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如不及時治療,可導致膽紅素腦病等嚴重并發癥,影響患兒預后,導致神經系統后遺癥[1]等,給患兒家庭帶來巨大災難。臨床常見為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癥患兒,目前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2],藍光照射治療,換血治療等。本文通過對我院收治住院的140 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口服億活治療,觀察億活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輔助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 2013 年 6 月-2015 年 6 月收治住院的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其中男 82 例,女 58 例,年齡 2d~21d,隨機分配到 2 組中,每組 70 例,入院時血清總膽紅素值,對照組為(278.6±3.1)μmol/L,治療組(281.5±2.4)μmol/L,入院后 2 組患兒肝腎功能、網織紅細胞計數等方面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①對照組:a)雙面藍光照射治療:藍光照射治療 12 h~24 h.b)補液支持:光療體液丟失,予補充液體,監測血氣分析,如有酸中毒予糾酸治療。c)血液制品運用:血清總膽紅素大于 300 μmol/L,予白蛋白靜脈點滴中和未結合膽紅素,減輕其對腦組織的損傷;確診新生兒溶血病患兒,予靜脈點滴免疫球蛋白,阻斷溶血反應。d)其他治療:暫停母乳喂養,合理喂養及護理。②治療組:在對照組的治療方法上加口服億活治療,0.25 g/ 次,每日 1 次。2 組均治療 10 d.
1.3 療效判定標準 無效:經過 10 d 治療后復查血清總膽紅素大于 171 μmol/L,且皮膚黃染無明顯消退者;有效:經過10 d治療后復查血清總膽紅素小于 171 μmol/L,且皮膚黃染明顯消退者。
1.4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 10 d 的治療后,治療組及對照組患兒的皮膚黃染均有所消退,復查血清總膽紅素水平有所下降,但是治療組較對照組血清總膽紅素水平下降幅度更大,黃疸消退時間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2 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 2.【1】
3 討論
新生兒黃疸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包括①腸肝循環增加:新生兒腸道黏膜的 β- 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較高,此酶能夠將結合膽紅素轉變為未結合膽紅素,后者經腸肝循環被吸收進入血液。另外新生兒腸道缺乏益生菌,不能將結合膽紅素還原成尿膽素原隨糞便或經腎臟排出體外,增加了腸道內未結合膽紅素的產生和重吸收。②肝細胞處理和排泄膽紅素能力不足:新生兒肝細胞的 Y 蛋白含量低,肝細胞不能充分攝取膽紅素;而新生兒的肝細胞內葡萄糖醛酸轉移酶含量亦極低,將未結合膽紅素轉化為結合膽紅素的能力差。億活減輕新生兒黃疸[3]的作用機制:布拉酵母菌在腸道內釋放多胺類物質發揮對腸道營養作用,增加腸道內 sIgA 濃度,刺激腸道免疫,釋放可溶性抗炎因子產生抗炎作用,改善腸道的生態菌落平衡。相比以往單純光療褪黃治療的傳統方法,加口服億活后住院時間縮短,黃疸消退幅度大,減少了住院期間光療的次數及時間;且住院患兒吃奶好,無明顯消化不良、腹脹、便秘等胃腸功能紊亂表現,無明顯不良反應,因此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黃永昌,賴秀琴,馬璐紅??莶菅挎邨U菌活菌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療效觀察[J].現代醫藥衛生,2012,28(11):1668.
[2] 李名榮,戴暉,陳新霞。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 465 例臨床分析[J].河北醫學,2012,18(3):397.
[3] 李盛靈,趙文燕,魯慧靈,等。150 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17):2345-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