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繪畫是帶著標簽的中國藝術,既展示了陶瓷的獨特魅力,又彰顯了繪畫的藝術感染力,將繪畫藝術與陶瓷藝術有機地融合為一體,陶瓷繪畫作為藝術品逐漸走俏,陶瓷的冷艷與繪畫的張揚結合起來,如彩云追月,似煙雨飄花。陶瓷作為繪畫藝術的載體,把繪畫藝術通過窯變、粉化等手段將繪畫藝術進行了再創作,使繪畫藝術沾染了陶瓷藝術的隨機性和預期性;繪畫藝術使陶瓷有了色彩與靈動,使白色的陶瓷有了多彩的外衣,繪畫成為陶瓷的靈魂。陶瓷藝術與繪畫藝術相得益彰,創造出絕對"一加一大于二"的綜合藝術。
一、陶瓷繪畫的起源與發展
(一) 陶瓷繪畫的起源
陶瓷繪畫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的陶器,迄今出土最早的人面網紋盆就是原始的陶瓷繪畫,陶瓷繪畫大規模作為單獨藝術的出現始于唐朝,陶瓷繪畫的先驅并不是久負盛名的陶瓷之都景德鎮,而是南方的長沙窯,當時的長沙窯是由高溫的褐綠彩繪畫陶瓷而開啟了陶瓷繪畫的先河。這個時期的長沙窯陶瓷繪畫有著明顯的特性與個性化,基本呈現出的是窯工自行即興創作,極具個性化,基本沒有抄襲和模仿,處于陶瓷繪畫的萌芽階段。
(二) 陶瓷繪畫的發展
陶瓷繪畫起源于唐朝的南方長沙窯,到了宋金時期,開始由南向北轉移,這個時期的陶瓷繪畫以北方的磁州窯為代表,成為宋金時期的陶瓷繪畫主流,這個時期的陶瓷繪畫以釉下黑彩為主,構圖與水墨畫相同,開創了獨特的水墨畫式的陶瓷繪畫新篇章;元代時期陶瓷繪畫中心又重新回到了南方的景德鎮,最具代表性的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青花瓷,其構圖特征模仿自西亞的陶器及青銅器等紋飾構圖,具有濃郁的中東伊斯蘭風情;明清時期陶瓷繪畫中的中國畫式構圖明顯占據了主流,出現了直接模仿歷史名人的名畫,同時創作出了詩、書、畫、印溶為一體的陶瓷繪畫;清末隨著王朝的衰敗陶瓷繪畫也處于衰敗階段,民國時期又重新出現了"珠山八友"重振了陶瓷繪畫的雄風;新中國成立后,曾一度重整,但成就并不高;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在 2008 年以后,陶瓷繪畫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階段,開辟了陶瓷繪畫的新天地,陶瓷繪畫內容的多元化和手法的多元化,使陶瓷繪畫進入了更廣闊的天地。
二、陶瓷繪畫的發展現狀
(一) 多元素的融入
陶瓷繪畫發展到現在,每一個時期都有每一個時期的主流和特點,現代陶瓷繪畫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多元素的融入,在現代化的快節奏多元化的時代,陶瓷繪畫也在多元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中,不斷走向多元化,不斷融入新的元素。而多元素的融入,又給陶瓷繪畫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使陶瓷繪畫風格多樣,手法多元,思想更加豐富,審美更加現代。
陶瓷繪畫在多元文化中突破了自我,走向了更廣闊的未來。
(二) 現代手段的采用
現代化手段的采用,是當代陶瓷繪畫發展現狀的又一個顯著的特點,傳統陶瓷繪畫所沿用的手法、工具、工藝等都有了新的突破與更新。就工具來說,傳統的陶瓷繪畫主要的作畫工具是毛筆,而現代的陶瓷繪畫工具幾乎與普通的做畫工具完全相同,無所不用,手指、香煙的過濾嘴、羽毛、樹枝、鉛筆、牙刷等,可以說是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
而陶瓷繪畫的工藝也不一而同,釉上、釉下、白胎、甚至直接用彩釉作畫,不同的繪畫工藝,創造出了不同的藝術效果。陶瓷繪畫風格的現代化進一步發展與彰顯,傳統的陶瓷繪畫風格主要以中國畫風格為主,而現代陶瓷繪畫風格多樣,后現代、抽象、寫實、寫意多元兼容,現代化手段的采用,使當代陶瓷繪畫更具有新時代的風采。
(三) 由民間派向學院派轉變
新世紀以來,由于我國高考制度的改革與高校招生的逐漸擴大,陶瓷繪畫由以往的以畫工為主流逐步向以專業學習繪畫的人員為主流轉變。因此,陶瓷繪畫的風格也逐步由民間派向學院派轉變,越來越多的陶瓷繪畫彰顯了學院派的專業性和科學性,將寫意繪畫加入寫實的元素,將寫實的繪畫加入寫意的主題,使陶瓷繪畫藝術不斷提升,學院派范兒越來越濃郁。學院派陶瓷繪畫,標志著中國現代陶瓷繪畫藝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和前所未有的高度。
(四)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日益顯著
雖然現代陶瓷繪畫不斷融入多元文化元素,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依然是主流,在所有精品的陶瓷繪畫中,幾乎所有的高端作品都是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繪畫風格依然是傳統的中國畫風格,以寫意為主,兼工代寫。高端陶瓷繪畫的內容也幾乎都是傳統文化里的吉祥圖案,"喜上眉梢""連年有余""花開富貴""蘆雁秋水"等。陶瓷繪畫對傳統文化元素的日益彰顯,不僅提升了陶瓷繪畫的品味,同時也反過來推動了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三、現代陶瓷繪畫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解析
(一) 傳統手法的應用
在現代陶瓷繪畫中,傳統手法依然作為主要的應用手法,高端精品的陶瓷繪畫也依然都是采用毛筆作畫的作品,而表現手法也同樣是傳統的中國山水畫或中國花鳥畫的表現手法,兼工代寫是主流的表現風格,傳統風格中加入現代元素符號,使現代陶瓷繪畫在應用傳統手法的同時,融入現代化的元素。
傳統手法的應用,是現代陶瓷繪畫表現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主要手段。
(二) 傳統吉祥圖案的應用
