有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的文化創意產業集群。以北京為核心,已經形成文藝演出、影視制作、古玩藝術品交易等優勢產業集群;長三角的上海、杭州、蘇州、南京的工業設計、室內裝飾設計、廣告策劃產業集群;珠三角的廣州、深圳的廣告、影視、印刷、動漫、會展業產業集群;中部以湖南長沙的電視廣播產業已形成獨特的創意產業鏈。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基本處于集群發展的早期,在國際市場上的集群競爭力不強。
烏魯木齊七坊街成立于2009年4月28日,是對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進行的探索。文化是一個城市發展的靈魂,是一個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而特色文化街正是這種將文化與經濟一體化的表現形式,使之相得益彰的獨特經濟和文化現象,它不僅為烏魯木齊這座美麗的城市增加了一個獨特的魅力,而且成為代表中國城市活力和特色的名片。因此,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特色文化街是傳統的商業街進化,是一種文化創意產業,盡管它的形式是商業街,其目的是為了促進企業的繁榮,但它最大的特點和核心價值,仍然是通過特色產業聚集、優化,通過注入和發布各種各樣的文化元素,形成一個獨特的產業文化性能和競爭力。這樣說來,特色街群即是一座城市的吸引力所在。
烏魯木齊本身就是一個擁有諸多具有特色的文化內容的城市,特別是維吾爾族民間工藝豐富多彩,魅力無窮,是祖國文化寶庫中璀璨奪目的奇葩。對于七坊街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當然是少不了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特色的美術元素。民間藝術都來自市井和勞動人民,它與人們的生產、生或、風俗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并以其通俗的形式、間接的造型、多方面的功能,滿足老百姓在精神和物質上的需求,同時又較為容易被廣大的勞動者掌握和運用。新疆維吾爾族民間藝術發源于新石器時代,歷史上的民間藝術,不論是原始彩陶、石器,還是農耕時代的雕塑、繪畫、工藝、建筑、服飾、音樂,歌舞都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水準,并且以其獨特的少數民族特色。在維吾爾族民間藝術的歷史,因為它源于農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以家族式、部落式和師徒相授的方式為主要傳承方式,加上長期以來的地域、文化、技術的封閉,使其保持了原來的藝術韻味,具有一種跨越時空的藝術魅力和歷史價值。
維吾爾族的民間工匠技術精湛,我們在巴扎上欣賞到的各種手工藝品,充分顯示出了他們的聰明才智。維吾爾族的民間工藝主要包括:
首先是金屬工藝。銅器制作,維吾爾族的銅制工藝一般以紅銅為原料,經過冷砸成型,打制出銅容器、盛具、飲器和裝飾品,在這些器物的表面雕刻出或單一或成組的圖案花紋。而花紋的題材一般都是植物樣式等。金銀首飾,這些來自民間的藝人,通過嫻熟的技藝創造出種類繁多,做工細膩的首飾;小刀,特別是英吉沙縣的小刀,是維吾爾族傳統手工藝品之一,有數百年的生產歷史。它造型美觀,刀體整齊光亮,刀口鋒利,刀把上鑲嵌著銀、銅、玉、骨、寶石等,組成民族風格具有的圖案,并配有精致的刀鞘,便于攜帶。
第二是紡織品工藝。有馳名中外的新疆地毯,是代表維吾爾族悠久歷史的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它以其精湛的工藝和獨特的藝術風格著稱于世。深受維吾爾族喜愛的地毯圖案有伊朗式、艾地亞勒式、阿拉爾式、恰其瑪式、夏姆式阿那古麗等,花紋大都整齊、對稱,線條粗獷,色彩對比強烈;有美麗的艾德來斯綢,艾德來斯綢是采用古老的扎經染色法工藝,按圖案的要求,在經線上扎結進行染色的一種綢料,深受維吾爾族婦女喜歡。艾德來斯綢最常見的圖案是巴旦木花、木板紋花和梳子花等圖案;有維吾爾族民間印花布,它是維吾爾族典型的手工藝品。它的最大特色是把手工的、獨創的印染技術和民族風格的圖案融為一體,具有裝飾趣味和濃重的鄉土氣息;有維吾爾族的傳統花帽,維吾爾族不論男女老幼都喜歡戴繡有各種花紋的花帽,因為它不僅具有防寒或防暑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作為生活禮儀中的需要;還有就是維吾爾族繡花枕頭,它不僅是生活用品,而且也是一種工藝品。枕頭上用刺繡、補納、編織等手法繡有各種花卉、水果、禽鳥等圖案,非常美麗。
第四是木器工藝,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維吾爾族木箱。維吾爾族每個家庭的居室內都有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木箱,除有實用價值外,還具有一定的裝飾作用。維吾爾族家庭木箱主要有鑲嵌花、彩繪花、雕花木箱三種。紋樣雕刻在本色木箱面上,顯得樸實無華,古香古色。還有搖床,樂器,木質器皿等不同形式的木器。
