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闌尾炎是最常見的外科疾病之一,因其發病迅速,并發癥較多,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健康水平。在中醫學里屬“腸癰”的范疇,而壞疽性闌尾炎作為闌尾炎的重癥,處理非常棘手,需盡快手術切除感染灶,并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但部分人術后恢復亦不容樂觀,并發癥多,恢復慢,甚至留下慢性腹痛或其他慢性后遺癥,增加醫療糾紛。如何提高術后治療效果、縮短病程,減少并發癥,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恢復,這一直是困擾臨床醫生的一大難題。筆者在西醫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黃芪合承氣湯口服,明顯減少術后并發癥,加快恢復時間,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 2008 年 2 月 - 2010 年 2 月在本院進行壞疽性闌尾炎手術的 60 例患者,男 42 例,女 18 例; 年齡6 ~ 75\\( 48. 5 ± 3. 2\\) 歲。術前均診斷為壞疽性闌尾炎并彌漫性腹膜炎,全部行急診手術,術中診斷同術前,手術方式以闌尾切除,殘端荷包或“8”字包埋,網膜覆蓋,吸盡腹腔膿液置腹腔引流,手術過程均順利。隨機分為對照組 30 例,治療組30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禁食、輸液、維持電解質平衡、抗炎、術后12 h 半臥位等常規處理。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于術后 36 h 給予黃芪合承氣湯口服,藥物組成: 黃芪30 g,桃仁 12 g,生大黃\\( 后下\\) 12 g,厚樸 10 g,陳皮 10 g。煎服法: 分別取水 400 mL,待水沸后 10 min 放入生大黃,5 min后取汁 150 mL,連續煎兩次將兩汁混合,少量多次口服。加減法: 氣虛明顯者加黨參、白術,瘀結明顯者加枳實、芒硝,氣滯明顯者加木香、炒萊菔子。待患者腸道功能恢復良好、切口 1 級愈合后出院 15 d 后比較兩組一般情況,腸道恢復情況、飲食情況、住院天數。
1. 3 療效判定標準
良好: 無發熱,術后 3 d 腸道排氣、排便、無腹脹,可進食半流,住院天數 4 ~ 6 d,術后無任何不適及并發癥; 一般: 無發熱、術后5 d 腸道功能恢復,有輕中度腹脹,可進食半流,住院天數 7 ~ 8 d; 不良: 有或無畏寒、發熱,術后 7 d 腸道功能部分恢復,排氣未排便,腹部脹痛較甚,部分要流置胃管,只能進少量流質食物,住院天數在 10 ~15 d。
有效率 = \\( 良好 + 一般\\) /n ×100%。
1. 4 統計學方法
SPSS17. 0 進行統計分析,計算資料 χ2檢驗,P <0. 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見表 1?!颈?】
3 討論
急性闌尾炎是最常見的外科急診疾病之一,由于其并發癥多并變化迅速,至今仍是很多外科醫生的難題。而壞疽性闌尾炎為其重癥,處理尤為棘手。發生壞疽性闌尾炎并彌漫性腹膜炎后,大量細菌侵犯腹膜,腹膜充血,血管通透性增加,滲出大量液體,并逐漸由清變濁呈膿性。腸曲浸泡在膿液中,發生腸麻痹,腸管內積聚大量空氣和液體,使腸管擴張,導致麻痹性腸梗阻。由于抵抗力減弱或引流不暢,致腹腔局部膿腫。而中醫學認為: 壞疽性闌尾炎其標為濕熱瘀結、瘀滯熱積不散向內腐敗而成癰腫,本為氣血虧虛,正不能抵御外邪的侵犯致外邪迅速擴散。故臨床上因及時手術切除病灶組織,控制病情擴散。但基于抵抗力的強弱及就診時間長短的不同,術后恢復會有很大的差異,臨床上有時即使手術很及時也很成功,術中切除了病灶組織,吸除了腹腔膿液,但腹腔及腸壁間仍殘留部分膿液,腹膜仍有炎性滲出,故術后對臟器的損傷仍不容小覷。部分患者的恢復仍差強人意。所以術后的治療與護理顯得尤為重要。
