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畫是中國漢族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它是一種與民間生活中的風俗、信仰、傳說等有關并以圖形作為表征的民族藝術,是起源于民族傳承的一種民間文化,反映了人們真實的生活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祈望,因此年畫被公認為研究民間文化的“百科全書”[1].武強年畫經過歷代藝人的發展與創新,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被人們譽為河北藝術的象征。武強年畫以其深厚的民間習俗、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而享譽國內、馳名海外。
武強縣具有悠久的歷史。武強縣古屬冀州,春秋為晉邑,戰國時為燕地,漢代置武遂縣,晉時改武強,曾是“遼宋舊分野,燕趙古戰場”,明清為畿輔之地,民國歸直隸省管轄,現屬于河北衡水地區。
武強地區的勞動人民世代耕讀傳家,民風淳樸,崇尚俠義,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豐厚的地域文化也為年畫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滋養。
武強地區特殊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為年畫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武強地處黃河故道,自古水患頻繁,河水經常泛濫,導致村莊淹沒、良田銷毀,造成了該地區農產品的嚴重匱乏。但在自然資源方面武強出產麥秸和蘆葦,是造紙的原料,還出產雕刻用的杜木和染色用的槐黃、靛藍和榴紅三原色,為“五色紙”(年畫)的大宗生產奠定了物質基礎。當地人便以畫補農,促進了年畫的蓬勃發展,“歷來為該縣商業一大宗”(見民國 2 年重修的《武強縣志》)。
武強年畫多出自民間藝人之手,所以富有民間生活情趣和民間藝術色彩。武強年畫內容題材豐富多彩,主要包含農事耕織、社會百態、娃娃美女、人生禮儀、節俗活動、吉慶花鳥、歷史典故、新聞時事等。武強年畫體裁也多種多樣,有門畫、灶畫、神馬、中堂畫、對聯、斗方等,甚至連牛棚馬廄也有專門張貼的年畫。濃厚的鄉土氣息、地方特色及注重年畫的教化意義,這是武強年畫突出的特點。
武強年畫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武強年畫主要是木版套色水印,工藝制作和刻印方法的特殊性造就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武強年畫造型大膽夸張,重點突出,構圖勻稱飽滿,裝飾性很強,線條粗獷簡練,挺拔利落,色彩強烈,濃烈而不凝滯,單純中也富有變化,常運用大紅大綠等明快舒暢的色調,形成了一種喜氣洋洋的熱烈氣氛,象征了勞動人民的美好期望。
一、武強年畫體裁中的對聯
對聯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獨特形式,也是傳統文化的瑰寶。它是一種對偶文學,又稱楹聯或對子,起源于桃符,是寫在紙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言簡意賅,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種追求對仗和富有音樂性的特殊語言。武強年畫藝人創造性地將武強年畫中的特殊風格和對聯的美學內涵相融合,從而形成了一種極具有武強年畫特色的新對聯形式,具有審美性、教育性等多種功能。
武強年畫中的對聯巧妙地運用了中國漢字的特點。對聯作為一種裝飾藝術,要求文字整齊對稱,給人一種和諧之美,而漢字又恰好具備實現整齊對稱的條件。漢字是以個體方塊的形式存在的,方方正正,整整齊齊。在書寫中各自占有相等的空間位置,既具有可讀性,又具有可視性;既有美學的原則,又包含著力學的要求。無論是橫寫還是豎排,都顯得疏密有致,整齊美觀。武強藝人巧妙地將漢字的特性與吉祥事物相結合,顯示了民間藝人的智慧。圖 1 為武強年畫對聯體裁中的組字八仙詩[2].八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吉祥題材,寓意家庭美滿、富貴平安。該八仙詩以漢字的楷書為基礎,另行拆裝、排列、組合,并按照八仙的身世、法器、仙蹤等不同特點,將單體字結為群體,或省略,或借用,移花接木,相輔相承,巧妙自然地形成了富有詩意的特殊對聯,描寫了生動神奇的仙家玄機。這幅對聯的讀法是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上聯依次是“鐘離點石把扇搖,國(果)老騎驢走趙橋,洞賓背劍清風客,國舅瑤池品玉簫”,下聯是“彩和手執云楊板,拐李先生得道高,仙姑敬奉長生酒,湘子花籃獻蟠桃”.
