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開放以來,為滿足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我國的自然生態環境和水土資源被大量開發及不合理利用,造成了水土流失、生態環境的破壞現象十分嚴重,影響到經濟與環境的和諧可持續發展。在漫長的水土保護及治理的過程中,小流域單元的水土保護綜合治理的研究與實踐,以其獨特的優勢,逐漸成為了我國水土資源生態保護建設事業中重要的技術措施,有利于水土資源的合理利用、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因此,深入探究小流域水土保護綜合治理技術的優勢十分必要,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小流域水土保護綜合治理實施的必要性
1.1 人為破壞因素影響
人類社會在不斷進步的同時,也給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和污染,全球自然環境的健康程度令人堪憂,以小流域水土流失現象不斷出現、資源不合理利用為典型的環境破壞狀況在近年來逐漸成為人們關注和重視的環保任務。某些山區經濟發展受阻,人們生活較為困難,為保障基本的生活來源,部分人對森林、樹木的砍伐破壞,讓植被失去生長環境,覆蓋率大大降低,最終成為引發水土流失的一項重要原因,同時,土地結構、資源不合理開發,山坡耕地面積較大,耕作過程比較粗放,在肥力失去后,便另外開墾新荒,久而久之,造成了土壤侵蝕破壞。此外,在對水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過程中,缺少相應的水土保護措施,忽視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偏離了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進而破壞了自然生態環境的平衡與穩定。
1.2 自然環境的特殊性與惡劣影響
由于我國的地理形態復雜各異,特殊的自然環境也會影響到小流域水土流失。在全國很多地區,地質條件表現為沙漠化趨向嚴重、土壤貧瘠,極易受到風雨的侵蝕破壞,而那些降水量多、潮濕溫暖且天氣變化無常的惡劣氣候地區,同樣容易影響到當地的小流域水土資源生態環境的正常運轉,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對綜合治理方案的要求也更高,所以,積極落實與開展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顯得至關重要。
2 小流域水土保護綜合治理過程中的要求
2.1 轉變開發模式,合理利用水土資源
長期以來,為了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部分地區實行的是并不十分合理的生產建設活動,尤其是土地資源利用、分配不均,使得地表的土壤加速破壞和移動,與此同時,很多農村地區采用了較為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順坡進行耕作,陡坡實施開荒,促使深松面積減少,導致土地暴露時間較長,削弱了其抗蝕能力。由于上述并不科學的開發利用模式,使得小流域和諧、平衡的水土生態系統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讓植被花草失去生長所需的自然環境,進而擾亂了生態圈,形成惡性循環。因此,為了有效治理由此引發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現象,必須徹底轉變基于經濟建設目的下的水土資源開發模式,將掠奪資源變為培育資源,以便深入治理生態破壞狀況,達到合理利用水土資源的目的,積極開發環保式的經營開發方式,逐漸恢復水土生態系統的正常環境。
2.2 將小流域綜合治理和相應經濟發展緊密聯系
隨著環保意識日漸深入人心,未來的經濟發展模式必將趨向于生態產業化與商業化的經濟結構形式,因此將小流域綜合治理與相應經濟建設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勢在必行,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措施要圍繞不阻礙經濟建設為前提,推動其發展為目標的模式展開,而相應經濟的建設發展也要充分考慮到小流域水土保護與治理的實施為基礎,二者應相互依存、協調統一。
3 小流域水土保護綜合治理的優勢
3.1 推動經濟發展,改善生產生活水平
我國很多農村地區由于經濟發展落后,為了擺脫貧困,土地結構的不合理利用、水土資源的浪費與破壞可謂是導致水土流失大量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針對以小流域水土流失現象為典型的綜合治理開發建設被廣泛運用和推廣,顯示出獨特的優勢作用,通過結合不同區域特點,開發特色產業,以符合生態化發展要求的水果、蔬菜、畜牧業等產業的打造,逐漸演變為區域特色產業經濟結構,進而刺激市場消費,推動了農村產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先進的管理技術、完善的治理措施,不斷改善人們的生產生活水平。
3.2 保護水土資源環境,降低洪澇災害
水土資源作為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既關系到經濟建設的發展,也影響到自然生態環境的穩定。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措施的提出與應用,有助于土地資源、水土資源的合理化分配與利用,很大程度上協調了資源、人口和經濟建設之間的共同發展,提升了綠化植物的覆蓋率,避免沙漠化的進一步加劇。同時,在層層設防、有效調控和攔截地表徑流與降雨量的情況下,極大地減輕了暴雨、洪澇帶來的危害,通過對水資源的二次利用,提供給農牧業很大的幫助,并且針對劣質土地的改善、恢復方面也是非常有益的。
3.3 合理運用水土資源,完善農業生產條件
通過對小流域水土流失現象實施綜合治理,不但讓水土資源得到了及時、有效的保護,根治了水土流失的不良現象,而且也幫助農業生產條件獲得了很大改善。
例如:在對小流域水土流失進行綜合治理時,充分合理利用相應的水土資源,以坡耕地變成梯田的典型改造,可謂是促進農業經濟產值快速進步的關鍵,極大地提高了抗災與蓄水保土的能力,進而為梯田的農作物產值增倍提供了良好條件,保證了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4 結語
總之,小流域水土保護綜合治理是一項漫長而艱巨的復雜任務,相關部門必須要給予足夠的重視,采用科學、合理的綜合治理技術手段,處理好經濟建設發展與生態資源保護之間的關系,以合理利用水土資源、嚴防水土流失為宗旨,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以確保實施小流域的水土保護綜合治理能夠改善自然生態環境,避免或減輕水土流失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 陳見影,孫虎,常占懷,馬安仕。小流域綜合治理方案的模擬與優化調控--以渭北旱塬淳化縣秦莊溝流域為例[J].水土保持通報,2014,(4)。
[2] 吳曉瑞,信永達,鐘云飛。吉興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效益評價體系[J].東北水利水電,2013,(9)。
[3] 李士布。山區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經濟評價與效益分析--以天臺縣祥和溪等5條小流域為例[J].浙江水利科技,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