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指心電活動的病理現象,心臟沖動的頻率、節律、起源部位、傳導速度與激動次序的異常,可表現為心動過速、過緩、心律不齊或異位心律。心律失常在臨床多見心中動悸不寧,自覺心中跳動,驚慌不安、呈陳發性或持續不止,伴有眩暈、胸悶、心煩易激動、氣短乏力,甚者胸痛、喘促肢冷、汗出、暈厥、黑蒙、呼吸困難等癥狀,屬于中醫學“心悸”范疇。心悸包括驚悸與怔忡,二者相關,多云“悸久怔忡”.《類經》中有“心中澹澹大動,……病本于心”、“心惕惕如人將捕之”、“心如懸,……若饑狀”等記載,形象描述了本病的基本特征。
中醫學中無心律失常病名,有關本病的脈證早有記載。脈象的異常是心律失常的重要表現。最早在《素問·三部九候論》中就有“參伍不調者病”、“中部乍疏乍數者死,其脈代而鉤者,病在絡脈”.在《靈樞·口問篇》中有“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類經·厥逆篇》曰:“厥者,逆也。
氣逆則亂,故忽為眩仆脫絕,是名為厥…輕則漸蘇,重則即死,最為危候?!边@些記載與心臟傳導失常、心輸出量減少,以致腦供血不足而引起眩暈,甚至因腦組織缺血缺氧、功能紊亂而致突然昏厥等癥狀,是相一致的。
張仲景《傷寒論·太陽病篇》曰:“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彼^“脈結代,心動悸”,正是心律失常病人常見的臨床表現之一?,F就正常脈象及不同類型心律失常的脈象表現分述如下。
1 平脈
《素向·平人氣象論》云“人一呼脈再動,一吸亦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提供了正常脈率及其與呼吸的正常比例?!峨y經》“平”脈所指原僅限于脈率數,若在此基礎上擴大其定義為“一息四至,每分鐘60~80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節律比較均勻,深吸氣時可稍加速,運動時脈率加快?!弊鳛檎C}象的特征,并命名為“平脈”,用于臨床紀錄,似較確切。
關于脈率的正常變異,《脈經》云“診脈當視其人大小長短及性氣緩急、脈之遲速大小長短,皆如其形性者則吉”,強調脈象存在個體差異;又云“小兒四、五歲脈呼吸八至”,說明幼兒脈率高于成人?!肚Ы鸱健酚涊d“吸而脈至多,呼而脈至少”,描述了呼吸對心率的影響。
景岳云“持脈之道,須明常變,占人診脈姿求需候五十動?!睹}經》”脈來五十投而不止者,五臟皆受氣,即無病“.但我們建議一般觸診以1分鐘為好,因心率增快者計數50次,時間嫌短,且若著重計數,可能分散脈搏規律的注意力。心房撲動呈4∶1房室傳導亦可表現為平脈,需延長診脈時間,或借助心電圖方可鑒別。
2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脈象
2.1 節律勻齊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脈象---“數”、“疾”:分述如下。
2.1.1數脈:“數“,一呼一吸約6次或每分鐘96~120次,節律一般是勻齊的?!皵怠钡拿}是逐漸加快和逐漸平復的?!皵怠泵}相當于竇性心率過速,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見于體力活動、發熱、心功能不全,甲狀腺機能亢進、飲酒或應用擬交感神經藥或抗迷走神經藥如腎上腺素、異丙基腎上腺素或阿托品等。
2.1.2疾脈:“疾”,脈率120次/分鐘以上,節律勻齊。
滑壽云”疾,盛也,快于數為疾,呼吸之間脈七、八至,熱極之盛也?!凹裁}見于顯著的竇性心率過速(如高熱、感染、運動、甲狀腺功能亢進)或室上性心率過速、心房撲動(如呈恒定2:1房室傳導)。清·李延顯在《脈訣匯辨》中云“漸進漸疾,旦夕殞滅”,明確指出心率越快,預后越差。
2.2 節律不齊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脈象---“促”、“代”、“雀啄”
2.2.1促脈:“促”,脈率快中有不規則間歇,即“來/去數,時一止復來”.“促”見于竇性心率過速伴期前收縮或其他心率較快時出現早搏、某些心房撲動和顫動,或為室上性心動過速伴有Ⅱ度Ⅰ型房室傳導阻滯?!瓣柺t促”,故多見于發熱、甲亢或心衰。
2.2.2代脈:“代”,脈率較快、有規則間歇、休止時間較長?!睹}經》“代脈來數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李中梓云“結促之止、一止即來;代脈之止,良久方至?!本_地描述了期前收縮后代償間歇完全的特征,并將其與不全的代償間歇區別開來,并指出“止有常數”,代脈見于規則發生的室性或交界期前收縮(二聯律、三或四聯律)、Ⅱ度房室或竇房傳導阻滯。
