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中醫問診的內容是信息和觀點,是關于某一感覺、某一過程的描述和結論。醫生在與患者的問診中,我們的語言、措辭在向患者及其家人傳達著某種信息,傳達著我們的感情和態度。有技巧的問診猶如設計科學的橋梁,保障醫患之間溝通暢通[1].問診具有抽象性和多樣性,只有充分掌握問診方法和技巧,通過有效的醫患溝通,醫生才能掌握病人的病情及心理變化,取得病人的信賴,進而讓病人主動配合,才能成功對病人進行診斷治療,以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本研究通過專家訪談,歸納總結有經驗的醫生臨床問診語言技巧的共性規律如下,供初學者參考。
資料
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的語料來自筆者正在建設的中醫門診醫患會話語料庫。為了深入了解醫患門診問診的方法和技巧,筆者首先進行了47次門診的見習,旁聽醫患會話,并做了詳細的筆記,有選擇地標注科室、醫生年齡、性別、職稱;患者的年齡、性別;醫生與患者會話過程中使用的語言和非語言技巧等信息。在此基礎上,設計了抽樣框架,進行了語料的收集和歸納分析。
2. 納入與排除標準
2.1 問診語言技巧概念的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問診語言技巧參考國家十五規劃教材《中醫診斷學》《臨床接診與醫患溝通技能實訓》《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涉及的有關術語[2-4].②文獻資料的提?。簩栐\技巧納入文獻進行全文閱讀,共提取了18個問診語言技巧,對其臨床應用狀況進行統計分析。剔除標準:對于一稿兩投的文章以其中資料最完整的一篇作分析,剔除其余部分。
2.2 語料的納入與排除標準 指在中國大陸醫院或診所的門診科室內,醫生工作狀態下與病人之間發生的涉及病情的門診問診會話。
納入標準:①醫生:具有主任醫師職稱或擔任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的中醫醫生。②非醫患者:5-70歲,能熟練應用普通話、從事職業與醫學無直接關聯的患者。③知情同意者。
排除標準:①排除了護士與病人之間、醫生與醫生之間、醫生與護士之間、醫生與患者家屬之間的口頭話語,也排除了證候量表以外的其他各種與醫療活動相關的書面語。鑒于精神病和心理疾病診治過程中的醫患門診會話相比其他一般疾病具有特殊性,其問診會話和量表是其主要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因而本研究把精神病人、心理病人與醫生的門診會話及疾病狀態的診斷量表也排除在本次研究對象和語料之外。②不同意配合者。
方法
1. 主要研究方法 語言學方法。探討中醫問診語言技巧;錄音分析座談法。
本研究語料庫醫生問診語料收集流程如下所示:選取有代表性的醫院-聯系醫院,征得醫院同意-進入門診科室-與醫生和患者分別簽署錄音同意書和保密聲明-現場錄音座談請教專家醫生對問診癥狀日常用語的理解并轉寫和標注-庫容量定期擴展-中醫問診方法與技巧的研究。
2. 研究使用工具和試驗儀器 索尼錄音棒,型號:ICD-UX400F.
3. 觀察內容 門診錄音,觀察常用的問診科技術語醫生轉化為何種會話用語,醫生用什么樣的語氣聲調等問診語言技巧。
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統計軟件,采用構成比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1. 一般情況描述 本研究應用現況調查方法收集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國中醫科學院門診部、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滇t院等11個門診科室內、15名老中青、高級職稱的男女醫生與1 547例老中青男女患者(及其家屬)進行門診會話的完整錄音材料。見表1.經過詳細的整理,形成了30余萬多字的語料。為了具體研究的需要,對這些語料進行了少量的刪除和再抽取。其中專家對問診技巧的應用情況見表2.
