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腸病,屬中醫腹痛、泄瀉、便秘等病證范疇。
隨著現代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人們的生活多不規律,IBS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自1994年IBS羅馬Ⅰ診斷標準定稿后,國內相關研究積極開展起來,中藥治療IBS由于療效突出也越來越受到學界重視,研究思路與方法不斷完善,文獻量逐年增長。本文通過對國內1994—2013年中藥治療IBS期刊文獻進行全面搜集與整理,從文獻年度變化、地區分布、核心作者等不同維度系統分析近20年IBS研究進展情況,并對今后的發展趨勢進行初步探索,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文獻搜集與整理
1.1.1資料來源檢索1994—2013年近20年間中藥治療IBS的相關文獻資料。論文獲取主要通過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VIP\\)、中國中醫藥期刊文獻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數據庫\\(CBM\\)相互補充檢索,未收錄的全文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手工檢索獲得。
1.1.2檢索策略第1次檢索,運用檢索詞“腸易激綜合征”或“腸易激綜合癥”或“腸易激惹綜合征”或“IBS”聯合檢索,檢索項選“主題”,排序方式選“無”,匹配選“精確查詢”,檢索期限為“1994-01-01—2013-10-01”,檢索到腸易激綜合征等相關文獻。在此基礎上,分別用“中醫”、“中藥”、“中醫藥”、“治療”為“主題”進行第2次檢索,并將檢索得到的文獻題錄下載并導入NoteExpress文獻管理軟件進行精確查重;第3次檢索,根據文獻納入與排除標準進行手工排檢,最終確定與中藥治療IBS相關文獻入選。
1.1.3文獻納入及排除標準
1.1.3.1納入標準①符合IBS診斷標準的文獻;②符合中藥治療IBS臨床研究、個人治療經驗的文獻;③辨證治療類文獻選取含有IBS具體辨證分型、癥狀描述以及治療方藥的文獻,非辨證\\(中醫專方\\)治療類文獻選取含有IBS治療方藥的文獻;④應用國標、行標或學會標準進行辨證的文獻,按照其采用的標準進行分類,各項標準作為一篇文獻納入統計分析;⑤綜述性文獻查找原始文獻,按照原始文獻進行納入統計;⑥2篇文章名稱不一致,但內容雷同以及一稿多投的文章以1篇計。
1.1.3.2排除標準①資料來源不清,與臨床實際情況明顯不符者;②無明確的中醫證型分類標準或治療方藥者;③動物實驗與藥理研究者;④中西醫結合治療者;⑤中醫非內服中藥治療\\(包括針灸推拿、中藥外治等\\)者。
1.2研究方法
1.2.1確定分析類目分析類目即文獻計量學統計量,根據研究者的具體需求而定。本研究通過文獻的檢索與篩選后,共701篇文獻入選,其中包括18篇個案類文獻。
從文獻年度變化、地區與主要研究單位分布、核心作者與合作撰文情況、期刊分布與研究類型等方面進行計量分析。
1.2.2中醫治療文獻的質量評價方法首先,中醫治療以辨證論治為基礎,本研究將“辨證論治”作為評價治療文獻的第一要素,所有辨證論治類研究論文均列為Ⅰ類文獻;其次,循證醫學將臨床研究分為不同類型以判斷證據級別,本研究將臨床類型作為評價的第二要素,隨機對照試驗論文列為a類文獻。根據以上2個文獻質量評價維度,本研究將中醫治療文獻質量根據不同證據等級分為6類。中醫治療文獻證據等級體系如下:Ⅰ類文獻\\(辨證論治類文獻\\):Ⅰa辨證論治的隨機或半隨機對照試驗文獻,Ⅰb辨證論治的非隨機對照試驗文獻,Ⅰc辨證論治的專家經驗或個人治驗文獻,Ⅰd辨證論治的個案文獻;Ⅱ類文獻\\(專方治療類文獻\\),Ⅱa中醫專方治療的隨機對照試驗文獻,Ⅱb中醫專方治療的其他文獻。
