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祖國醫學之中關于脅痛的觀點
我國著名的醫學全書《內經》認為產生脅痛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脅痛患者的身體之中尚且有著寒、熱等疾病,這些存在的疾病導致脅痛患者的肝膽部位產生病變,最終導致患者脅痛的產生; 在《素問·刺熱篇》里面也存在關于脅痛的知識: 該著作認為產生脅痛的原因是患者之前患有肝熱病,最終導致患者出現脅痛的癥狀; 在《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這部著作之中也有相關的介紹,該著作認為患者隨著肝腹部寒氣的日漸增多,最終產生虛寒狀況,引發患者脅痛的產生,該著作的作者張仲景經過對病理的分析,認為脅痛患者應當采用溫藥治療的方法; 隋代《諸病源候論·肝病候》之中就提到了關于脅痛的辯證治療的方法,該著作認為,除了肝氣虛寒之外,肝氣如果過于的強盛,也很有可能引發一系列的問題。具體的來說,當患者出現了肝氣過于旺盛的情況,就很有可能導致患者產生紅眼以及脅痛的的臨床病癥。與此同時,這些病癥還很有可能會向全身的各個部位轉移,最終導致患者出現脾氣暴躁,頭暈目眩的情況,嚴重影響到患者的身體健康。
針對這樣的情況,就需要隨時給患者旺盛的肝氣進行瀉火處理。如果患者產生脅痛的的原因是患者的肝臟部位火氣不足的情況,在進行對患者的治療過程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患者存在的實際病情( 例如,患者存在的觀察事物難以獲得清晰的圖像,患者的各個手指的指甲部位不像正常人一樣色澤圓潤,患者存在惶恐的情緒等問題) ,就可以采用對患者的肝臟補氣的治療手段( 例如,在我國唐代,著名的醫學家孫思邈就擅長使用針灸治療的治療方法解決患者的問題)[1].綜上所述,我國的傳統中醫已經對脅痛診斷及治療有了較深的研究。
二、中醫內科的脅痛診療手段
結合我國古代醫學之中關于患者脅痛的治療方法的經典論據,我國現代醫學充分的將現代醫學和經典的中醫結合在一起,不斷有機的融合出更加有效的脅痛的治療方法,排除患者遭受的病痛的折磨,也逐步形成了關于患者脅痛治療的方法和理論。在最新頒布的《現代中醫肝臟病學》之中,已經可以將患者脅痛的的類型進行具體的分類,并概括性的講述了引發肋痛的幾種基本類別。除此之外,在一部經典的醫學著作《肝膽證治廣纂》之中,作者也根據具體的脅痛患者所體現出來的具體的病痛的類型進行了分類,概括性的講述了產生脅痛的幾種原因。通過對中國傳統醫學的研究,結合分析現代醫學的治療理論,不難看出,脅痛與肝膽之間存在著較為密切的關系。一般情況下,肝在人體之中發揮著疏泄的重要作用,幫助人體內部的脾胃之氣升降平衡,保證人體的正常運行。一旦人體的肝失疏泄,就會導致人體內部氣機運行不暢,進而導致脈絡被阻。與此同時,人體的脅下部位又是肝膽經所行之處,氣機不暢就會產生就會產生郁結現象,可引起脅痛。
一般情況下,引發肝失疏泄問題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具體的來說,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在我國的經典論著( 例如《肝膽證治廣纂》[2]和《現代中醫肝臟病學》) 之中也有相關的具體類型的分類,針對這樣的情況,在下文之中將對這些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 患者脅痛的產生的一種原因就是肝氣郁結,產生這種問題的患者往往存在的疼痛部位不明確,易轉移,尤其是一旦患者出現了不穩定的思想的情況下,脅痛將會更加劇烈[3],食欲不振,脈弦,苔薄白的問題。方以柴胡疏肝散類方加減治療,藥用柴胡、枳殼,川芎、當歸進行治療。淤血阻滯者應根據患者瘀血的輕重緩急情況分別給予患者知柏地黃丸進行治療,并使用知柏地黃丸進行養陰柔肝,降低患者體內的虛火。對于肝陰不足患者的治療過程,一般情況下,肝陰不足的患者往往會存在著比較連續的病痛,這些病痛的部位往往集中于一個部位。與此同時,較長時間的病痛也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情緒,針對這樣的情況,就需要在望診的過程之中仔細觀察,以便于排除患者可能出現的病痛; 對于那些在經歷病痛的過程之中出現淤血等問題的脅痛患者的治療過程之中,由于這些患者往往會出現一些集中在固定區域的病痛,一般情況下,患者疼痛劇烈,在夜晚的時候疼痛尤為劇烈,患者會出現舌頭部位的異常顏色,新陳代謝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要在治療的過程之中使用膈下逐瘀湯等材料進行治療,還要在治療的過程之中輔助針灸治療,以便于提升治療的效果[4].
三、結論
綜上所述,經過對傳統中醫和現代醫學技術的分析整理,不難看出,患者產生脅痛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肝膽氣血阻滯所致。與此同時,我國傳統的中醫治療手段對于肝膽病變有著豐富的應對手段,治療的方法和手段也相對比較豐富,隨著我國醫學界對于脅痛的研究的逐步加深,我國的中醫研究通過結合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傳統的中醫治療手段[5 - 6],對于治療脅痛患者的疼痛有著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7].
參考文獻
[1] 何仁; 肝膽病證診治說略[J]; 浙江中醫學院學報,2013. 27( 4) .
[2] 王育群; 肝膽證治廣纂[M]; 呼和浩特: 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03) .
[3] 王俐瓊,張瑋; 脅痛的中醫辨治[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 01) .
[4] 孟慶云; 40 年中醫內科理論研究進展( 上) - - 現代中醫內科理論及研究的特點[J]. 中國醫刊 . 2013( 11) .
[5] “2013 年全國中醫內科專家高層論壇暨中醫內科臨床經驗研修班”通知[J]. 中醫雜志 . 2013( 03) .
[6] 邵企文,劉繼芬 . 脅痛病中醫病證診斷對應西醫病名分布現狀分析[J]. 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 . 2013( S1) .
[7] 郭麗穎,賈建偉 . 淺述脅痛辨證治療[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 2013( 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