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陸庵的歷史沿革及諸圣水陸殿的空間布局。
水陸庵位于藍田縣城以東王順山下藍水中流的魚形小島尾部。據《藍田縣志》記載,水陸庵為“悟真寺”北普陀群寺的“藍渚庵水陸殿”.“悟真寺”,創建于隋開皇年間,唐代時,“悟真寺”殿宇磷次,僧侶逾千。宋以后悟真寺漸次衰敗,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地震更是對水陸庵毀滅性的打擊。震后,明秦藩王為水陸殿修葺廟宇,重整塑像。今大殿中梁上遺有墨書題記“大明國陜西西安府藍田縣青侯里古剎悟真峪北普陀蘭渚庵重修諸圣水陸殿,大明嘉靖四十二年仲夏肇啟,龍慶元年姑洗月重建”
成為此段歷史的真實佐證,目前水陸庵彩塑即為明代遺存。清代又兩次重修,解放后,國家政府兩次修繕水陸庵的大殿彩塑。1996年中國國務院公布水陸庵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諸圣水陸殿位于水陸庵院落最西頭,東西朝向,中央置佛壇,佛壇背后有中隔正壁,南墻和北墻也增設有中隔南隔壁和中隔北隔壁,將大殿分為前后兩個部分。這三個隔壁的正面和背面的部分加上南北山墻的兩部分、南北檐墻的兩部分和大殿的西壁,總計有十三面墻,3700多尊泥塑分布于此。
諸圣水陸殿中央佛壇上主要造像為三佛。中間為釋迦佛,其北側為阿彌陀佛,南側為藥師佛,佛各有二位脅侍。面對中央佛壇的是東前檐墻西壁,其北稍間和南稍間中心造像都為一作說法印的坐佛,左右均站立二脅侍菩薩,與中央佛壇組成五方佛。
佛壇背后中隔正壁中央是觀世音菩薩,左右分別是騎獅的文殊菩薩與騎象的普賢菩薩,一起組成“華嚴三圣”.華嚴三圣對面是大殿的后壁,即西壁。包括整個西壁以及南北壁拐向西壁的一段拐角處,被稱為“千人聽法圖”.中央佛壇南北兩側即南北山墻,其增設有中隔南隔壁和中隔北隔壁(即南稍間橫墻和北稍間橫墻)。北山墻東南壁和南山墻東北壁布局嚴密,最下層為12尊神將,間有羅漢渡海。圍欄之上分別有羅漢、菩薩和佛,還有鐘鼓樓、寶塔、圍欄等建筑配合之。北山墻東南壁懸塑將“降生”圖安排在墻壁的中心位置,與南山墻東北壁懸塑遙相呼應。北稍間橫墻東壁中心為戴冠的坐菩薩,左右有二位世俗裝扮的供養人,據認為這尊像是地藏菩薩。南稍間橫墻東壁被認為是藥王菩薩,座前有女供養人,左右各有四尊較小的世俗人物形象。北稍間橫墻西壁置十六臂觀音像,其相對位置,南稍間橫墻西壁為一尊騎孔雀的佛像。
二、水陸庵明代彩塑的研究現狀及圖像的含義。
目前,水陸庵中精妙的彩塑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2003年-2007年,西安文物保護修復中心與美國梅隆基金會、美國西北大學合作開展的項目“三維掃描及數字化圖像制作技術在藍田水陸庵的應用研究”已經順利實施和圓滿完成,并在此項目成果的基礎上編輯而成《影像水陸庵》一書(文物出版社,2009年版)。北大李凇教授也在很早的時候就顯示了對水陸庵彩塑藝術的研究興趣,曾著有《佛國三千滿壁輝--陜西水陸庵明代彩塑藝術》一文(原載《藝術家》)1998年第4期)。西安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陳曉春在畢業論文《陜西藍田水陸庵彩塑之二十四尊神將造像研究》從雕塑風格的角度側重研究了彩塑中的二十四尊神將造像風格。2012年西安美院碩士研究生從銳奇畢業論文《陜西藍田水陸庵“降生”主題壁塑構圖初探》中針對北山墻壁塑群中的“降生”主題佛傳故事部分從構圖方式的角度進行研究分析。(《當代藝術》。2011.3)藍田縣水陸庵文管所編印的由樊惟岳、周啟民先生合著的《水陸庵》從內部工作人員的視角對于水陸庵方方面面的情況作了詳盡的介紹。此外,德國海德堡大學研究助理安吉利卡·博切特在中國重慶大足石刻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也發表了學術報告《陜西明代水陸庵雕刻的圖像特點》,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對于水陸庵的普遍關注。
關于水陸庵最引人入勝的研究莫過于對其圖像含義的思考了。3700余尊塑像有條不紊而布局嚴密地組織于一個統一的系統之中。三個隔壁將大殿分為前后兩個部分,南北兩壁中心為“出生”和“涅盤”并且構圖對稱,呈現出完整、明確和統一的圖像志特征。這是否說明預示其背后有一個整體的設計思路或者說圖像程序?也許水陸庵正是在佛教高人指點下建成,背后隱藏著嚴密的邏輯和精深的佛教義理?德國海德堡大學的安吉利卡女士提出了水陸題材的推測。
她通過對于水陸庵雕刻的圖像辨認進而確認水陸庵的作用,即與其名稱十分相符的應用于水陸法會,是“為超渡水陸生物所進行的佛教儀式”所作的。此庵1822年以前曾被稱為“藍渚庵”,安吉利卡女士推斷可能是后來“諸圣水陸殿”變成了整個寺廟的名稱。然而這種說法值得商榷。水陸畫題材的圖像系統龐雜,人物眾多,既有佛教的諸佛菩薩、羅漢護法等,又有道教的四御五岳、真君大帝等,還有儒家的帝王臣子、孝子順孫等??芍^仙佛鬼神聚于一堂,儒釋道三家融為一體。而水陸庵的彩塑中并沒有明顯的道教神只和儒家人物。而且根據水陸題材的理念也難于理解南北山墻佛陀“出生”和“涅盤”的佛傳故事片斷。筆者認為南北山墻塑像的整體構造可能與法華經有關聯。首先,建筑欄桿正好將佛菩薩羅漢分成三個層次,這正體現了“法華經”三乘歸一“的思想。其次,在彩塑中出現了羊車、鹿車、大白牛車,這與法華經中的三車喻正好是對應的。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南山墻圍欄左側第二層有一碑石文字”橋尸曰:天人之中,誰人系縛?世尊曰:慳貪嫉妒。又曰:慳貪嫉妒如復同何……這恰巧在法華經中可找到經典依據?!睹罘ㄉ徣A經》:“如是舍利弗,劫濁亂時,眾生垢重,慳貪嫉妒,成就諸不善根故……”最后,出生和涅盤的主題也正好與法華經的義理是吻合的。
宋代以后陜西的佛教美術已很難再出現驚人之作,陜西藍田水陸庵為長安古城的佛教藝術留下了璀璨雋永的尾聲,對其研究還有待繼續。
參考文獻:
[1]李凇?!斗饑M壁輝--陜西水陸庵明代彩塑藝術》?!端囆g家》。1998(4)。
[2]樊惟岳,周啟民?!端戔帧?。藍田縣水陸庵文管所編印,1997.
[3]清光緒元年刊本?!端{田縣志》,中國地方志集成卷十六陜西府縣志集,2007.
[4]西安文物保護修復中心與美國梅隆基金會、美國西北大學著?!队跋袼戔帧?。文物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