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抽象繪畫的概念
1. 抽象繪畫的緣起一般認為,美術史上第一幅純粹意義上的 “抽象繪畫”,誕生于 1910年俄國藝術家康定斯基之手。而在康定斯基之前是否有完全符合抽象繪畫特征的繪畫出現呢?這些繪畫是畫家有意識的追求,還是偶爾為之的“涂鴉”,抑或是惡作劇式的玩笑?是有一兩幅還是成批量、成系列的“抽象繪畫”作品呢?這些作品與美術史上的抽象繪畫的創始人康定斯基有什么關系呢?
回顧美術史,有人可能會說康定斯基的抽象畫是受到立陶宛畫家席烏昂尼斯作品的影響,席烏昂尼斯才是世界上第一位抽象畫家,他早在 1904年就創作了抽象繪畫,康定斯基作品中都可以明顯地看到席烏昂尼斯作品痕跡。[1]
即使席烏昂尼斯是第一位抽象畫家,也無損康定斯基作為抽象派繪畫的創始人的地位,因為,康定斯基是第一個有鮮明的抽象繪畫理論和宣言的抽象畫家。抽象繪畫并不是憑空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上的,歷史為了她的誕生已經做了充足的準備。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1)理論的引導[2]自 19 世紀開始,西方的哲學家和美學家在哲學理論和美學理論上有了本質的突破。唯心主義哲學的興起,是西方現代藝術從寫實走向抽象的重要原因。形式主義的理論在西方最早是由康德提出來的,他關于形式的著名論斷就是:審美判斷所關注的是對象的形式,并且只是形式。自康德以后,早期的形式主義美學家約翰·弗里德里?!ず諣柊吞卣J為:美存在于1系中,純粹形式并不是感性的,而是一種由單純的形式關系所構成的表象,表象就寓有原始的快感或不快感。再后來叔本華的“意志”和尼采的“酒神精神”,在哲學和美學的意義上都給后來的抽象主義提供了理論依據。正是基于這些理論的鋪墊和現代藝術的蓬勃發展,法國評論家恩斯特·歇思諾早在 1864 年的一篇評論中就說 :“如果印象派倡導的精神和潮流繼續下去,繪畫在不久的將來將是僅僅幾筆刷出來的色彩?!盵3]果真是絕妙的預言!
(2)審美觀念的變化科學技術是時代發展的催化劑,推動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進而使得整個時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同過于超前的技術會遭到擱淺一樣,過于超前的審美也會遭到人們的抵制,這樣的悲劇在歷史上一再發生,所以審美認同與否對于藝術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英國藝術家透納在其“衰年變法”中出現了一些抽象化的作品。他的經歷證明了此時的“抽象”藝術還是個時代早產兒。透納顯赫的藝術地位就是在人們對其“抽象”作品進行批評、辱罵、詛咒聲中丟得一干二凈,成了一個悲劇,沒有得到時代的認同,雖然他的作品對后來的抽象主義繪畫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由此也可以看出作為新興藝術的“抽象繪畫”在 20 世紀能夠得到認可與普及絕非歷史的偶然。
(3)攝影技術的發明與普及照相機的發明使寫實繪畫受到了空前嚴峻的挑戰,也促使了藝術家對繪畫有著更深層次的思考,以至于一部分畫家認為寫實藝術已經枯竭,出于“對畫事實的厭倦,藝術家開始追求抽象”①而拓展繪畫的新題材。[4]
(4)繪畫自身發展的結果[4]抽象繪畫是歷史傳承的結果,作為現代藝術的一部分,抽象繪畫是其發展的必然結果。19 世紀中期,現代藝術從印象主義開始在起步,馬奈1863 年創作的《草地上的午餐》被視為現代藝術劃時代的作品。作為最有代表性的印象派畫家--莫奈的繪畫對抽象派繪畫有著較大的啟發②.塞尚是后印象主義的杰出代表,也是首先把現代主義藝術從具象帶往抽象形式的畫家,其中“把自然還原為圓柱、圓錐與球體的三種基本形狀”的觀點,影響了立體派的誕生,從而促成抽象藝術的發展。塞尚讓抽象畫有了理論和實踐上的萌芽,立體主義的出現,讓抽象畫有了大展身手的可能。立體派將透視散點化,用大小不同的幾何形狀把支離破碎的自然形象的“零件”重新拼合,使畫面的人和物幾何立體化,使得繪畫有了明顯的抽象意味。
立體派的巨大影響力直接導致了幾何抽象主義的產生。荷蘭藝術家蒙德里安 1911 年在巴黎接受了立體派的繪畫觀念,并且把立體派演化為具有自己鮮明特色的幾何抽象畫。
2. 抽象繪畫概念與特征在《辭?!返脑~條中還有關于“抽象主義”的解釋 :“抽象主義亦稱抽象派”,“主張藝術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用抽象的符號表現純精神世界',反對用具體的造型語言描寫客觀物質世界,否定藝術的形象性、真實性和社會教育作用”[5].這種解說點出了“抽象藝術”的特點,對于抽象繪畫也同樣適用。比利時抽象藝術理論家蘇福爾(Michel Seuphor)認為“在繪畫里,凡其形象切斷了自然與現實世界之間的臍帶,以致無法辨識、聯系或思考其形象的繪畫”[6]均稱之為抽象繪畫。
我們認為對抽象繪畫的定義應有更為全面的表述:抽象繪畫是用抽象的點、線、面、色的關系所構成的不同意義,以絕對抽象的形、點、線造型符號來表現抽象的時間和空間的節奏、韻律,來表現個人內心的感覺以及潛意識領域的意念,它遠離物象的形似,摒棄客觀世界的具體形象和生活內容。抽象繪畫有兩類:一類是幾何抽象也稱冷抽象,以蒙德里安為代表。另一類是抒情抽象也稱熱抽象,以康定斯基為代表[7].抽象繪畫還具有精神性、內涵的豐富性、形式的獨特性、視覺的愉悅性和解讀的多義性等特點。
3. 關于具象繪畫與抽象繪畫按照繪畫不同的形態可概括分成兩大類:具象繪畫與抽象繪畫。具象繪畫顧名思義能看到具體形象。抽象繪畫它遠離物象的形似,摒棄客觀世界的具體形象和生活內容,看不到具體形象,只有抽象的點、線、面、色的關系所構成的不同意義。具象繪畫包括寫實繪畫和寫意繪畫,所以繪畫按不同形態也可分為寫實繪畫、寫意繪畫和抽象繪畫三大類[8].
