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IE\\) 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腦損傷,指的是新生兒因多種原因導致的窒息從而引起缺血、缺氧進而導致腦組織發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的疾病。該病病理機制復雜,嚴重威脅小兒的健康,可造成小兒神經系統永久性傷害,甚至死亡,是廣大醫務人員、患兒家長以及整個社會共同關注問題[1]。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是一種重要脂類促炎性介質,在腦缺氧后的神經細胞損傷中發揮重要作用,有關 PAF 與 HIE 之間的關系臨床報道,已研究證實血漿中 PAF 高低與 HIE 病情呈正向相關,臨床對 HIE 患兒血漿中 PAF 動態監測,作為判斷 HIE 病情的嚴重程度指標之一[2]。筆者在 60 例HIE 患兒治療過程中進行 PAF 的監測,探討其對治療效果監測的意義,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1 年 3 月至 2013 年 2 月期間橫崗人民醫院和坑梓人民醫院兒科收治的 HIE 患兒60 例,其中男兒 39 例,女兒 21 例,年齡 0 - 48h,平均\\(25. 6 ±11. 7\\) h,所有患兒均為足月分娩。所有患兒均嚴格按照 2004 年 11 月于長沙修訂的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臨床診斷依據和分度標準進行診斷和病情分度,其中輕度 4 例,中度 49 例,重度 7 例。所有患兒HIE 一經診斷則均行頭顱 CT 檢查,了解顱內情況,除外顱內出血性疾病及其他顱內疾病。
1. 2 方 法
1. 2. 1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生后均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暢通,并給與持續低流量吸氧; 同時嚴密監測體溫、心率、血氣指標等生命體征,并及時處理水電解質平衡紊亂、酸中毒等,以維持體內各項指標的動態平衡; 另外給予充分補液、合理鎮靜、脫水、利尿、降顱壓等對癥支持治療,生后第 3 天給予胞二磷膽堿等藥物促進腦細胞功能的恢復。在上述基礎上,所有患兒均給予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及復方丹參注射液聯合治療,具體方法: 生后 12 -24h 起給予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商品名: 申捷,齊魯制藥有限公 司,國 藥 準 字 H20051485\\) 20mg 加 入 到 5%GS10mL,復方丹參注射液\\(上海中西制藥有限公司,批號: 國藥準字: Z31020345\\) 2mL 加入到 5%GS10mL 內,分別于 1h 內靜脈滴注,每日一次,療程 1 -4 周。
1. 2. 2 PAF 檢測: 于治療前及治療開始后第 3、7、10、14、21、28 天檢測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 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 0. 5mL,應用生物學法檢測,標準品 PAF 采用美國 Sigma 公司產品。
1. 3 療效評價: 所有患兒均于上述治療前及治療開始后第3、7、10、14、21、28 天進行 NBNA 評分[3]。根據最后一次 NBNA 評分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NBNA≥35分為有效組,NBNA < 35 分為無效組,對比兩組患兒PAF 檢測結果,并分析不同時期 PAF 檢測結果與 NB-NA 評分相關性。
1. 4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 ± 標準差\\(x珋 ± s\\)表示,兩樣本均數比較采用 t 檢驗,PAF 與 NBNA 相關性分析采用直線相關分析,以 P <0. 05 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 1 不同治療結局患兒 PAF 檢測結果比較: 經上述治療及檢測,至療程結束時,NBNA 評分≥35 分\\(有效組\\) 者 50 例,<35 分者\\(無效組\\) 10 例,治療總體有效率為 83. 3%\\(50/60\\) 。治療前及治療開始后第 3 天,兩組患兒 PAF 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 > 0. 05\\) ,但治療第 7 天、第 10 天、第 14 天、第 21 天、第 28 天,有效組PAF 均顯著低于無效組\\(P < 0. 01\\) 。見表 1。
2. 2 不同治療時期患兒 PAF 檢測結果與 NBNA 評分相關性分析: 經上述統計學分析,PAF 檢測結果與治療過程中不同時期 NBNA 評分呈顯著負相關\\(r = - 0.467,P < 0. 05\\) ,即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NBNA 評分逐漸增高,而 PAF 濃度則呈現出逐漸降低趨勢。見表 2。
