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職業教育以培養具有較強專業實踐能力的應用型技術人才為目的,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技能的訓練。在高職園林美術教學方面也應該圍繞這一目標,突出學生操作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有所用,學了能用。
下面結合中國畫與中國園林的共性,談談高職園林美術教學如何進行本民族的特色教學。
中國古建筑專家陳從周說過“不知中國畫理,無以言中國園林”,可見中國園林與中國畫聯系之密切,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畫,同時也能夠更加充分地理解中國園林。中國畫經過上千年的發展,而在世界藝術之林,傲然挺立,獨樹一幟。中國畫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于絹或紙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表現手法可分具象和寫意,題材可分山水、人物、花鳥等。在高職園林美術教學中要加強本民族的藝術教育,尤其是中國畫的教育,這不僅僅是中國畫作為我們的國粹,也是中國畫與中國園林兩者之間有著太多共通的地方。歷史上中國畫家直接參與造園,在園林中表現立體的中國畫;中國畫經常以園林為主題,表現園林的景觀;園林中力圖呈現中國畫的山水意境等等二者相互影響、互相借鑒,水乳交融。
但是很多院校的園林美術教學都是沿襲西式的美術教學,突出素描、色彩的教學,重形式輕內容,重表現輕內涵。而對本民族的國粹不聞不問,不學習,不了解,若干年后學習園林的同學對中國的了解越來越少,那設計出來的都是西方的東西,而真正中國的園林在哪呢?“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越民族的,越世界”.因此高職園林美術教學要有本民族的特色,要有中式的教學方式,要在教學中結合中國畫的傳統表現技法,植物、山石、水體等的中式表現方法,特別是中國畫的含蓄美、意境美、自然美、文學美、寓意美等,能夠在造園過程中加以融合,才能創造出真正的、地地道道的中國園林。
一、含蓄美
中國畫,特別是山水的表現技法上注重含蓄美,運用植物、山石、云霧等的遮擋進行銜接與過渡讓空間更有層次感。
大量的留白,不畫或少畫委婉地表現出云、霧、天空、水面。比如八大山人的山水,寥寥幾筆就含蓄地交待出了大自然的奇山秀水、云霧繚繞、海闊天空的感覺,這里不畫比畫得很多更有魅力,不僅分清了主次,還讓畫面有了虛實的變化,同時表現出豐富的畫面層次。
中國園林布局不喜歡一目了然,常用長廊、假山、綠植、漏窗等適當遮擋、阻隔游客視線,曲徑通幽、迂回曲折使人們逐漸欣賞到園林的景觀,有種娓娓道來、柳暗花明的感覺,增加的空間的遞進,讓游人邊走邊看,移步換景,不斷地帶來驚喜,感受到的意境更加含蓄深遠。
因此在園林美術教學中很有必要加強中國畫含蓄表現技法這一方面的訓練,西式的表現手法直觀直接,見什么畫什么,在云、霧、水面的表現時用筆很多,又是明暗深淺、又是光影變化,表現不夠方便快捷,花費較多的時間,甚至有舍本逐末的味道。很多初學者在此階段,經常會走很多的彎路,一頭霧水,什么都想表現,什么都沒有表現好,要么筆觸混亂、要么主次不分。如果用中國畫的表現方法,很多問題便可迎刃而解,讓學生學會用中國山水的表現方法,學會用最少的筆觸表現含蓄、豐富的層次與意象。
二、氣勢美
中國畫,在立意上講究胸中有丘壑,格局要宏大,在畫面的構圖、表現技法上,追求一種大山大水、氣勢磅礴境界。例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崇山峻嶺、江河浩淼,一瀉千里。
當然也有場景小的,比如馬遠、夏圭一改前期的全景構圖,只畫一角或半邊景物,小中見大,以局部表現廣大空間。
中國園林皇家園林“頤和園”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借鑒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和意境,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林,色彩艷麗、氣勢宏偉,盡顯中國皇家園林的氣派,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江南私家園林不如皇家園林來得宏大,但風格清高脫俗,精巧素雅,其實也體現氣勢之美,有如馬遠、夏圭的畫一般體現小中求大之美。
在園林美術教學中要加強畫面氣勢的表達,無論是小場景的局部描寫、還是大場景的俯視圖,除了構圖要合理、比例要準確,還須多加引導學生整體的宏大格局與立意,講究畫面的氣勢。這種訓練后,逐漸提高學生的審美高度與視覺高度。
三、意境美