二、抽象繪畫鑒賞的誤區
抽象繪畫誕生百年以來,對其批評和攻擊時有發生,情形千奇百怪,不勝枚舉,不分中外。對于抽象繪畫這樣新生事物的理解與接受是個十分漫長、艱難的過程,既有具象審美思維的慣性作用,也有現實利益的糾纏。
1. 觀者的誤解“看不懂,抽象畫太難了”,“抽象畫是亂畫的”,“抽象畫太簡單,小孩子都會”,“抽象畫沒有標準,不知好壞”[2],這是抽象繪畫的觀眾常說的話。觀眾對于一幅完全不知從何看起,也不知所云的抽象繪畫,說什么都不過分,盲目自卑、盲目崇拜的有之,惱羞成怒的亦有之。于是便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演繹、解說,便有了上面的那些說法。
2. 畫者的誤會在繪畫的圈子里,常聽到畫具象的畫家說抽象畫家是“畫不好具象才去畫抽象”,抽象畫家則說具象畫家“只會抄襲”,這樣的相互指責正如林風眠先生說的那樣 :“抽象主義和具象畫家用相對觀念來看對方,都看到對方的荒謬而且可笑”[9].
3. 先進性的誤說抽象繪畫在 20 世紀初期出現,具有相當的先鋒性,對后來的整個視覺藝術產生了相當的影響,席卷了整個 20 世紀。但是現代藝術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止,媒體藝術、裝置藝術、行為藝術層出不窮,在藝術選擇多樣化的今天,抽象繪畫更是失去了先鋒性、實驗性。百年以來,抽象繪畫和具象繪畫一樣已經成為經典藝術,都是藝術家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不存在哪種繪畫“先進”或者“落后”之說,如果說存在差異的話,就是畫面藝術效果的“好”與“不好”的區別。
4. 無限拔高的“騙局”抽象繪畫有其獨特的審美價值,然而“萬事皆有度”,過分夸大抽象繪畫的作用和意義也是不適當的。對抽象藝術做了諸多研究的理論家王瑞蕓專文敘述抽象繪畫不過是一個《被提升的惡作劇》[10],認為“當抽象表現主義的吵鬧嬉啼被批評界、畫商、收藏家、媒體等共同操作成一個高雅風格時,大眾只有被愚弄的份。波洛克有一次帶了朋友去自己畫室看畫,他指著一圈依墻放著的滴畫問朋友 :你能把這些東西叫做藝術嗎 ? 如果我知道怎么去好好畫一只手,我會去畫這些垃圾嗎?說完,他痛哭”[11].畢加索甚至說過一句別有深意的話:“ 現代藝術是強加給人類的一個最大的惡作劇?!?/p>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方面的意義和價值,當其中任何一個方面被過分地夸大,都是荒謬的,抽象繪畫也是如此。這需要用更加理性的態度來對待抽象繪畫,隨意貶低和無限拔高都是有失偏頗的。為此提高大眾的審美意識和辨別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抽象繪畫鑒賞品評的方法
美術批評家在對美術史及不同繪畫作品的研究中創造了多種研究與鑒賞方法,為我們鑒賞不同風格的繪畫作品開啟了方便之門。要想正確鑒賞繪畫作品,首先要了解和掌握鑒賞的基本方法,因為,鑒賞方法是打開繪畫鑒賞之門的鑰匙,也是繪畫鑒賞的核心。繪畫鑒賞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方法:社會學的鑒賞方法;感悟式的鑒賞方法;比較學的鑒賞方法;形式分析的方法。[8]
1. 社會學的鑒賞方法
社會學式的方法最初是由 19 世紀法國藝術理論家丹納提出的,他發現文學藝術作品并非僅僅同作者的生平經歷和創作意圖有關,而且還同種族、時代、環境等社會因素緊密聯系。
它注重繪畫作品是在怎樣的社會歷史背景和物質條件下產生的;注重繪畫社會學意義的探索,通過對特定時代政治、社會、文化等背景的深入闡發并以此來研究繪畫的意義及發展變化,同時考察作者的經歷、生平和創作意圖,把作品放到社會大背景中去考察。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容和意義。而這些因素不是單靠畫面的觀察就能完全了解的,所以社會學式鑒賞的核心在于探究、追問和了解作品的主題,發現作品的獨特之處,并要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積累相關的知識才能很好地鑒賞作品。因此,這種鑒賞方法適合于對寫實的、故事性和情節性較強的繪畫作品,所以對待具象性繪畫表現的歷史事件、宗教題材及有故事性、情節性的美術作品,采用偏重社會學式的鑒賞方法并結合其它方法較合適,有助于對作品進行準確地把握和解讀。
2. 感悟式的鑒賞方法