此幅對聯既保持了中國對聯文化的工整對仗、押韻和仄等特點,也巧妙地取意吉祥,將八仙的玄機揉進對聯當中。雖然經過拆解、組合將每三個或四個文字組成一個群體,但每個整體結構均勻,疏密有致,構思巧妙,充分顯示了武強民間藝人的聰明才智和造物思想。
如果圖 1 的組字八仙詩是將純文字進行巧妙組合的話,那么圖 2 就是將代表吉祥寓意的的花鳥組合而成的一幅花鳥對聯。這幅對聯內容為“父子協力山成玉,兄弟齊心土變金”,整幅對聯是以穿插在梅花叢中飛鳴跳躍的喜鵲按照筆畫形態組成的,巧妙自然。這幅對聯既具有教育意義,也具有吉祥喜慶的意義,就是民間常說的“喜(喜鵲)上眉(梅花)梢”.據分析,這應當是從唐代武則天書太子升仙碑上的花鳥字演變而來,較多地增加了繪畫成分,以鳥的姿態變化追求書法意趣,達到了書畫一體的效果。整幅對聯既是畫又是字,結合自然,生動有趣。這幅花鳥對聯相傳是明代古版,現已珍藏在武強年畫博物館。武強年畫對聯中還有一種淡潔素雅、清秀爽目的山水墨畫,也頗受歡迎。如圖 3 就是以山水、人物結合而成的山水畫對聯。這幅對聯內容為“竹林鳥啼明月上,青山雨后白云飛”,粗看是畫,細看是字;近看是畫,遠看是字,似幻非幻,按照筆畫的形態和結構,隨形就勢地以相應景物和黑白關系表現字體,遠看、近看、細看都能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憑視覺的顯像發生變化。例如對聯中的“竹”字,就是以生長在山坡上的竹子形成;“飛”字則以飛翔的蝙蝠和松樹組成,使觀者感覺奧妙神奇,所以又稱為“神筆花鳥字”.
這三幅對聯在武強以對聯為體裁的年畫中最具有代表性,三者將植物、花鳥、山水和人物與漢字的特殊性質巧妙地結合起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新對聯形式,不僅保持了對聯工整對仗的特性,也讓整幅對聯產生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不僅是一種富有音樂性的特殊語言,也是一幅優秀的中國花鳥、山水畫。
二、武強年畫對聯中的美學特征
聰明的武強年畫藝人根據廣大勞動人民祈求人壽年豐、富貴平安的心理,通過吉祥花鳥、神話傳說、民俗風情、文字組畫等形象的組合來表現喜慶的氣氛,使年畫有較強的裝飾性。武強年畫中的對聯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既有審美性,又有教育性,它是勞動人民祈福納吉思想的物化形象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濃郁的民俗色彩。
武強年畫中的對聯包含著豐富的詩的意境。如圖 3 對聯,此幅對聯將花鳥、人物、山水巧妙組合,本身就是一幅山水、人物畫的綜合,“竹林鳥啼明月上,青山雨后白云飛”與王維《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何其相似!二者都能給人微妙的、靜寂的、灑脫的感覺,都能體現萬籟俱寂的意境,都能讓人的心靈體會到自然的幽深淡遠。
武強年畫中的對聯也體現了設計中的共用原則。共用圖形是圖形創意的一種,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圖形或者共享于同一空間、或者同一邊緣共用,相互依存,構成缺一不可的統一體圖形。共用圖形以圖形的相似為基礎對形式因素進行因勢利導的處理。如圖 1 的組字八仙詩,就巧妙地運用了共用原則,或偏旁共用,或部首共用。對聯中“國老騎驢”四個字,“騎”和“驢”偏旁都是“馬”字旁,對聯就將“馬”字放在中間,讓“騎”字和“馬”字共用這個“馬”偏旁,達到了以少勝多、節約空間的完美效果。
武強年畫的對聯巧妙地運用了中國漢字的特殊性質。中國的漢字由“因形示意”的圖畫文字延續而來,它既是文字也是圖形。中國歷來講究書畫同源,見字如見物,文字優美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武強藝人們將漢字本身的內涵特質通過視覺化的語言與外在想象自然融合,展示了漢字的魅力,如圖 3 對聯中的“竹”字就是由幾棵竹子組成,形象鮮活生動。另外中國漢字是獨特的方塊字,圖 1 對聯中的每四個字共用組合之后仍然是方塊形狀,符合漢字的均衡法則。
武強年畫的對聯也將中國花鳥畫、山水畫巧妙地結合了起來,如圖 2、圖 3.山水畫、花鳥畫是中國傳統繪畫上的兩大主要畫種,山水畫中包含以山為德、以水為性的內在修為意識,而花鳥畫則集中體現了人與審美客體的審美關系,具有較強的抒情性。圖 2 中將喜鵲的不同動勢組成文字,加上梅花為襯托,使這幅對聯生機盎然。圖 3 則將花鳥、人物、山水等融合在一起,通過各種形象的排列組合構成意象中的文字,仿佛能讓人聽到潺潺的流水聲和人的輕語聲,妙不可言。
