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我國的城鎮化發展十分重要,城鎮化對于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城鎮化的快速推動也帶來了很多問題,例如交通擁擠、就業緊張等,生態環境也受到一定影響,并有逐漸惡化的趨勢,相關單位應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在這種背景環境下,分析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質量之間的關系,并從量化關系上分析兩者之間關系,對于引導城鎮化良好發展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
1城鎮化與生態環境
1.1城鎮化
我國城鎮化經歷了長時間的摸索,發展時間較晚.在城鎮化發展道路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發展戰略,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相關人員對城鎮化的內涵進行了研究,發現城鎮化是一個豐富的綜合載體,從不同觀點出發,能夠得出不同的解釋.從人口學家的角度來看,農村人口不斷向城鎮轉移,城鎮人口不斷增長的過程就是城鎮化;而從地理學家的角度來看,城鎮化是指生產要素在某個區域匯集并促進地形增長和發育的過程.結合多種學科對城鎮化的理解,能夠看出城鎮化包括以下幾點:一是農村向城市轉移,城鎮化的基本內容是農村勞動力區域轉化和職業轉化的過程;二是產業結構逐漸向第三產業轉變,第一產業的人口比重和產值降低;三是通過人口和產業的轉移,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不斷向城鎮集中,并出現集聚效果;四是農村居民的衣食住行逐漸變得市民化,城市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生活管理方式得到普及.
1.2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是一種綜合性的載體,包括豐富的內容和資料,例如土地、能源、植物和礦產等自然資源,以及水、空氣、陽光這些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因素.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態環境出現一些變化,與城鎮化一樣,不同科學對生態環境的定義不一樣.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生態環境是通過直接或間接影響一個地區經濟、社會和文化,還包括自然等方面因素形成的動態系統.從城鎮化的角度出發,生態環境不僅包括自然資源和自然元素,還包括衡量城市生活質量的交通情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系統.生態環境能為人民的社會生活的有效開展提供載體和物質支撐,反之,生態環境也會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所以生態環境不僅能夠反映人們生產生活的情況,還能反映人們的一些生活行為給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例如環境壓力指標.而技術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會給生態環境帶來積極影響,可以通過積極效應進步指標來反映.
2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質量的相互作用
2.1城鎮化對生態環境質量的影響
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城鎮化進程加快,人們在開發生態環境獲取利益的同時,也通過科技的進步和先進的治理手段對生態環境進行優化.但從目前現狀來看,人們對于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明顯比帶來的優化和改善作用要大,所以生態環境從整體上看,呈現惡化趨勢,相關人員應通過城鎮化來治理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城鎮化表現為人口和相關要素向城鎮集中,生產和生活方式也發生一定變化,城鎮化和生態環境之間有一定關系.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是一種不斷和周圍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并對生態環境有一定改造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會對生態環境產生一定影響,所以相關人員應改善這種負面影響,增加正面的積極作用.人們的生產生活需要以生態環境為依托,并且會受到生態環境的限制,這是一種雙向的互動關系.
2.2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質量相互作用關系的體現
城鎮化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主要通過人口和經濟城鎮化以及生活方式體現,例如城鎮人口的集中代表生活強度變大,同時會加大對能源和資源的需求量,生態環境的壓力指數也會提高.
2.2.1公共產品和外部特征
生態環境是一種公共產品,并具有一定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這兩種形式可以單獨存在,也可以一起存在.非排他性是指在一個人可以消費某種商品的前提下,不能排除其他人對這種商品的消費.在城鎮化的視角下,生態環境質量往往都具有非排他性,例如交通道路,任何人都可以在公路上行駛.而非競爭性指的是一個人消費某種商品時,不會對其他人的消費造成影響.
2.2.2城鎮化推進的積極作用
城鎮化對生態環境的積極影響一般體現在技術進步和資源節約的作用下,通過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體現出來.一些企業的發展,會給生態環境帶來一定壓力,但是其相應的技術改造和創新也會給生態環境帶來積極影響.城鎮化中人口集聚這種現象,加大了土地的使用密度,使人均土地使用面積下降,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生態環境能源.從城鎮現狀來看,生態環境的污染很集中,這樣更有利于治理,并降低了治理成本.城鎮化的推進提高了居民素質,城鎮居民通過教育能夠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2.2.3生態環境質量下降的負面影響
生態環境能為城鎮化推進提供物質支撐,生態環境質量的負面效果會體現在城鎮化進程中,并影響城鎮化發展和質量.一是生態環境的惡化會削弱城鎮化的基礎.根據相關資料統計,我國有100多個城市出現了嚴重缺水現象,占全國比重的18%.為緩解這種嚴重缺水現象,我國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南水北調工程的建設,確保北方能夠順利發展經濟,維持城鎮化進程.最近,我國很多城市報道城市中心因為地陷而出現天坑,這種情況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地表水位下降,從而干擾了城鎮化進程和質量.二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的下降會影響優秀的企業,其內部員工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會從一個城市搬到其他國家和地區.
