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體肺炎是最常見的兒童非典型肺炎之一,在引起社區獲得性肺炎的病原體中居第三位,近年來發病率有不斷增高的趨勢[1].目前 RMPP 的發病機制至今仍不明確,但目前一般認為其發病過程中免疫學機制起到重要作用[2].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RMPP 患兒免疫功能的變化,并觀察免疫調節劑匹多莫德的干預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3 年 1 月至 2014 年 1 月兒科住院治療的 50 例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其中男30 例,女 20 例,年齡 8 個月至 13 歲,平均( 5. 9 ±1. 8)歲,均符合第 7 版《實用兒科學》所規定支原體肺炎診斷標準[3],并符合以下三項標準中任意一條[4]:①雖已經接受規范的大環內醋類抗生素治療,但患兒仍持續高熱>10d、咳嗽劇烈使睡眠受到影響; ②影像學檢查可見大片高密度肺實變,可合并中量及以上的胸腔積液; ③合并肺外臟器如心肌、肝臟、胃腸道損害,可發生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排除合并哮喘、結核、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及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患兒。選取同期進行體檢的健康兒童 5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 26 例,女 24 例,年齡 4 ~15 歲,平均年齡( 6. 2±3. 4) 歲。兩組研究對象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0. 05) ,具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將 RMPP 患兒隨機分為 A、B 兩組,每組 25 例,B 組患兒予阿奇霉素 10mg·kg-1·d-1,靜滴,連續用 3d 后停 4d 為 1 周期( 首輪靜滴 5d) ,若臨床癥狀消失可停藥,總療程為 4 ~6 周。A 組在此基礎上聯用匹多莫德口服液( 芙露飲,蘇州長城制藥廠生產) ,初始 800mg/d 分 2 次服用,1 周后改為 200mg/d,共服用 8 周。
1. 3 觀察指標: ①對照組兒童于入組次日晨,RMPP患兒于治療前及治療 8 周后抽取外周靜脈血采用流式細胞計數儀檢測 T 淋巴細胞亞群( CD3+、CD4+、CD8+及 CD4+/ CD8+) 水平; ②隨訪 6 個月,記錄兩組 RMPP患兒病情反復次數、每次持續時間及抗生素使用時間等臨床指標。
1. 4 統計學分析: 使用 SPSS17. 0 統計學軟件,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 x珋±s) 形式表示,均數的比較采用t 檢驗,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均以 P <0. 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 1 三組研究對象 T 淋巴細胞亞群的比較: RMPP 患兒( 包括 A、B 兩組) 與對照組比較,血清 CD3+、CD4+、CD4+/ CD8+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 05) ;治療后,A、B 兩組 RMPP 患兒血清 CD3+、CD4+及CD4+/ CD8+比值較治療前明顯升高,且 A 組明顯高于B 組水平,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 <0. 05) ;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 CD8+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 05) .見表 1.
2. 2 兩組 RMPP 患兒療效情況比較: 對 RMPP 患兒進行為期 6 個月的隨訪,發現 A 組患兒平均病情反復次數、持續時間及使用抗生素時間均明顯少于 B 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 05) .見表 2.
3 討 論
肺炎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均占國內兒童疾病譜中的第一位,其中肺炎支原體所致肺炎是兒科中最常見的非典型肺炎之一。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雖然經過規范的大環內酷類抗生素治療,但是臨床上仍會表現為持續高熱、劇烈咳嗽,影像學表現可進行性加重,且患兒易合并肺不張和胸腔積液等并發癥及肺外臟器損害,治療效果差,嚴重者可對患兒的生命造成威脅[5].RMPP 目前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是其發病可能與肺炎支原體直接侵犯和免疫損害相關。大量的研究也發現肺炎支原體感染后可引起機體體液和細胞免疫功能紊亂[6].胡茗[7]
對比肺炎支原體患兒與健康兒童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IgM、IgA 水平,發現兩組兒童上述指標無明顯差異,認為在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發病中體液免疫居次要作用。T 淋巴細胞的主要作用為參與機體識別抗原、產生細胞因子進而參與細胞免疫應答,機體免疫調節功能異常表現為 T 細胞總數或CD4+/ CD8+比值的異常改變。國外有學者指出肺炎支原體上存在超抗原,可引起淋巴細胞多克隆活化,對淋巴細胞有絲分裂原的作用,引起細胞增殖并且破壞正常 T 細胞亞群的比例。本研究結果顯示,RMPP 患兒與健康對照組比較,其血清 CD3+、CD4+、CD4+/ CD8+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 05) ,也進一步表明RMPP 的發生于免疫功能紊亂密切相關,也解釋了盡管采用敏感抗生素規范治療,但 RMPP 患兒臨床病情仍遷延不愈的原因。
目前本病治療仍主要采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并且根據病情應用糖皮質激素以阻斷其免疫學發病機制。本研究對 A 組 RMPP 患兒在常規阿奇霉素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匹多莫德,該藥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免疫促進劑,口服進入機體后能促進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反應,激活 NK 細胞,促進有絲分裂原引起的淋巴細胞增殖,使免疫低下時的 CD4+/ CD8+比值升高,刺激IL-2 及 IFN-γ 起到促進細胞免疫反應的作用,且安全性較好,可用于兒童。本研究發現,A 組患兒治療后血清 CD3+、CD4+及 CD4+/ CD8+比值明顯升高,且明顯高于 B 組治療后水平,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 05) ;并且 A 組患兒隨訪期間平均病情反復次數、持續時間及使用抗生素時間等臨床療效指標均明顯優于 B 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 05) ,表明匹多莫德治療RMPP,可通過調節免疫平衡,增強患兒免疫力,提高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 劉新榮,郭祥,朱永生,等。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 341 例臨床分析[J]. 中華全科醫學,2013,11( 8) :1185 ~1187.
[2] 辛德莉,馬紅秋。 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發病機制[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2,27( 4) :233 ~234.
[3] 胡亞美,江載芳。 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 第 7 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1205 ~1207
[4] 吳曉林,黃成效,任家紅,等。 80 例小兒難治性肺炎臨床病因分析[J]. 武漢大學學報: 醫學版,2010,31( l) : 125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