術后早期的突出問題就是腸麻痹致梗阻,造成麻痹性腸梗阻的原因,西醫認為為彌漫性腹膜炎、腹部手術致神經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腸壁肌紊亂,使腸蠕動減弱或喪失,故又稱無動力性腸麻痹。而中醫學對腸梗阻也早有記載,明代《醫貫》載: “關者不得出也、格者不得入也,故曰關格”。腸道氣血凝滯,阻塞不通,不通則痛; 腸道閉阻,胃腸之氣上逆則嘔; 清氣不能上升,濁氣不能下降,氣體、液體積于腸內則脹; 腸道傳導失司,大便、矢氣不通則閉。嘔吐頻繁,欲食不能,津液大耗,則出現傷陰損陽之證候?;颊咚伢w虛弱,加之重病及手術,大耗人體氣、血、津液,因為急癥早期,故以肺、脾虧虛表現明顯,肺主氣; 主宣發、肅降,肺與大腸相表里,肺升發肅降功能失常,肅降無力,則無力推動大腸下傳,大腸腑氣雍滯,傳輸糟粕功能減弱,即西醫的腸蠕動減弱,腸麻痹。
脾主運化,脾氣虛弱,主運化水谷、津液的功能減弱,運化無力致水谷津液積聚在腸腔,阻滯氣機的肅降。故術后麻痹性腸梗阻的病因病機為: 素體虛弱,外邪侵犯人體,加之手術的打擊,耗傷大量氣血津液,致氣血虧虛,氣虛宣發、肅降及運化無力,腸管得不到有力的推動,蠕動減慢; 血虛不能濡養腸管,導致蠕動進一步減慢甚至喪失。綜上所述,該病標為熱毒瘀結、陽明腑實; 本為氣血虧虛,治療方法既要通里攻下、行氣止痛,更要補益氣血,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筆者近幾年來在西醫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黃芪合承氣湯取得很好的療效。方中黃芪為君藥,腸麻痹為致病菌刺激腸壁,使腸蠕動減弱或消失,腸腔大量積氣、積液擴張明顯。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里,黃芪大補肺脾之氣,氣旺則推動大腸下傳動力旺盛,腸蠕動加強。大黃、厚樸為臣藥,協助君藥行氣導滯,祛瘀解毒。研究表明,這兩種藥均有較強的抗炎、促進炎癥的吸收及促進腸蠕動作用。桃仁為佐藥,其意有二: 一取活血化瘀,為治內癰之要藥,二取潤腸通便,并研究表明,桃仁能改善血流動力學,促進炎癥的吸收及抗滲出作用。陳皮性溫,理氣健脾,為使藥。研究表明,陳波對胃腸道平滑肌有溫和的刺激作用,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和消除腸道積氣,增進食欲。上述藥物組合能明顯改善腸壁血液循環,促進炎癥的吸收,使腸蠕動明顯增強,對壞疽性闌尾炎術后的恢復及預防并發癥的發生起到較好的效果,能很好的保證手術的效果,減短住院時間。
參考文獻:
[1] 陳孝平. 外科學[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456 -458.
[2] 王光清. 現代中藥學[M]. 西安: 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60 - 561.
[3] 李翼 . 方劑學[M]. 北京: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 382 -383.
[4] 劉方伶. 注射新斯的明加厚樸溫中湯加味治療術后麻痹性腸梗阻 40 例[J]. 河北中醫,2012,18\\( 12\\) : 1820 -1821.
[5] 張大成. 壞疽性闌尾炎穿孔致彌漫性腹膜炎手術治療效果的臨床觀察[J]. 中國醫藥指南,2012,10\\( 6\\) : 113 -114.
[6] 閆鳳翔,李雅慧. 復方大承氣湯配合電針治療術后麻痹性腸梗阻 28 例[J]. 美中國際創傷雜志,2012. 12\\( 4\\) : 36 -37.
[7] 古應超,于健春. 術后麻痹性腸梗阻的治療進展[J]. 基礎醫學與臨床,2011,28\\( 12\\) 26 -27.
[8] 李再福. 急性闌尾炎穿孔致麻痹性腸梗阻 30 例診療體會[J].中華醫學實踐雜志,2011,9\\( 8\\) : 593 -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