2.2.3雀啄脈:“雀啄”,《素問》“死脾脈來,銳堅如鳥之喙……”;《難經》“來如雀之啄”,皆將其與“屋漏”并列為死脈。危亦林描述“雀啄”為“連連湊指,忽然頓無,如雀啄食之狀”;李才延謂“雀啄連來三五啄”,比擬極為生動?!叭缸摹睘槭置}之一,是快室率心房顫動的典型脈象,尤其是動脈硬化患者;此外,亦見于頻發的室性早搏、短程陣發性心動過速及臨終患者的紊亂心律等。
2.3 脈率正常而節律不齊的心律失常的脈 象---“結”:結脈,“結”,脈率正常,有不規則間歇,即“結脈往來緩,時一止復來?!币娪诟餍推谇笆湛s(房性、交界性或室性)、逸搏、偶發竇性停搏或Ⅱ度以上竇房、房室傳導阻滯以及室內傳導阻滯、多數期前收縮。上述期前收縮往往先有一次提前發生的早搏,以后才“一止”,聽診心律更為明顯,但脈學著作未曾明確描述。惟在期前收縮發生甚早時,因左室充盈不足,則脈搏過小,無法觸知,亦似長時間間歇。
3 緩慢性心律失常的脈象---“緩”、“遲”、“屋漏”
緩慢性心律失常有記錄的脈象多節律勻齊,有“緩”脈、“遲”脈和“屋漏”脈。慢而不齊之脈象記錄較少,多合并有其他特征,可散見于心律失常的復合脈象。
3.1 緩脈:宋·朱肱在《活人書》“緩”脈注中提到“緩則為虛,……為傷風,惟脾得之,即是本形?!睆埦霸涝疲壕徝},其義有三,從容和緩,浮沉得中等,此平人之正脈;緩而滑者大多為實熱,故而認為“緩”可以主病,也可以是正常人的脈象表現。元·齊德元《外科精義》:“見長緩,百疾自瘳?!泵鳌だ顠础夺t學入門》:“緩為正復脈之本?!闭J為“緩”是疾病恢復期的表現。緩脈還可見于使用減慢心率的藥物之后,如接受利血平、洋地黃類制劑,美托洛爾緩釋片、比索洛爾、卡維地洛、阿羅洛爾等β-受體阻滯劑類,異搏定、慢心率等藥物可造成緩脈。
3.2 遲脈:“遲”,脈率低于正常,一息約3至(40~50次/分鐘),比較勻齊?!斑t”相當于竇性心率過緩,見于甲狀腺機能減退、慢性高度營養不良、竇房結功能減退、Ⅱ度房室傳導阻滯(如呈2:1房室傳導)、Ⅲ度房室傳導阻滯(心室起搏點在房室束分叉點以上)、房室交界區性心律及顱內壓增高等。遲脈屬于寒證、心陽不足或陰盛陽衰。浮遲表冷、沉遲里寒,老年人氣血衰退,脈搏見遲,《脈經》所指“損”脈有一部分就指遲脈。
3.3屋漏脈:“屋漏”,脈率特別緩慢(低于36~40次/分鐘),但較整齊?!端貑枴放c《難經》首先描述“屋漏”,但漢晉至唐宋醫籍罕有研究?!拔萋┌肴找坏温洹?“良久一滴,濺起無力”,屬于怪脈,屋漏見于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的室性自主心律,大抵起搏點越低,節律越慢,預后越差。此外,“屋漏”亦見于竇房結功能低下、交界逸搏心律或未下傳的心房性期前收縮二聯律等,亦可為臨終前之脈象。
4 心律失常的復合脈象---“散”、“絀”、“澀”等
4.1散脈:“散”,節律、大小、強弱均不規則,脈搏一般偏弱?!吧ⅰ毕喈斢谛姆款潉拥拿}搏表現,尤其是并發于二尖瓣狹窄或縮窄性心包炎的心房頗動,因其排血量很小之故?!端貑枴て饺藲庀笳摗贰吧訇柮}至,乍數乍疏、乍短乍長”就是散脈最早的描述。仲景以后諸家描述散脈為“有表無里”或“無根”;大都提到“浮亂”、“至數不齊”或“來去不明”.
4.2 絀脈:絀脈為現代物理診斷學所補充,是指觸診橈動脈的脈搏數,少于同時聽診所得的心率數。短絀的脈搏數是由于心律不齊時,部分心搏間距太小,缺乏足夠的舒張時間,左室充盈不足,排血量過少,此時聽診雖可聞及心音,但脈搏過小,難以觸知,即造成短絀現象。絀脈最常見于心房顫動、聯律間距不定的各型期前收縮、并行心律、反復心律等。心室率越快,短絀的脈搏愈多。絀脈與前述“散脈”或“雀啄”最有關系。
4.3澀脈:“澀”,“細而遲,往來難而散或一止復來”,是兼具細、慢和不齊的復合脈象?!案小?、“麻促”、“轉豆”等怪脈皆有快而不齊等表現,與散脈或雀啄不易區分,實際上亦無細分的必要。
5 心律失常類型與脈象的關系
祖國脈學對心律失常多有精辟論述,脈象至今仍有很大臨床價值。但古代條件所限,言傳心授,物理指標不夠明確,見解體會易有出入,致一種心律失??捎卸喾N脈象,如“促”、“散”、“雀啄”、“轉豆”諸象可能并指快室率心房顫動,心房撲動亦可見“平”、“疾”等不同脈象;而“遲”、“代”、“屋漏”、“澀”諸脈象可能并指“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反之,一種脈象如“結”或“代”又各包括多種心律失常,且彼此間有重疊混雜之處,實際臨證工作中需詳加體會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