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性血氣胸在胸部損傷中極為常見,其發生率高達50% ~ 70%。常伴有氣管、支氣管斷裂,肺裂傷、挫傷,心血管損傷及多器官合并傷。嚴重影響呼吸、循環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及時準確地診斷,早期手術非常重要,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組 312 例,男 228 例,女 84 例。最小年齡 3 歲,最大年齡 79 歲。致傷原因: 刃器傷 102 例,車禍傷163 例,擠壓傷 29 例,摔傷 17 例,拳擊傷 1 例。刃器傷均為開放性損傷,其中心臟刺傷 21 例; 胸腹聯合傷 6 例; 肋間血管、肺裂傷 64 例,其中 1 例傷及右肺下靜脈,胸廓內動、靜脈刺傷 11 例。210 例為閉合性損傷,其中氣管、支氣管斷裂 10 例; 張力性血氣胸 126 例; 多處肋骨骨折并血氣胸 59例; 粉碎性胸骨骨折并血氣胸 2 例; 膈肌破裂 13 例。合并癥: 創傷性濕肺 102 例,顱腦損傷 31 例,多根多處肋骨骨折71 例,腎挫傷血尿 9 例,脾破裂 7 例,肝破裂 4 例。
1. 2 方法
1. 2. 1 胸部開放性傷所致的血氣胸在診斷上不太困難,根據傷口位置、深淺、有無血氣泡隨呼吸溢出及病人呼吸困難等缺氧癥征即可明確診斷,治療時先清創,轉為閉合傷,再根據 X 線檢查所示血氣胸量的多少,采取胸穿或閉式引流治療。
1. 2. 2 閉合性胸外傷患者,接診時要注意病人生命體征改變,全面而有重點查體后,常規行胸部 X 線檢查,有肋骨骨折者收入院觀察,動態復查胸部 X 線、血象等,以排除遲發性血氣胸的發生。
1. 2. 3 在胸前心臟區的開放性傷,同時伴有大出血、休克者,急診行床邊 X 線或 B 超檢查,有急性心包填塞者,立即抗休克治療的同時,緊急手術治療,以搶救患者生命。
1. 2. 4 嚴重胸外傷、多根多處肋骨骨折,出現浮動胸壁者,入院即進入 ICU 治療,嚴防 ARDS 的發生。
1. 2. 5 胸腹聯合傷亦強調動態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血象及胸腹部 X 線表現,及早行診斷性腹穿或灌洗,一旦明確診斷應及時早期手術,在氣管插管前先插入閉式引流。
2、 結果
本組治愈 300 例,治愈率 96. 2%,術后隨訪效果均良好。死亡 12 例,死亡率 3. 8%,死亡例 ISS 平均值為 38. 2。其中心臟貫通傷死亡 2 例; 創傷性濕肺并發 ARDS 死亡 4例; 肺廣泛嚴重挫傷死亡2 例; 嚴重胸腹聯合傷救治無效死亡 3 例,另外 1 例右胸廓刀刺傷,傷口2. 5 cm,入院后突然死亡,尸解證實肺右下靜脈穿通傷。
3、 討論
3. 1 診斷 創傷性血氣胸的診斷并不困難。本組 312 例中,288 例首診時即根據其明顯的外傷史、癥、征及輔助檢查,胸穿等確診,首診確診率達 92. 3%。作者觀察: 誤診及來院后死亡的病例,系因多數低年資醫師或進修醫師,對胸部損傷后并發的嚴重后果認識不足而延誤診斷。刀刺傷肺下靜脈 1 例,來院后 4 小時才明確診斷,未及時手術處理致病人死亡,應吸取教訓。首診時無血氣胸癥狀、體征,尤其對一些閉合性損傷,胸部刀口小,疑與胸腔相通的病例,更應高度警惕。文獻報告: 遲發性血氣胸發生率12. 5% ~ 26. 7%。本組 3 天后發生血氣胸 19 例,7 天后 10 例,2 周后 1 例,占 9. 6% \\(30/312\\) 。遲發性血氣胸的診斷標準各學者持有不同的觀念,有的認為傷后3 天,也有人認為 7 天后發生。作者總結本組病例 3 天后并發血氣胸者占多數,因此,認為 3 天后診斷為遲發性血氣胸最為恰當。理由: ①損傷性血氣胸病人多為青壯年,觀察 2 ~3 天無臨床癥征,易忽略病情變化,從事體力勞動或較劇烈活動,產生壓力變化,可再發生血氣胸。②多處肋骨或胸骨骨折,因早期疼痛、咳嗽受限,支氣管內分泌物排出困難,3天后疼痛減輕,劇烈咳嗽,骨折斷端刺破肺組織。