企業是城鎮經濟發展的基本單元,優秀企業中,員工數量因為環境質量而減少的現象會直接影響集聚規模和效應,降低城鎮的生產效率,使城鎮化質量受到影響.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質量之間的相互關系表現為城鎮化會對生態環境有積極和消極的影響,生態環境也會反作用于城鎮化推進.在這個過程中,占主動作用的是城鎮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所以相關人員對城鎮化對生態環境進行分析時,要考慮城鎮化和生態環境的相互作用,還要結合城鎮化對生態環境的單向影響.
2.3生態環境質量指標
生態環境擁有豐富的資源,并且是一個綜合性的載體,不僅包括滿足人們生活所需的自然資源,還有水、陽光等自然因素.所以相關人員要關注生態環境的質量指標,控制城鎮化發展進程,在不影響城鎮化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指標.
由表1可知,生態環境的二級指標主要分為三類,生態環境壓力指標、生態環境狀態指標和生態環境響應指標.
2.3.1生態環境壓力指標
這種指標是指城鎮化進程給生態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包括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和過度使用,例如工業廢氣和廢水的排放,相關人員可以通過人均資源消耗和污水的排放量進行衡量.
2.3.2生態環境狀態指標
這種指標是指城鎮化進程中為生態環境提供要素的指標.這種指標對城鎮化有重要意義,并為城鎮提供了發展的條件和物質.相關人員可以通過公共綠地面積、人均耕地面積以及擁有的水資源進行衡量.
2.3.3生態環境響應指標
這種指標體現的是城鎮化進程給生態環境帶來的積極影響,能夠提高資源的使用率,并通過這種積極影響提高治理污染的效率,具體體現為生態環保技術水平.相關人員可以通過工業廢氣和廢水的排放是否達標,以及垃圾和工業固體的處理效率進行衡量.
3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質量的變化趨勢
為了調整城鎮化發展與生態環境質量之間的關系,確保城鎮健康發展的前提下,生態環境不會受到破壞,相關單位應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從而對生態環境起到改善作用.
第一,我國應轉換城鎮化轉變方案,衡量城鎮化的整體進程,提升城鎮化規模和質量.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能夠從側面推動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所以相關人員要轉變城鎮化發展觀念,并按照相關要求,穩步提升城鎮化發展水平,重點提高城鎮化質量.具體做法有:在城鎮化進程中開展統籌法陣,推動剩余人口的轉移,全面解決三農問題;結合具體地區的實際情況,探索其承載生態環境的能力,在此基礎上發展行第三產品,確保其能夠有效提升城鎮化質量,擴大城市的發展規模.
第二,嚴格遵守生態環境的保護政策,加強執行監督,加大執行強度,正確落實生態環境的保護法規.經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負面特性會給生態環境帶來負面影響,相關人員可以通過法律法規來矯正這種負面影響.我國有關生態環境質量保護的法律法規比較全面,但是執行力度卻沒有達到相關要求.很多地區因為經濟發展和各種原因,忽視了對生態環境質量的監督,所以負面影響給生態環境帶來了較大負擔,促使其逐漸惡化,并影響了一些企業的發展.所以相關單位要加強各個部門的執法和監督力度,通過有效的法律手段,減少城鎮化和經濟發展給生態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
第三,國家應加大對生態環境方面的投資,創造新型技術,改善生態環境,并給予技術創造單位及個人一定獎勵.對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主要從控制污染和提升環境質量兩方面入手.城鎮化綜合指數會影響生態環境的綜合指數、壓力指數和反映指數,所以要有效控制城鎮化進程,避免其出現不利于生態環境質量的發展.相關人員可以鼓勵環保企業投資,提升生態環境的質量水平,并有效降低城鎮化進程對生態環境質量的影響,切實在城鎮化總體水平提高的基礎上,達到生態環境質量優化的目的.
4結語
通過上文對城鎮化和生態環境質量之間的關系的分析,可以得知,我國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質量之間有著緊密的互動關系,而且變化趨勢一致.相關人員可以對城市構建的各項指標進行分析,例如城鎮化和生態環境綜合指數、壓力指數、狀態指數以及反應指數,這些數字都能使相關人員對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質量有一個較為直觀的認識,從而更好地進行協調.
參考文獻:
[1]周忠學,張芳,劉佳.陜北黃土高原城鎮化與生態環境空間協調程度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4\\(10\\):167-168.
[2]肖艷玲.貴州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耦合發展模式研究[D].貴州財經大學,2013\\(5\\):129-130.
[3]安瓦爾·買買提明,張小雷.塔里木盆地縣域城鎮化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模式及調控對策研究[J].冰川凍土,2012\\(3\\):109-110.
[4]張云峰,陳洪全.江蘇沿海城鎮化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量化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8\\):119-120.
[5]張天嬌.吉林省城鎮化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研究[D].吉林大學,2013\\(5\\):176-177.
[6]姬換英.生態城鎮化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以江西省為例[D].江西財經大學,2013\\(6\\):137-138.
[7]榮宏慶.論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J].現代經濟探討,2013\\(8\\):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