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為公共藝術形態的城市雕塑。
從世界藝術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出,藝術的產生與發展總是伴隨在人類進步的每一個時期,承載著人們濃厚的思想情感與文明信息,尤其是始于新石器時代的雕塑藝術。梁思成先生談論雕塑時曾這樣說:“然而藝術之始,雕塑為先。
蓋在先民穴居野外之時,必先鑿石為器,以謀生存,其后既有居室,乃作繪畫,故雕塑藝術,實始于石器時代,藝術之最古者也?!碧貏e是屹立于世界各地的城市雕塑,即放置于室內外公共場所的雕塑,作為永久性文化遺產的精神文明建設,從古至今都引起全人類的關注。
城市雕塑,這個名詞實際上僅是在近幾十年由西方傳入中國的,所以,本文將新疆城市雕塑的研究限定在當代的時段里。它與近幾十年在世界范圍內所盛行的“環境雕塑”、“景觀雕塑”、“公共藝術”都有相近的含義,但又有各自的側重??梢赃@樣說,城市雕塑主要是指設置在室內外、城市公共環境中的雕塑藝術品。既然是公共環境中的藝術品,我們就要搞清公共藝術的概念。
中國著名雕塑學者孫振華先生曾在其文章中這樣定義公共藝術,公共藝術不是一種固定的風格或流派,也不是一種固定的藝術樣式,是指在當代的語境下,存在于公共空間的藝術與觀眾發生關系的一種思想方式,是體現公共空間開放、交流、民主和共享的態度和精神。從孫振華先生對公共藝術的闡述我們可以看出作為公共藝術形態的城市雕塑既屬于物質的范疇又屬于精神層面的文化追求,這為我們下文中研究新疆當代城市雕塑的地域文化奠定了理論基礎。
屹立在世界各地的公共空間的城市雕塑,經歷了成百上千年的文化積淀,具有其他藝術形式難以取代的獨特功能,成為一個城市、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文化符號,它不僅為未來的歷史留下文明的足跡,又為當代的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二、新疆當代城市雕塑發展現狀。
新疆雕塑藝術的發展由于特殊的歷史、宗教原因,在一段時期曾出現空白,新中國成立之后又漸漸復蘇。新疆城市雕塑在經歷了同其他地區類似的、遍及全國各地的偉人像式的“紅、光、亮”的紀念碑式的雕塑運動,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歷史文化背景。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疆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城市基礎建設都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經濟的發展為城市公共文化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伴隨著社會經濟、城市建設的發展以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精神需求,使得文化藝術尤其是一座城市精神文明象征的城市雕塑蓬勃發展。
人們已經不再滿足于基本的物質需求,開始追求精神層面的文化藝術生活,并表現出強烈的愿望。而城市雕塑作為一個地區、一個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視覺文化形象,在展現當代地域文化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新疆當代城市雕塑也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春天”.
新疆位于古絲綢之路東西方文明的交匯點,受益于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匯以及新疆本地獨有的民族文化,新疆在經歷了千百年的發展后形成了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地域文化藝術。在新疆多地的文化遺產中我們可以看到來自中原地區、古印度、古希臘、波斯等地多元化藝術風格的印跡,為人類留下了巨大的精神物質財富。公元10世紀初伊斯蘭教傳入新疆,由于其教義禁止偶像崇拜,使得佛教造像及帶有人物形象壁畫傳統藝術的中斷,新疆的人物雕塑藝術長達近千年的空白時期。新疆和平解放后,在烏魯木齊市南門的人民劇場門口放置了由李宇翔、黃以德創作的一男一女兩個維吾爾族舞蹈人物塑像?!拔母铩逼陂g,以毛主席揮手的大型雕像席卷各地,成為當時的政治文化符號,至今屹立在喀什廣場的毛主席大型雕像是當時政治文化符號在新疆的代表作?!拔母铩焙?,中國的文化藝術擺脫了長期的桎梏,雕塑也迎來了新的發展。