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作為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在當今移風易俗之形勢下,正悄然遠去。盡管不乏保護與復興之舉,然而不爭之事實是,從事剪紙者愈來愈少、剪紙市場需求不大、喜愛欣賞剪紙者亦是甚微。而能夠保有本土本色的民間剪紙藝人更是寥若晨星,李君則是其一。
李君,貌如其名一樣平凡,而其剪紙藝術作品卻著實讓人驚嘆。四十多載以來,李君一直生活在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兩家子鄉左家村,過著過去農村婦女那種“上炕剪子,下炕鐮刀”的原生態生活。
日復一日的辛苦勞作,壓抑不住李君內心對生活之情,一棵白菜、一只蝴蝶、一群雛雞……此類農村司空見慣之物,在李君眼中卻是美、亦是趣,又在其剪刀之下而神形畢肖。此種有感于生活的原始創作沖動,即是民間剪紙藝術之根本創作狀態。李君的剪紙藝術,不僅保留了剪紙創作之初態,且匯聚剪紙藝術精華。其創作手法之靈活多變、表現形象之生動自然,為當代民間剪紙藝術增輝不少,以下初探李君剪紙藝術之特色。
一、源自生活之“題”,信手拈來之“材”
李君所作剪紙,既簡單淳樸,又意趣橫生。其表現主題既有雞犬禽鳥家畜類,又有仙鶴之類祥瑞動物;既有活潑童子,又有善目慈眉之老者;既有歡喜熱鬧之景,又有采蓮鋤草之勞作場面……所剪內容無不源于生活物象,具有濃厚生活氣息。如圖,兩只憨態熊貓相向坐于綠竹之下,瞠目仰望枝頭雀躍小鳥。情景輕松活躍,熊貓抬頭仰望之動勢及目不轉睛之神情,被刻畫得活靈活現。故李君所作雖取題于生活,然又通過提煉、抽象、夸張、變形、整合等藝術手法處理,展現生活中最經典與精彩之面。
一般說來,剪紙藝術對紙張要求并不高,尤以宣紙與各種色紙為常見。李君剪紙所用之紙,更是不受限制,報紙、雜志、宣傳冊、宣紙、圖畫紙……生活中隨處可得的各種紙張,在李君手上都可以各盡其用。譬如剪紙作品《老婦》中,老婦所著之衣裳,顏色鮮艷且有細密花紋,此衣實則為報紙剪成。
李君取報紙上之樓盤效果圖為老婦之衣,效果圖順理成章轉化為服裝上的圖案。置于畫面底端的花盆與狗,亦是采用此法而成。此種利用紙張現有圖案及色彩,巧妙蛻變為剪紙作品中的一部分之構思,與琢玉之“俏色”工藝有異曲同工之妙,甚為奇巧。
二、剪、貼、畫相輔相成,匠心別具
剪紙藝術源遠流長,各地域剪紙又各具特點,故衍生出眾多創作手法,有以剪刀剪、有以刻刀刻,還有用手撕,其基本工藝為鏤空雕刻。剪紙形式也較為靈活多樣,有單色剪紙、色紙拼貼剪紙、點彩剪紙、滲染剪紙等。而李君剪紙藝術可分兩種類型:其一為傳統單色剪紙;而第二類更具匠心,為在剪紙中將剪、貼、畫三種工藝相互融合,并發揮自如。以《采蓮女》為例,蝶與蓮及采蓮少女之整體輪廓,皆以剪法成型。局部處理上,諸如少女之項鏈、胸前綠色飾品等則為先剪后貼之法而成。而少女裙裝角形圖案,應是先剪后貼再畫以黑色線條,起貫通銜接之用。像蝴蝶翅膀之豐富色彩與斑紋,亦為貼與畫相輔相成??v觀李君此類剪貼畫剪紙藝術,一般創作手法為,以剪刀分別剪出主體造型及細節圖案,再根據需要穿插輔以畫或用貼,三種手法綜合使用,更易生動表現形象。將貼與畫融入,使剪紙手段更為靈活,并彌補剪刀或刻刀不能達到之效果,使剪紙藝術之形式語言更為豐富,可謂匠心獨運。
三、色彩艷而不俗,構圖飽滿而不亂
民間藝術中,普遍喜用鮮艷色彩以示吉慶,譬如年畫、面塑之類,而李君所作剪貼畫類剪紙亦有此特征。在其眾多作品中,常見綠、橘、紅、粉、藍、黃等高純度、高明度、飽和度也較高之色彩。
《彩蓮女》中采蓮少女之衣裙,以紅色為主色,綠色相間其中,且綠中有變,又有黃綠、草綠之分;并輔以白色圖案或黑色點,故衣裙配色雖鮮艷而不俗氣。同時,此類鮮艷明快之配色方法亦可增添畫面的娛樂性和輕快感。
不僅如此,在李君剪紙藝術作品中,仍可窺見剪紙創作中把三維世界簡化于二維平面內的平面化取物之表現手法。尤其是此類剪貼畫剪紙作品,在有限平面空間內,綜合多種工藝手法,更是層次豐富、布局緊湊。通常李君采取將主體形象置于畫面大部空間之法,再圍繞主體圖案四周或布以團花錦簇,或蝶鳥縈繞,或枝葉層疊交錯……加之色彩鮮亮而多樣,故畫面總有內容充實、層次豐富之感。
而整體構圖上,無論主體圖案是置于畫面一端或是畫面中間,則盡量保持畫面整體為四邊形或三角形的穩定構圖,并在穩定構圖內,產生層次和色彩變化。故此類剪貼畫剪紙表現元素雖多、色彩雖艷,而畫面不亂。
結語
李君另辟蹊徑所作剪貼畫剪紙,無不豐富了剪紙藝術之形式語言,使剪紙藝術呈現新氣象。而如此具有藝術創造力和想象力、如此執著于剪紙創作的李君,其本職身份則是一名普通農婦?!靶难甘种屑?,剪花張張代我心,月照擺炕獨自賞,激情沖撞心花放?!贝藶槔罹詴?,雖樸拙,卻表達出她對剪紙之深厚情感。
有一詞謂“天賦”,李君7歲拿起剪刀,沒有受過任何藝術教育,無師自通,以心靈去感悟生活,又以心靈去創作;另有一詞稱“執著”,三十余載李君在自娛自樂中不斷地剪、貼、畫。倘使民間尚存多些個李君之類藝術家,民間藝術或許更加光彩熠熠,民間藝術消失之步伐或許會放慢些。
參考文獻:
1.孫建君。中國民間美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呂勝中。中國民間剪紙(上、下卷)。湖南美術出版社,1994
3.陳竟。中國民俗剪紙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4.鐘茂蘭,范樸。中國民間美術。中國紡織出版社,2003
5.謝志誠。中國民間美術研究-談論剪紙藝術。貴州美術出版社,1987
6.許之敏。民間剪紙。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7.王樹村。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史話。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