作者強調注意動態觀察,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3. 2 心臟損傷 心臟外傷搶救成功的關鍵在于迅速正確的診斷和及時開胸手術。凡在心臟區內的胸部開放性損傷,如同時伴有大出血、休克或疑有心包填塞者,應立即手術,避免任何延誤搶救的檢查。修補心臟裂口一定要用帶墊片縫線,作褥式縫合,以免心肌被縫線切割,造成難以控制的大出血。在修補心房或大的心肌裂口時此優點更為突出。本組 1 例左心房刺傷,術時未用帶墊片縫線修補裂口,而致裂口增大,平行褥式縫合2 針拉起,再連續縫合,始控制出血。但因持續低血壓時間長,腦缺氧搶救無效死亡。對于生命體征已消失的患者,不應放棄開胸搶救。本組 2 例,送往手術室時生命體征已消失,緊急開胸,迅速心臟按壓,使心臟復跳,搶救成功。
3. 3 ARDS 以往認為嚴重胸外傷多根多處肋骨骨折、胸骨骨折后,出現浮動胸壁,并發 ARDS。近年來,發現此類病人呼吸困難程度與浮動胸壁范圍不成正比,觀察到肺挫傷的面積和程度有直接關系。浮動胸壁患者,如休克糾正,循環穩定后,呼吸困難仍持續加重,應懷疑并發 ARDS。
因為肺挫傷后的病理表現為肺泡破裂出血、間質水腫,肺膨脹不全,影響氣體交換。本組病例傷后并發 ARDS28 例,均重點防治肺挫傷: ①保持呼吸道通暢,充分供氧。低氧血癥明顯、單純吸氧不能糾正者,應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②限制輸液量及速度,糾正休克,強心利尿。③激素的應用,強調早期、短期、足量應用。皮質激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肺毛細血管微血栓形成,細胞內激肽和花生四烯酸的釋放,能防止補體激活,降低活化補體與細胞受體結合。合理應用抗生素。本組多聯合應用抗生素 2 ~ 3種防治感染。
3. 4 胸腹聯合傷 以往認為閉合性或開放性,有胸腹部外傷史均為聯合傷。作者認為聯合傷同時伴有橫膈裂傷穿通稱之胸腹聯合傷較為恰當。聯合傷多數病例傷勢重,死亡率高,早期診斷治療至關重要。本組 6 例聯合傷均有腹部陽性體征及腹穿陽性。胸穿抽出液體氣體。膈肌損傷之程度與傷口位置、方向和刃器長短有密切關系。由于致傷物長短不同,胸腹腔臟器多數為穿通傷,臨床癥、征有很大差異。腹膜刺激癥與臟器破裂流入腹腔內的量、化學成分有直接關系。脾破裂,腹腔內積血多,平均1 200毫升以上,腹部膨脹,腹膜刺激癥不明顯。而胃腸穿通傷者,胃液、腸液流入腹腔,腹部呈板狀、劇痛。值得注意的是胸部刺入刃器貫通膈肌造成脾或肝損傷,在胸膜腔負壓作用下,出血經膈肌傷口流入胸腔,因而腹腔積血量小,缺乏腹部陽性體征,延誤腹腔臟器損傷的診治。本組 13 例,7 例合并膈疝均及時手術治愈。
胸腹聯合傷一旦明確診斷,應及時早期手術。大量血胸或張力性氣胸者,必須在氣管插管前先插入閉式引流。
其手術指證: ①胸部損傷首次閉式引流積血1 500毫升\\(成人\\) 以上,伴有休克,且有持續出血征象者; ②氣管、支氣管斷裂,呼吸功能經綜合治療癥狀未改善者; ③疑有心臟、大血管損傷,食管、胸導管損傷,腹腔器官損傷; ④胸腔內有大量血凝快,肺膨脹受限者,均應早期積極手術,以降低死亡率。
參考文獻:
[1]李忠友,陳皓 . 胸外傷 841 例診治體會[J].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1997,13\\(5\\) : 298.
[2]呂志明 . 外傷延遲性血氣胸[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1990,6\\(2\\) :1050.
[3]耿德森,關吉堯,李春茂,等 . 創傷性浮動胸壁 16 例治療報告[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1993,9\\(5\\) :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