1982年,建設部成立了全國城市雕塑委員會,指導全國城市雕塑的發展,全國城市雕塑遍地開花,新疆城市雕塑的建設也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其中,新疆地區以烏魯木齊市、石河子市、克拉瑪依市、庫爾勒市、喀什市等地的作品較多,建成了石河子市廣場的 《軍墾第一犁》、烏魯木齊石化的 《騰飛》 和 《長橋飲馬》、喀什的《阿曼尼莎汗》 等一批質量較高的城市雕塑作品,較好地提升了所在城市的文化品位。1992年,新疆第一個本科雕塑專業在新疆藝術學院成立,為培養新疆雕塑人才提高專業技能奠定了基礎,推進了新疆雕塑藝術的發展。2003年,烏魯木齊市舉辦了首屆城市雕塑主題展 《西部雕塑》;2007年,新疆美術家協會雕塑藝術委員會成立;2009年,烏魯木齊首屆新疆國際雕塑營開營,由此,新疆當代城市雕塑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時期。
三、新疆當代城市雕塑的地域文化類型。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地域內,具有自然環境和歷史文脈相結合的綜合特性,它既包括特定區域內的地理狀況、氣候條件、動物資源等自然條件,又包括人們在改造自然界中所產生的生產行為、生活方式等,從而在不同的地域條件下形成各自的地域文化。具體涵蓋的內容包括當地民族的信仰、思維方式、語言、價值觀、共同的心理素質等方面,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共同的民族和共同的地域文化又形成了共同的審美心理,并進入其集體意識,其中所蘊含的民族共同心理素質、審美意識和美學精神對受眾的審美心理產生共塑作用,從而形成穩定的地域文化符號。
新疆獨有的地理位置和環境造就了其獨特的地域文化,千百年來13個聚集于此的少數民族更是在這片神奇的大地上給世界留下了璀璨的文化遺產。近幾十年來的新疆各地涌現出的城市雕塑作品作為地域文化的集中體現,成為物質與精神固化的見證,形成獨特的藝術視覺符號,使城市雕塑更加具有人文氣息,體現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美麗愿景。
從藝術的時空演變以及類型來看,新疆的地域文化可以劃分為體現民族風情的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體現歷史傳統的絲路文化和軍墾文化,這些文化類型伴隨著時空的演變和文化藝術的發展已經將地域文化的內涵注入到新疆的城市雕塑藝術當中。
(一) 民族文化。
“要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國際性的藝術,首先必須是民族性的,”這是中國知名藝術家吳作人先生對民族藝術的著名論述。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心理結構、思維方式、情感素質、審美取向在文化中的體現,是地域文化中最為穩定的因素,也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靈魂。當代城市雕塑相對于傳統的藝術創作而言,與城市環境、地域風貌以及人文關懷聯系得更加緊密,公共藝術的二重性將城市歷史和地域民族文化滲透到當代城市雕塑的創作中,在展現民族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城市雕塑空間形體的聚散和格調氣韻,表達出蘊涵其中的民族文化脈絡和審美取向。所以,在新時期創作出具有本土文化內涵的、地域民族文化氣息濃厚的城市雕塑作品能夠反映出整個區域的地域文化,更具有時代意義。新疆多民族世襲繁衍、交匯融合,創造了燦爛的、多元化的民族文化生態,以維吾爾族文化為典型代表,其最具有代表意義的是其歌舞藝術。從文化內涵的角度來挖掘民族歌舞藝術不僅是維吾爾族能歌善舞的表象,更表達的是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一個民族積極向上、具有樂觀主義精神、堅強民族性格的體現,是民族文化的靈魂。在表現民族文化的城市雕塑創作中,新疆多地都有優秀的作品出現,比如,喀什的城市雕塑 《阿曼尼沙汗》 是為了紀念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搜集整理者,由新疆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孫增禮教授創作;新疆著名的維吾爾族雕塑家、新疆藝術學院地理·木拉提副教授創作的 《維吾爾族歌舞》、 《薩滿舞》 等一系列民族歌舞城市雕塑矗立在新疆多座城市,成為當地的引人注目民族文化景觀。還有許多新疆雕塑家創作的關于民族歌舞、民族歷史人物及文化的城市雕塑,都能很好地將民族文化運用到新疆當代城市雕塑的創作中,這樣,既能使民族文化的傳統得到繼承與發展、更能開拓雕塑家在城市雕塑創作中的視野,弘揚傳統的民族文化,提升整個地區的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