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貧困弱勢群體醫療救助制度建設探究
【第一章】城鄉弱勢群體醫療救助體制健全研究緒論
【第二章】弱勢群體與醫療救助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城鄉地區弱勢群體醫療救助制度完善的必要性
【第四章】醫療救助制度的發展概況及問題
【第五章】國外醫療救助的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
【第六章】健全城鄉弱勢群體醫療救助制度的建議
【參考文獻】弱勢群體醫療救助體系構建研究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 王 齊 彥 . 中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研 究 [M]. 北 京 : 人 民 出 版社,2009:225-226.
[2]鄭杭生等,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發展研究報告--2002--弱勢群體與社會支持[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6-7.
[3]費孝通。鄉土中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著;吳壽彭譯。政治學[M].商務印書館,1965:152.
[5][法]盧梭著;李平漚譯。社會契約論[M].商務印書館,2011:28.
[6][美]約翰·羅爾斯著;何懷宏,何包鋼,廖申白譯。正義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7]高培勇編著。公共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8]韋伯。經濟與社會(上)[M].商務印書館,1997:243.
[9] 楊濤,我國城市弱勢群體醫療救助制度研究[D].西北大學碩士論文,2006,5.
[10] 白學偉,李文濤。弱勢群體的界定與社會影響[J].山西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09,7.
[11]錢再見。中國社會弱勢群體及其社會支持政策[J].江海學刊,2002,3.
[12] 鄧偉至,蘇紅。關于弱勢群體問題[J].社會科學論壇,2005,3.
[13]張雷。弱勢群體的再界定[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3.
[14]張容南。弱勢群體概念新探[J].河北學刊,2013,1.
[15]李倡平,孫中民。試析弱勢群體概念及相關研究的理論基礎[J].當代教育論壇,2014,5.
[16]馬衛國。農村弱勢群體的出現及其原因[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4,19(3)。
[17]黃會杰。農村弱勢群體形成的原因及對策思考[J].前沿,2004,5.
[18] 趙常興。關注農村弱勢群體 建立社會扶助機制-農村弱勢群體的成員及對策思考[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5,4(1)。
[19]鄭軍,陳希勇。我國農村弱勢群體的形成原因及化解對策[J].統計與決策,2007,5.
[20]韓禹。社會公正視閾中關注農村弱勢群體的思考[J].山西師大學報,2013,9.
[21]董輔礽。城市弱勢群體的成因[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2,4.
[22]范恒山。城市弱勢群體產生的體制原因辨析[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2,4.
[23]張艷萍。我國城市弱勢群體的形成及救助對策[J].學術交流,2003,12.
[24]陳琦。我國城市弱勢群體貧困問題的政策原因及調整路徑[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4.
[25]楊昆。社會救助制度中的政府責任及其合理定位[J].重慶社會科學,2005,12.
[26]焦克源,劉振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與公共服務均等化[J].西北人口,2010,3.
[27]郭文亮,張居永。我國弱勢群體社會公平問題探析[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6,2.
[28]李望舒。論社會弱勢群體、社會穩定與社會救助[J].理論導刊,2004,10.
[29]騰姍姍。論和諧社會構建中弱勢群體的社會救助[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08,2.
[30]鄧練兵,徐寧,王保真。我國城鄉地區醫療救助政策分析及改進[J].中國衛生經濟,2010,5.
[31]李樂平。對城市醫療救助制度的思考[J].創新,2010,6:103-106.
[32]王春城,鄭統。我國現行醫療救助存在的問題與改進對策-基于公共政策視角的分析[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1,7.
[33]賴志杰。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的現狀、主要問題與建設重點[J].當代經濟管理,2014,7:53-56.
[34]高和榮。論建立健全我國城鄉弱勢群體醫療救助制度[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7,1.
[35]姚嵐,陳麗。中國城鄉醫療救助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08,1.
[36]劉芳,李躍平。從醫療救助的本質看醫療救助政策的設計[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2:27-30.
[37]郭文淵。我國醫療救助制度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研究[J].中國商界,2010,7.
[38]趙峻,楊昆,邵念。我國醫療救助制度中的城鄉差異及其對策探討[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5,9:10-12.
[39]向國春,顧雪非,李婷婷,張振忠,毛正中。我國醫療救助制度的發展及面臨的挑戰[J].衛生經濟研究,2014,3:3-5.
[40]謝偉楠。我國城鄉一體化的醫療救助制度研究[J].大慶社會科學,2013,12.
[41]宋悅,韓俊江,郭暉艷。我國醫療救助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稅務與經濟,2013,1:46-49.
[42]劉歡,劉超。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研究[J].商,2014,18:143.
[43]周悅,崔煒。國外醫療救助的實踐與成功經驗[J].發展研究,2011,8.