第五是陶器,新疆的陶器工藝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這些陶器造型古樸,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民族特點。質地厚重結實,充滿了藝術魅力。
第六建筑裝飾,維吾爾族無論是宗教建筑還是民居建筑的裝飾都十分的講究。造型上的裝飾手法繁復,建筑上的裝飾圖案是維吾爾族建筑的最大特點,主要的裝飾有彩繪,石膏雕花,磚雕、木雕、琉璃磚、木拼花、磚拼花等。
還有些其它工藝,如制作氈毯、馬具、造紙等。這些工藝在歷史長河中經過錘煉,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在長期的創作過程中,維吾爾族形成了自己的審美意識,而這種審美意識通過工藝生產體現出來。從造型、圖案和色彩中表現出來。
維吾爾族信仰伊斯蘭教,其民間工藝不僅是伊斯蘭教偶像禁忌的結果,也不僅是在生活中起到裝飾功能,它體現的是維吾爾族長久以來對世界的認識和對大自然表現出的尊重和親近,體現的是維吾爾族人們的生活面貌,以及獨特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特點。
在制作工藝品的過程中,基本表現以伊斯蘭教文化為核心的宗教情感。其造型即受伊斯蘭文化影響,另一方面也是伊斯蘭文化之前本土文化的體現。
在工藝品上的圖案以抽象的植物紋飾和幾何紋飾為主,維吾爾族常用的植物紋飾主要有巴旦木、四瓣花、六瓣花、八瓣花、石榴花、無花果、大麗菊、波斯菊、麥穗、棉花、豆莢及藤、蔓、芽、蕾等植物,此外漢族常用的玫瑰、芍藥、牡丹、葵花、梅花、荷華等也經過變化而大量使用,而火形紋、萬字紋、古錢紋、回紋、阿拉伯字母等也穿插使用。還包括各種自然現象,和山水風景等,同時又有寫實的表現,生活、生產用具,各種飛禽走獸,建筑樣式。而圖案結構則大致有自然形、幾何形或自然幾何結合形,紋樣結構則有適合紋樣、單獨紋樣、二方連續紋樣及四方連續紋樣等等。
在沙漠和綠洲環境中,對于生命的渴望和在生存環境中植物作為重要生產資料的同時,維吾爾人對植物表現出極大地關注,并且轉化為藝術所表現的對象之一。植物紋飾的產生和廣泛使用,可追述到古代維吾爾祖先“由畏天而拜,由信天而敬”的原始樸素的自然觀,和維吾爾族每個歷史時期的文化自然觀。
在維吾爾族民間工藝中,常用是色彩包括紅色、綠色、藍色、白色、黑色。這些顏色經過長期歷史沉淀而成為人們崇尚的顏色,色彩的運用熱烈而豐富,偏向使用純度高的固有色,注重色相、冷暖、明暗的對比,在色彩的使用上適應各類建筑、紡織物、生活器皿等不同的裝飾功能。
維吾爾族早期信仰過薩滿教、拜火教、祆教和其它多種宗教有關。薩滿教崇拜火神,紅色為主。認為火神不僅會賜給人們以財富和幸福,還可鎮壓邪惡。維吾爾族崇尚紅色有著悠久的歷史。 公元七世紀開始,伊斯蘭教在阿拉伯游牧民族產生和傳播。在沙漠地區,綠色是生命和希望的象征,是穆斯林民族傳統的顏色,被伊斯蘭教視為一種神圣的顏色。維吾爾人喜好藍色,也源于維吾爾族古人信仰薩滿教。薩滿教崇拜自然,當時,所有天地太陽,山脈和河流,閃電雷聲等自然現象,人們都會崇拜。對藍色天空的喜好也是屬于對自然崇拜的一種而世代相傳,逐漸演變為這種色彩喜好的民族心理。在新疆維吾爾族眼中除了是土地的象征,也象征著沙漠的顏色,它代表了新疆維吾爾族的生存環境。新疆維吾爾人對黃色的喜愛,也是起源于薩滿教對自然的崇拜。新疆的維吾爾族崇尚白色,主要來自中世紀伊斯蘭教的誕生地阿拉伯喜歡白色的習俗。阿拉伯地區天氣炎熱,太陽輻射強。阿拉伯人戴白色的頭巾,穿著白色的長袍,住白色的石頭建筑的房屋。這個習俗一代代沉淀在穆斯林民族的審美意識中。黑色,給人以莊重和素雅的感覺。新疆維吾爾族喜歡黑色,和喜歡白色一樣,主要來自伊斯蘭教的誕生地阿拉伯人崇尚黑色的習俗。
此外,新疆維吾爾族喜歡使用對比強烈,艷麗的顏色。這不僅是因為新疆維吾爾族人個性活潑、開朗、熱情,同時新疆的環境大多是廣闊的戈壁沙漠,自然顏色比較單調。新疆維吾爾族色彩文化廣泛而豐富的,認識它,了解它是為了更好的繼承和弘揚民族文化。
我們將維吾爾族民間藝術放在維吾爾族社會生活的環境下,結合維吾爾人的家庭生活、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日常生產等,就能夠了解到維吾爾族的民間工藝反映了維吾爾族人特殊的生活方式和表現文化藝術的特殊方式。正是維吾爾族文化在人類不同文化中有的獨特形式,體現了維吾爾族民間工藝的內涵和價值。
總之,新疆維吾爾族的民間工藝,是根據本民族的特點、生活習慣、自然環境和材料來源,經過歲月的淬煉演化形成的。民間工藝是新疆維吾爾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是新疆維吾爾族信仰的物化形態和藝術表現形式,是民族情感和宗教文化的結晶。
參考文獻:
[1]中國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及園區發展現狀與問題 .[DB].
[2]維吾爾族的民間工藝。[DB].
[3]文化建設案例叢書編委會。文化建設案例 第一輯。[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4]徐清泉。維吾爾族建筑文化研究。[M]新疆:新疆大學出版社
[5]劉茜,劉國防等。維吾爾族:歷史與現狀[M]新疆。新疆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