面對一件動人的繪畫作品,我們會激動,會思考,會聯想。這種激情與思考深切投入的鑒賞方式,就是感悟式鑒賞。感悟式欣賞要求觀看者要從自身的經驗出發,充滿想象和有激情地去欣賞繪畫作品,并在欣賞過程中運用自己的視覺感知、過去已經有的生活經驗、文化知識和審美修養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它適合于寫意繪畫和抽象繪畫的藝術作品。因為這類作品不是對客觀對象的如實描寫,而是客觀事物反映到作者主觀意識中,并在那里經過處理所創造的形象;是內在與外在、主觀與客觀結合的產物,它和視覺的直接攝象有所不同;是與畫家的情感、修養、境遇密切相關,帶有很濃的主觀情感色彩,造型與形式上表現為夸張、變形,而主題一般較為模糊和曲隱,或者根本沒有主題。
3. 比較學的鑒賞方法
比較學鑒賞的目的,是通過對不同主題、風格、流派、造型、形式及表現手法的比較,更好地把握作品的特色。在比較鑒賞中,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分析,繪畫作品的好壞、水平的高低是可以通過比較來鑒別的,但在有些情況下,作品之間并不是簡單的誰好誰壞的問題,而是表現方式和風格上的不同。因此,比較的內容主要是形式方面的,可以根據作品形式上的不同,去分析比較,當然也涉及畫家個性、經歷及社會等因素。至于具體對比哪些內容,還需要依靠作品本身諸因素的提示,所以比較的方法其實也是多種鑒賞方法的綜合運用。比較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縱向、橫向、整體、局部、同類、異類等比較。
4. 形式分析的方法
形式分析的方法來源于 19 世紀80 年代的瑞士藝術史學家沃爾夫林,他的藝術史研究的特色在于他對藝術視覺符號的重視。他不是專門去研究某個藝術家,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藝術作品的形式上,放在藝術風格上。形式分析的方法是繪畫最本體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方式,它適宜于任何風格的繪畫作品,不管是形式較為內在,還是比較外在,都可以用形式分析的方法,當然更適合形式感強的作品。形式感強的作品往往沒有重大事件和深刻的藝術含義,內涵較為隱晦,而形式的處理較為明顯。不同的方法,適合不同的繪畫作品,也可能是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而抽象繪畫由于它的非故事性、情節性和主題性較適合用形式分析的、感悟的和比較學的鑒賞方法進行綜合考量。這樣才能對作品所包含的種種因素有更深的理解和較準確、全面的解讀。
抽象繪畫絕不是無目的的涂鴉之作。優秀的抽象畫家有著深邃的思想、明確的追求、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形式,他們的作品或給人以視覺的愉悅,或使人熱血澎湃,或安詳平靜,或浮想聯翩……,他們是有文化、有思想、懂藝術并有創造精神的真正的藝術家,絕不是故弄玄虛、自欺欺人的騙子。
參考文獻 :
[1] ( 法 ) 米歇爾·瑟福 . 克腦爾抽象繪畫詞典〔M〕。王昭仁 , 譯 . 北京 : 人民美術出版社 1991:74.
[2]許德民。中國抽象藝術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 2009.
[3] 李述鴻 . 散談西方抽象藝術及其欣賞〔J〕。中國美術館,2005(5):112.
[4] 邁 爾· 舍 皮 諾(MeyerSchapiro)。 抽象藝術的本性〔J〕。秦兆凱 , 譯 . 美術觀察 ,2007(7):121.
[5]辭海(2009年版)〔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307.
[6] 陳正雄 . 抽象藝術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5.
[7] 華強 . 關于意象造型的教學研究與探索 [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 : 美術與設計 ,2004(4): 68.
[8] 華強 . 繪畫鑒賞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9] 金尚義 . 林風眠對抽象畫的論述及其他〔J〕。美術觀察2002(1):16.
[10]王瑞蕓。被提升的惡作劇〔J〕。讀書,2001(11):128.
[11] 王瑞蕓 . 美國當代藝術市場 是 怎 樣 形 成 的?〔J〕。 美 術 觀察 ,2009(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