中國畫是追求藝術意境的。主要體現在畫面氣與勢的營造,筆與墨的經營,實與虛的置換,心與物的交融。中國畫畫家通過描繪景物表達思想感情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它使欣賞者通過聯想產生共鳴,思想感情受到感染,超越具體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場景,進入無限的時間和空間,從而對整個人生、歷史、宇宙獲得一種哲理性的感受和領悟。
中國園林是一個真實的自然環境,其意境隨著時間而不斷變化。有時序的變化、朝暮的變化、氣象變化、生命的變化、情感的變化、還有物候變化等。這些都使產生意境的條件隨之不斷變化,因此有揚州的“四橋煙雨”,杭州的“平湖秋月”、“斷橋殘雪”等。園林意境在于自然物及個人的體驗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境域事物之外,講求“寓詩情畫意于自然景物之中”給人以遐想的余地。
可見,在園林美術的教學中要讓學生象二者一樣即表現好自然景物,讓形體具有可識別性,在二維的畫面上表現出三維的物象也好,或是在三維的空間里表現二維畫面的意境也罷,要抒發作者的情感是關鍵,創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以情感人,以意動人。這樣設計表現是有高度的,是有境界的。
四、文學美
中國畫中常題寫詩詞歌賦,增強畫面的文學性,豐富意境的表達,大畫家馮驥才曾說:“中國推崇文人畫,既文學與畫的完美結合。詩中有畫,畫自成詩?!敝袊娜水嬛型蓄}詩,詩畫合璧,帶有文人情趣,流露著文人的思想,傳達著文人的情懷,進一步豐富中國的表現內容。
在中國園林中常常借助文學藝術形式來增強自己的藝術感染力,行文與筑園相融相通,有人以宋詞比喻蘇州諸園:
“網師園如晏小山詞,清新不落套;留園如吳夢窗詞,七層樓合,拆下不成片段;而拙政園中部,空靈處如閑云野鶴去來無蹤,則姜白石之流了;滄浪亭有若宋詩;恰園仿佛清詞?!比绱苏f來園林之美來源于文學之美,賞園有如讀詩詞一般,難怪園林有“立體的詩”一說。
在園林美術教學中能夠將中國經典的詩詞歌賦所描寫的景觀、意境用繪畫的形式加以呈現,相互融合,比如嘗試在園林速寫或手繪時表現某一詩句的意境,如表現“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表現王勃《滕王閣序》里:“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等等,那么園林美術課堂將增添許多的趣味,教學手段將更加豐富、教學內容則更有深度、更加生動。
五、寓意美
中國畫所畫之物不僅是形態美,而且很多都有美好的寓意。比如“牡丹”,花之桂冠者,美艷端莊、國色天香,寓意富貴幸福、繁榮興旺;“荷花”,花之圣潔者,出淤泥而不染,潔身自好,寓意著純潔堅貞、品德高尚;“梅花”,花之四君子之一,梅花香自苦寒來,不屈不撓,堅韌不拔,是個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也是是中華民族的艱苦奮斗的精神象征……中國園林中非常喜歡種植“牡丹”、“荷花”、“梅花”等,在園林中同樣有著以上的的寓意,比如園林中以“牡丹”為命名的“牡丹臺”“天香閣”,流露出高貴、典雅的氣質;蘇州園林就有以“荷花”為命名的“芙蓉榭”、“荷風四面亭”、“香遠堂”等,表達高尚純潔的精神追求;以“梅花”為命名的“香雪?!?、“梅開五?!斌w現傲霜斗雪、雪大花愈香的正能量。
在園林美術教學中花卉臨摹、寫生訓練多加強“牡丹”、“荷花”、“梅花”等的表現,一來是這些植物在園林中經常出現,二是在表現的過程中介紹這些花卉的美好寓意,在表達時用筆、用色適當體現其特點。比如畫“牡丹”,表現其姿態、顏色時盡可能找出高貴、繁榮、美艷不可方物的感覺。樸素、低調就不是“牡丹”;再比如表現“梅花”,注意用線條表達出其枝干的力度,體現“梅花”雖然承受風雪,依然傲立天地之間的那種精氣神,疲軟無力、不自信那也不是“梅花”.
總之,高職園林美術教學要培養具有較強專業實踐能力的應用型技術人才,提高學生的手繪能力、實踐能力,針對院校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可以在美術教學要有本民族的特色,在含蓄美、氣勢美、意境美、文學美、寓意美等方面根據專業的需要、就業的需要多做相應的調整,讓其更合理,在人才培養方面發揮更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吳廷玉,繪畫藝術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1.101-110
[2]凌繼堯,藝術鑒賞[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56-66
[3] 彭修銀, 中國繪畫藝術論[M].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12-30
[4] 鐘啟泉, 美術教育展望 [M]. 華東大學出版社,2002.43-60
[5]陳卓菁,論高職美術教育中的中國畫課程設置[J],道克巴巴碩士論文,2009 .(2)
[6]孟秀民,當代高職院校美術教師隊伍建設研究[J], 教育與職業,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