3 討 論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IE\\) 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腦損傷,是臨床上導致新生兒神經系統慢性損傷最為常見的病因之一。該病發病機制主要包括腦組織血流動力學改變、神經細胞凋亡、氧自由基對腦組織的損傷、興奮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腦細胞內鈣離子超載以及腦細胞能量代謝障礙等[4,5]。關于該病的治療,目前尚無特效藥物,但近年來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在 HIE 的治療中顯示出了較為理想的療效,已被證實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療效確切[6,7]。以往關于 HIE治療效果的評價主要依靠 NBNA 評分來判斷,但長期的臨床實踐發現,NBNA 評分主觀較強,且操作過程相對較為復雜,靈敏度較差,而目前尚缺乏 HIE 治療過程中的簡便易行、客觀準確的評價指標[8,9]。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 是一種重要脂類促炎性介質,在腦缺氧后的神經細胞損傷中發揮重要作用。動物模型提示在神經組織缺血時,PAF 水平急劇升高 20 倍,在 HIE 患兒對比正常足月血 PAF 濃度時,HIE 重度患兒血中 PAF 明顯增高,如出現血中 PAF 長時間維持高表達水平,臨床預后提示不良。
眾多關于 PAF 與 HIE 關系的臨床報道已證實血漿 PAF 濃度與 HIE 病情呈正相關,臨床對 HIE 患兒血漿中 PAF 進行動態監測,可作為 HIE 病情嚴重程度的重要評價指標之一。為了探討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聯合復方丹參注射液在 HIE 治療過程中 PAF 檢測對療效評價的臨床價值,筆者對 60 例 HIE 患兒采用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聯合復方丹參注射液治療,并于治療前、治療開始后第 3、7、10、14、21、28 天分別進行 NBNA 評分以及 PAF 檢測。根據療程結束即治療第 28 天時的 NBNA 評分,將所有患兒分為有效組與無效組,并對比兩組之間不同治療時期 PAF 檢測結果,結果顯示,治療前及治療第3 天兩組患兒 PAF 檢測結果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 > 0. 05\\) ,但隨著治療時間的增加,自治療第 3 天起至療程結束日的 6 次檢測結果中,有效組患兒 PAF 均顯著低于無效組\\(P < 0.01\\) 。同時筆者將治療過程中的 7 次 PAF 檢測結果與7 次 NBNA 評分進行了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隨著治療時間的增加,患兒 NBNA 評分逐漸增高,而 PAF 則逐漸降低,PAF 濃度與 NBNA 評分呈現出顯著負相關\\(P <0. 05\\) 。NBNA 評分作為 HIE 患兒治療效果評價指標已在臨床應用多年,且其應用效果也在較長時間內得到了認可,但由于該方法客觀性較差,同時靈敏度也較低,因此尋找一種更加客觀、更易操作、靈敏度更高的評價指標勢在必行。本研究結果中,HIE 患兒隨著療程的進行,病情逐漸減輕,這一點通過 NBNA 評分即可看出,而通過不同治療時期 PAF 的檢測結果變化可了解到,不同治療結局患兒各檢測點 PAF 濃度呈現出顯著差異,且有效組顯著低于無效組,說明治療過程中動態監測 PAF 對于患兒治療結局及預后的評價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同時 PAF 隨著患兒病情的減輕呈現出逐漸降低趨勢,且與 NBNA 評分表現出顯著負相關的關系,說明 PAF 動態監測可用于 HIE 患兒治療效果的評價,而該指標客觀性及敏感性顯著高于 NBNA 評分,且在實際應用中僅需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進行實驗室檢驗即可,操作相對更為簡便。
參考文獻:
[1] 邢長青,田霞,林曉燕,等. 血清 S -100B 蛋白對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診斷及預后的影響[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13\\(1\\) :55 -57.
[2] 黃春意.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研究進展[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6\\) :153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