傳統吉祥圖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表現符號,而現代陶瓷繪畫多以傳統吉祥圖案為繪畫內容和心理訴求的表象。"花開富貴"是最常見的表現手法,是無論什么身份的人都適合的圖案,因此也是陶瓷繪畫采用最多的圖案之一;"喜上眉梢"更是作為傳統的吉祥圖案而被千百人作為陶瓷繪畫的圖案來表現內心的期盼,現代陶瓷繪畫喜上眉梢依然也是運用最多的繪畫內容之一;"馬到成功"更是最為一種祝愿而被廣泛應用于現代陶瓷繪畫中,馬的不羈與飛揚正是現代人突破自我、張揚個性的寫照,深受收藏者喜愛。
(三) 傳統色彩的應用
傳統色彩的"美在大紅大綠,妙在古色古香",古彩瓷在現代陶瓷繪畫中的紅色、綠色、黃色被應用后,陶瓷繪畫立刻就帶上了古韻,似乎是在用色彩述說著歷史的滄桑與激揚;藍色的青花瓷永遠代表著陶瓷的最高境界,藍色在陶瓷繪畫中的應用,使陶瓷繪畫似乎是從遠古走到了現代,古代的仕女帶著香風團扇,穿越了時代,款款而來;黑色是傳統的水墨畫,陶瓷繪畫運用白瓷黑墨帶給人的清新與悠遠是一首古詩,意境深遠文字華美,百讀不厭。傳統色彩的應用使現代陶瓷繪畫以古風古韻彰顯現代陶瓷的魅力。
(四) 傳統意向的表述
陶瓷繪畫里的傳統圖案,所傳遞的是固有的意象其寓意是不言而喻的。竹子的構圖無論如何變化,其所表達的意象永遠是清新高雅,高風亮節;而梅花也同樣無論是紅梅、白梅,是含苞待放還是蓬勃的怒放,所表達的意象都是君子的品格,堅韌、不爭而品格高尚;荷花無論以什么姿態出現,所彰顯的都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圣潔,獨善其身的高雅,苦心孤詣的清修。陶瓷繪畫雖然有豐富的內容,而所表述的意象無法偏離傳統的固有內涵,同樣無論是擁有者還是繪畫者,本身所要承載的內心訴求,也同樣是圖案所表述的意向。
四、陶瓷繪畫未來的發展方向
陶瓷繪畫未來的發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四點:第一,中西方結合的繪畫風格,隨著多元文化的融入與發展,多種畫風兼容,多種元素兼顧,多種思想并蓄的局面;第二,傳統與現代并用的繪畫手法將得到更好的發展,懷舊是物質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后人們的通病,現代人的懷舊思想需要有載體來訴求,傳統的陶瓷繪畫手法,不僅是一種對傳統技藝的傳承和弘揚,同時也是對舊時光的一種懷念和重塑,因此傳統的繪畫手法將繼續大放異彩。而現代的繪畫手法會隨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地發展和更新,對現代繪畫手法的應用,不僅是創新陶瓷繪畫的手段,更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所以陶瓷繪畫將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傳統與現代手法的并用與融合;第三,陶瓷繪畫的學院派思想將得到進一步的彰顯,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更多的人才能夠得到有效的培養,從事陶瓷繪畫的人員將逐步全方位地向學院派轉變。因此,未來的陶瓷繪畫學院派思想將得到進一步彰顯;第四,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進一步深化,陶瓷繪畫根植于華夏大地,汲取的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營養,傳統文化是陶瓷繪畫的主題思想,隨著傳統文化的發展,未來的陶瓷繪畫也將會進一步彰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題。
五、結語
陶瓷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陶瓷繪畫是陶瓷藝術的主要表現手法,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寄托了中華民族的期盼和夢想,形成了陶瓷藝術具有鮮明的中國元素符號的藝術特征,所傳承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其藝術語言也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無論是哲學思想還是審美思想,抑或是藝術手法,都打上了鮮明的中國烙印。中國傳統文化隨時代的發展而得到發展與創新,在不斷與外來文化的碰撞中揚棄與融入,而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其彰顯了傳統文化的主題。因此,陶瓷繪畫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還是一目了然的,陶瓷繪畫因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題有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和創造力,傳統文化因陶瓷繪畫而得到了更廣泛的推廣,傳統文化是參天大樹,而陶瓷繪畫是樹上開出的絢麗花朵,樹因花朵而美麗,花朵因樹而燦爛。
參考文獻:
[1]劉文。劉美觀 《長沙窯詩書雜記》 [J].書法雜志,2005,(02) .
[2]朱順龍,李建軍。陶瓷與中國文化[M].漢語大辭典出版社,2003.
[3]馮先銘。中國陶瓷[M].北京:中國古籍出版社,2001.
[4]鐘蓮生".珠山八友"藝術成就及其作品的審美特征[EB/OL]. 中國藏 .
[5]鄒曉松。傳統粉彩瓷裝飾[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6]李玉娟。陶瓷語言在當代語境中的延伸[D].武漢:湖北美術學院,2007.
[7]李洋。新與舊的對撞----中國當代陶瓷繪畫現象研究[D].北京:中國美術學院,2009.
[8]李文躍?,F代粉彩瓷繪藝術的演進與創新[J].中國陶瓷,2005, (04):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