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肛腸疾病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多由于術后切口疼痛恐懼排便等因素使患者便意減弱、忍便不排,導致排便間隔時間延長形成干燥硬便,若不及時處理可導致傷口疼痛加重,出血水腫等,嚴重者發生糞嵌塞影響切口愈合。我科采用口服我院自制麻杏滋脾膠囊配合艾灸足三里、三陰交、神闕及大腸俞治療肛腸疾病術后便秘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診斷標準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痔、瘺、裂的診斷,均行手術治療,術后大便干燥,排便時間延長,重者大便艱難,干燥如栗,排便間隔3 d以上,可伴少腹脹急,胃納減退,神疲乏力。
1.2 排除標準 均行電子腸鏡檢查,排除大腸器質性病變;排除合并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內科疾病。
1.3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符合診斷標準的住院患者120例,其中混合痔51例,肛裂28例,肛周膿腫19例,肛瘺22例,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齡21-77歲,平均(50.4±10.7)歲。對照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齡19-76歲,平均(49.9±11.8)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療方法
2.1 艾灸治療 患者術前禁食、禁水,予溫肥皂水500 mL灌腸1次,排凈大便后在腰麻下行手術,術后6 h可進食。術后第1天開始每天傷口換藥1次,予利凡諾紗條外敷傷口。兩組患者術后均艾灸足三里、三陰交、神闕及大腸俞,將一支艾條(南陽市臥龍漢醫艾絨廠生產)點燃,對準穴位,距皮膚2-3 cm施灸,以局部皮膚發紅、有溫熱感且無灼痛為宜,施灸避免灼傷皮膚,每個穴位每次灸10-15 min,10 d為1個療程,1個療程結束后判斷療效。
2.1.1 治療組 在艾灸的基礎上,患者術后口服我院自制麻杏滋脾膠囊(冀藥制字Z20050844),方藥組成:炒火麻仁320 g,炒苦杏仁160 g,大黃320 g,炒白芍320 g,麩炒枳實320 g,厚樸160 g。以上六味,大黃粉碎成細粉;其余五味加水煎煮2次,第1次1 h,第2次40 min,合并煎液,過濾,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1-1.32(60 ℃)的浸膏,加入上述細粉,混勻,80 ℃烘干,粉碎成細粉,混勻,裝入膠囊,制成1000粒。2粒/次,2次/d。
2.1.2 對照組 在艾灸的基礎上,患者術后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博福-益普生工業公司生產),10 g/次,2次/d。
2.2 觀察指標 1個療程治療結束后參照 《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比較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后積分。(1)排便間隔時間:0分:排便間隔時間<24 h;1分:排便間隔時間24 h-48 h;2分:排便間隔時間48 h-72 h;3分:排便間隔時間>72 h。(2)糞便性質:0分:正常;1分:糞便稍微干燥,但排出無困難;2分:
糞便干結,但成條;3分:糞便干結成羊糞狀,排出困難。(3)排便費力:0分:不費力;1分:排便時稍微用力即能排出;2分:排便時需要用大力幫助才能排出;3分:排便時用手大力幫助排出亦困難,而且需用手或其他方法才能排出。
2.3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療效判斷。治愈:2 d內排便1次,便質轉潤,解時通暢;有效:3 d以內排便1次,便質轉潤,排便欠暢;未愈:癥狀無改善。
2.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結 果
3.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7%,對照組為81.7%,兩組療效比較,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1】
3.2 兩組排便間隔時間、糞便性質、排便費力評分比較 治療組排便間隔時間、糞便性質、排便費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2】
3.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7%;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表3】
4 討 論
肛腸疾病術后大便困難是臨床上常見的癥狀,其原因有:患者術后傷口疼痛、引起肛門括約肌痙攣,導致患者不敢排便,懼怕排便;肛門手術損傷了部分肛腺,腺液分泌減少,大便潤滑差,難以排出;患者術后因傷口疼痛,臥床休息,活動減少,腸蠕動減弱,導致便秘;患者術后飲食方面膳食纖維少,飲水少均可導致便秘。
中醫認為上述癥狀多是由于糞便在腸道停留過久,過多吸收水分,腸道津液不足,形成胃腸燥熱津液不足便秘之癥。
其病位在大腸,但與肺、脾胃及腎的關系密切。肺與大腸相表里,肺失宣肅,腑氣壅滯,津液不布,肺氣虛推動無力,則大腸傳送無力;脾失健運,糟粕內停,郁久化火,耗傷津液;腎虧溫煦無權,不能蒸化津液溫潤腸道;血虛腸道失滋失潤;津液不足,無水行舟。故我科予術后患者口服我院自制麻杏滋脾膠囊配合灸法來潤腸通便、清熱散結達到最好效果。方中麻仁性味甘平,質潤多脂,潤腸通便為君藥;杏仁上肅肺氣,下潤大腸;白芍養血斂陰,緩急止痛為臣藥;大黃枳實厚樸以輕下熱結,除熱去燥為使。該方具有下不傷正,潤而不膩,攻潤相合的特點,以達潤腸通便緩下之功。
灸法在治療便秘方面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療效,《黃帝內經》指出:“針所不為,灸之所宜”。在中醫針灸學中經絡與神經關系密切,神經在循經感傳中起感覺作用,艾灸具有溫通經絡及抑菌消炎作用?!侗静菥V目》:“艾葉,生則微苦太辛,熟則微辛太苦,生溫熟熱,純陽也??梢匀√栒婊?,可以回垂絕元陽……灸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苛之人為康泰,其功亦大矣?!爆F代醫學證明,艾灸足三里、三陰交、神闕及大腸俞均可使胃腸蠕動加強。足三里穴為足陽明胃經合穴,是治療脾胃病癥的要穴。三陰交穴歸足太陰脾經,為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之會,功能健脾益氣,滋陰潤腸。神闕穴,腎間之動氣也,氣通百脈,布五臟六腑,內走臟腑經絡,使百脈和暢,毛竅通達。大腸俞為大腸經氣流注轉輸之處,灸之以促大腸傳導之功。實驗證明,艾灸足三里、三陰交、神闕、大腸俞后可調節腰骶部脊髓內低分中樞與大腦皮層,促進胃腸平滑肌蠕動功能,增強盆腔橫紋?。◥u骨直腸肌等)力量,加強肛門內外括約肌的協同作用,促進消化道腺體分泌作用,增大腸道液體容量,以促進排便。
本研究證實,采用麻杏滋脾膠囊配合灸法治療肛腸疾病術后便秘療效確切、安全、可靠、簡便、無明顯副作用。在治療的同時,囑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多飲水,多食粗纖維食物,養成良好排便習慣對患者術后恢復有更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32.
[2] 李迎華,高喜閣,牛泉方,等.美常安聯合乳果糖在肛門疾病術后防治便秘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3\\):415-417.
[3] 趙寶明.大腸肛門病學[M].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4:607.
[4] 陳林,陳朝輝,張瑞芳,等.灸法治療肛腸術后尿潴留臨床研究[J].中國針灸,2013,33\\(1\\):17-19.
[5] 李影,吳雪蘭,王麗娟,等.艾灸對老年性便秘改善作用的觀察[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3,25\\(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