[44]鎖凌燕,馮鵬程。醫療救助制度的國際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4,9:9-13.
[45]李華,張志元,郭威。完善我國農村醫療救助制度的思考[J].人口學刊,2009,1.
[46]陳塤吹,姚嵐,陳瑤。醫療救助制度與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銜接的優化模型研究[J].中國衛生經濟,2011,9:11-15.
[47]馬祎,劉國祥,張清華,李寶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與醫療救助制度的有效銜接研究[J].中國衛生經濟,2012,7:25-27.
[48]李婷婷,顧雪非等。慈善醫療救助與政府醫療救助的銜接模式及效果分析-以神華愛心行動為例[J].衛生經濟研究,2014,9:13-16.
[49]劉芳,李躍平。從醫療救助的本質看醫療救助政策的設計[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2:27-30.
[50]夏炎海。完善醫療救助制度 滿足群眾基本醫療需求[J].學習月刊,2010,2:90.
[51]李小華,董軍。美國醫療救助及啟示[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6,6:67-72.
[52]楊玲,劉遠立。美國醫療救助制度及其啟示[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9:698-704.
[53]趙永生。國民健康的最后防線-日本醫療救助體系的發展與現狀[J].中國醫療保險,2009,6:64-67.
[54]李磊。新加坡與泰國醫療救助的經驗及其啟示[J].經濟研究導刊,2012,3:213-214.
[55]劉瀟,仇雨臨。古巴醫療衛生體系再審視:運行機制與經驗借鑒[J].拉丁美洲研究,2010,12:51-56.
[56]馬進,張重華,方修仁,沈琦琦。菲律賓衛生系統對我國弱勢人群醫療救助的啟示[J].中國衛生經濟,2006,1:75-77.
[57]荊媛。我國弱勢群體的構成及原因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5:19-21.
[58]吳鵬森。論弱勢群體的“社會報復”[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3,1.
[59]鄧偉至,蘇紅。關于弱勢群體問題[J].社會科學論壇,2005,3.
[60]靳志強,王四達。論公平正義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何以成立[J].理論導刊,2012,4.
[61]向德平,蘇海?!吧鐣卫怼钡睦碚搩群蛯嵺`路徑[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14,12.
[62]陳運遂,曾賢貴。弱勢群體生存現狀對社會穩定的影響及對策[J].理論與改革,2005.
[63]李望舒。論社會弱勢群體、社會穩定與社會救助[J].理論導刊,2004.
[64]葉芃,石功鵬。群眾路線: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基石[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4,8.
[65]王保真,李琦。醫療救助在醫療保障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國衛生經濟,2006,25(1):40-43.
[66]廖輝霞,代安瓊。中國與新加坡醫療救助模式比較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3,1:39-40.
[67]毛相麟。古巴的全民醫療制度是怎樣建立起來的[J].學習月刊,2007,4.
[68]顧昕。泰國的醫療救助制度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行政管理,2006,7:73-77.
[69]蘇萍。美國醫療救助制度對我國的啟示[J].才智,2008,13:276-277.
[70]王諾,王靜。古巴醫療體制發展歷程及其啟示[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09,2:19-22.
[71]顧雪非,張振忠,李新偉。論醫療救助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銜接的四個層次[J].醫學與社會,2008,7:18-21.
[72]陳家應,林振平。農村醫療救助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銜接機制研究[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09,2:6-10.
后 記(致謝)
從 2013 年研一下學期接觸醫療救助這一領域到現在論文即將完成之際,已有將近兩年的時間。在這兩年中,我從完全不了解醫療救助的含義到圍繞這一領域寫成三萬多字的畢業論文,中間經歷了難忘的學習過程。盡管我努力的去完成每一項工作,如前期文獻的查閱、數據的整理等,然而,當我面對論文終稿時,我依然感覺有許多工作還沒來得及做,自己對這一選題的研究還應該更全面、更深入。
首先,非常感謝我的導師劉玉芝老師。由于我是跨專業考研,在起初讀研期間,自感缺少本科階段行政管理專業的知識積累,不免有些惶恐。而劉老師在論文選題、提綱確定以及論文定稿的每一個階段都給予了我很好的建議和極大的鼓勵。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將深深影響我以后的做事態度。
除了在學術上給予我幫助,在我生活中遇到困惑時,劉老師還幫我疏導情緒、傳授人生經驗,讓我學會了靜心面對,盡心做事。
另外,感謝輔導員龍麗英老師,以及所有的任課老師。通過任課老師的授課,不僅讓我對專業知識有了系統的了解,更使我養成了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以后面對一切問題時不再人云亦云,力求透過現象看本質。感謝 12 級學術班的同學,和你們一起學習生活的日子將成為我最快樂難忘的時光。此外,感謝我的家人對我的支持。
最后,向參加論文評審答辯的各位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