武強年畫中對聯也體現的中國書法的意味。書法也是中國藝術中特有的一種形式,書法每一個字都占據齊一固定的空間,筆畫有橫、直、撇、捺、鉤、點,用筆有中鋒、側鋒、藏鋒、輕重、疾續的區別,從而使每一個漢字結成一個有筋有骨、有血有肉的“生命單位”.圖 2 花鳥對聯將喜鵲的不同姿勢組成漢字,更為難得的是喜鵲的頭部和尾部符合書法中的下筆和提筆韻味,使整幅對聯在鳥語花香中生機盎然,也充滿了書法的節奏韻律感。
象征寓意是所有文學藝術的表現手法,這在武強年畫對聯中表現得特別明顯。武強年畫對聯中慣用象征的手法來表現喜慶吉利的含義,如將世俗認同的象征富貴吉祥的事物(梅花、喜鵲、八仙、八仙法器、松樹等)和吉語相結合,以諧音、喻義、象征等藝術手法,將圖畫、語言、文字融會貫通,表達出被隱喻的含義,賦予迎祥納福的含義,象征美好的生活和愿望。此外對聯中的視覺符號并不模擬對象,而追求的是神似,以意念造成意象,從而超越了客體對象。
武強年畫對聯有超時空的空間形態美。武強藝人有著非凡卓越的想象力,他們把大千世界、自然萬物大膽地通過“隨心所欲”調動時空的組合方式,將不同季節、不同過程、不同情節的場面組織在一起,共同來為主題服務。武強藝人有時會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出現的花鳥組合在一個畫面上,有時會把一種果木的花和果同時出現在畫面上,有時甚至將現實與神話組合起來,這種創造形式既超越了客觀時間的限制,也超越了自然邏輯,是人類在勞動生活中質樸的藝術思想和藝術語言的體現,也體現了勞動人民納福求吉的情感文化心理。
道德倫理是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武強對聯中也不例外。儒家文化的一整套思想,一直在傳統文化中占據著主導地位。儒家提出的“仁愛”“禮”、長幼有序等道德倫理始終制約著人們的思想、行為和規范,成為人們用來調節人際關系的工具,也逐漸成為人們自覺遵守的行為道德規范。武強年畫寓教于物,它所蘊含的道德倫理內容表現在天神地祗、先賢圣人、歷史英雄等題材中,促進了人們道德意識的培養[3].它擺脫了生硬枯燥的說教,以具體鮮明生動的事物來對人們進行教導。如圖 2 不僅是一幅花鳥對聯,其對聯的內容也具有教化意義,讓人們在審美的同時也接受了道德規范的教育,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
武強年畫體現了武強藝人們的智慧,有著特殊的魅力,在長期的繼承、發展和創新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間藝術風格,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在國際上被譽為“東方藝術的明珠”.1993 年文化部正式命名武強縣為“中國民間木版年畫之鄉”.2004 年全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協會主席馮驥才考察武強年畫時曾經說:“應說年畫百年好,自是武強天下雄?!甭摵蠂炭莆慕M織鞏特先生稱武強年畫是“東方圣經圖解”[4].
武強年畫中的對聯是武強年畫中的杰出代表形式,它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具有審美性、教育性等功能,是勞動人民祈福納祥的物化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濃郁的民俗特征。武強年畫鮮明生動地展示了燕趙藝術的思想內容和風格特征,也表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和美好愿望。
參考文獻:
[1] 沈泓。武強年畫之旅[M].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06:26.
[2] 王海霞。透視:中國民俗文化中的民間藝術[M].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2006:58.
[3] 盧海英。河北武強年畫考略[J].蘭臺世界,2012(34):124-125.
[4] 易心。中國民間美術[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