2. 15名專家對1 547例不同性別、年齡患者問診常用技巧語言因素描述 見表3.專家問診注重根據不同患者選用不同的問診語言,詢問性、診斷性、說明性、指令性語言應用率是100%,其次交際性語言87.07%,安慰性語言79.70%.由表2可以看出,100%專家均注重問診語言通俗,四診合參,數據詳實,邊問邊辨證,且問診過程中融入健康教育。問診順序方面65.48%圍繞患者主訴展開,簡潔有序。其中102例患者,問診內容遺漏,在開處方過程中又重新補充詢問。此外,85.33%注重患者的心理因素,患者79.57%得到鼓勵,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
由表3可以看出,影響問診技巧語言因素中,專家100%重視詢問性語言與患者對話,診斷性語言告知患者病情,說明性語言溝通治療方案,進行健康教育,強調醫囑方面應用指令性語言。應用暗示性語言頻次較高的人群是兒童青少年61.76%,其次是女性34.05%.其他語境因素在特殊患者必要時應用?!?-3】
研究結果顯示問診過程中,醫生對問診癥狀的詢問是在一定語境中進行的,影響問診效果的技巧因素主要有語言和非語言語境因素。其中語言因素包括:問診內容科學、用語通俗易懂、巧妙運用停頓、充分利用語言的幽默、熟悉地方語言、恰當利用引導、恰當使用暗示語、贊美和鼓勵患者、接受患者不表現厭惡的情緒和態度、必要時主動提問或幫患者代述、善于應對患者或家屬的責問、問診結束的方式。
討論
本研究歸納總結專家問診語言技巧,無論是單刀直入封閉式問診還是先切脈后問診,均是根據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緩急、受教育程度、職業等因素靈活安排問診內容和順序,以“十問歌”為主導,又不拘泥于固定的程序。四診合參,“司外揣內”;依據外在癥狀來判斷臟腑氣血的功能,明確診斷。制定合理診療方案、不違反醫療規范,防止醫療事故、醫療差錯出現。
同時,利用自己的親和力去影響患者,在診治疾病的認識上達成一致。融科普教育于問診過程之中,履行醫生的工作職責。
外在的臨床表現中有些可以通過望診和切診識別,但大多需要詳細問診才能全面掌握病人的真實病情以及治療經過,為正確辨證用藥提供依據。根據患者的心理、所處的社會因素對疾病本身、診療過程所產生的影響引起足夠重視,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內涵,正如《診家正眼》[5]所說:“凡診須問所欲何味何物,或葷素,或縱飲茶酒。喜甘脾弱,喜酸肝虛。頭身臂膊作痛,必須問曾生惡瘡否,曾服何藥否。臨診必審形志如何”.研究結果顯示專家問診注重把握患者心理狀態,問診同時進行疏導。忽視問診心理,必使病史采集粗疏,病情了解不夠詳細或確切,勢必造成漏診或誤診。證候詳細確切是辨證的基礎,收集病史時必須全面的問診[6],對病情復雜而又缺乏典型癥狀和體征的病例,深人細致的問診就更為重要。
醫生的語言有時可以救人,也可以殺人[7].醫生的語言有時勝過藥物,恰當的問診技巧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也會因為一句危言相告或模棱兩可的話,可能會導致不良后果或引起誤解。例如筆者在廣安門醫院馮興華主任的門診收集臨床資料時,一位來自四川的患者,一個月內體質量減輕10余公斤,咽喉中有異常感覺,在四川某醫院診斷為“食道癌待查”,于是患者精神萎靡到北京的幾大醫院就診檢查,花了4萬多元檢查費,沒有查出到底是啥病。馮主任根據與患者聊天似的問診獲悉患者因丈夫外遇,患者因情志不暢,肝氣郁結,凝結成痰,痰氣結于咽喉引起“梅核氣”.馮老師開了幾味疏肝理氣,行氣散結,降逆化痰的中藥,2周后復診痊愈。本案例中,一個患梅核氣的病人,醫者在未明確診斷時告訴病人“排除食道病變”,僅此一句話,給患者造成難以想象的后果。由此可見,醫務人員的問診語言水平從一定程度上制約診療水平的發揮。
醫務人員應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在保證醫術的同時,也應發揚醫學的人文精神,從豐富人文知識、提高語言藝術、增強語言能力等溝通實踐開始,理性地沖破語言交流的困境,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為在臨床第一線建構和諧的醫患關系做出自己的努力。
參 考 文 獻
[1] 胡廣芹,張啟明,王義國。規范中醫問診癥狀醫患會話用語在臨床評價中的價值管窺。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8(1):77
[2] 朱文鋒。中醫診斷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9-34
[3] 周桂桐,馬鐵明。臨床接診與醫患溝通技能實訓。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46-148
[4] 郭念鋒。心理咨詢師·三級(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5-14
[5] 明·李中梓。診家正眼。上海:上海衛生出版社,1966:7
[6] 孔繁飛,沈毅,鐘柳娜,等。張炳厚教授治痹經驗介紹。中華中醫藥雜志,2013,28(12):3562
[7] 宋曉霞,王曉燕,梁立智,等。醫務人員的語言境遇分析--基于緩解醫患關系的視角。中國醫院,201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