1.2.3文獻統計方法建立MicrosoftAccess2010數據庫,將收集的IBS中藥治療文獻信息錄入數據庫中。文獻年度變化概要中的部分數據應用SPSS18.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文獻發表時段差異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文獻量的未來變化趨勢采用線性回歸分析。其余類目的統計采用Excel2010中數據透視表或直觀圖進行表現。
2、結果
2.1文獻質量評價701篇IBS中藥治療文獻中Ⅰ類文獻共96篇,占總文獻量的13.7%,分別為Ⅰa類文獻9篇,Ⅰb類文獻0篇,Ⅰc類文獻69篇,Ⅰd類文獻18篇;Ⅱ類文獻605篇,占總文獻量的86.3%,分別為Ⅱa類文獻407篇,Ⅱb類文獻198篇。統計各類文獻量的年度變化情況,其中Ⅱa文獻量呈逐年增長趨勢。
2.2文獻年度變化概要
2.2.11994—2012年IBS中藥治療文獻量年度變化情況見圖1。
由圖1可見,IBS中藥治療文獻在1994—2012年間整體呈增長趨勢,2002年之前文獻量波動較大,2002—2008年文獻量呈逐年增長趨勢,2009年出現小幅度回落,此后文獻量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
2.2.2IBS中藥治療文獻各時段文獻量比較見表1。
由表1可見,各時間段文獻量正態性,檢驗P>0.05,提示各時間段文獻量均符合正態分布。對各時間段文獻量進行Anova方差分析,方差齊性Levene檢驗P>0.05,提示具有方差齊性,故取方差分析結果F=39.45\\(P<0.05\\),提示各時間段文獻量不完全相等。采用SNK法進行多重比較,結果提示各時間段文獻量均不相等。
2.2.32013—2017年IBS中藥治療文獻量變化趨勢運用一元線性回歸的統計學方法計算出年度文獻量Y與年度編號X的直線回歸方程,得出相關系數R=0.969\\(P<0.05\\),有統計學意義,可以認為文獻量Y與文獻編號X呈正向直線相關。方程的回歸系數a=3.509\\(P<0.05\\),截距b=-0.667,回歸方程為:Y=3.509X-0.667\\(P<0.05\\),回歸方程的Anova檢驗F=263.301\\(P<0.05\\)。
根據回歸方程預測未來5年內文獻量情況,今后5年IBS中藥治療文獻量呈緩慢增長趨勢,2017年將達到84篇。
結果見表2。
2.3文獻地區分布及主要研究單位
2.3.1IBS中藥治療文獻地區分布情況見表3。
由表3可見,701篇IBS中藥治療文獻分布于中國30個地區,涉及22個省,4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除了臺、港、澳地區文獻未予收錄外,全國只有西藏自治區未見IBS中藥治療文獻報道。文獻量排名前5位的省份為江蘇、河南、廣東、浙江及山東,占總文獻量49.8%;排名后5位的省份為重慶、新疆、青海、吉林及海南,文獻量僅占總文獻量的2.4%。由此可知,東南沿海地區為IBS中藥治療研究文獻的主要產出地,其次為中部地區,而西南、西北以及東北地區的研究力度不足。
2.3.2IBS中藥治療文獻主要研究單位及類型統計見表4-5。
由表4可見,701篇IBS中藥治療文獻主要研究單位的分布情況中,通訊作者單位為高等醫學院校附屬醫院的文獻量所占比例最大,其次為高等醫學院校。研究單位的統計結果與文獻的地區分布情況基本相符,不一致的地方主要表現為某些地區整體研究的文獻量不多,但個別單位的研究實力較強,如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等。
由表5可見,701篇文獻中研究單位類型分為12種,其中作者單位類型為醫院的文獻594頻次,占總文獻量的84.7%,其次為高校、衛生院與研究所,以上四者共占總文獻量的96.7%。
2.4文獻核心作者及合作撰文情況
2.4.1IBS中藥治療文獻核心作者及所屬單位統計普賴斯定律的數學表達式:M=0.749\\(nmax\\)1/2,即核心作者的最小發文量等于最高產作者論文數平方根的0.749倍。公式中“nmax”為該主題最高產作者的論文數。本研究中M=1.059,取整后為2,即發表論文數為2篇及以上的作者為IBS中藥治療研究的核心作者。結果見表6。
2.4.2作者合著情況論文合著是現代科研工作的必然趨勢,合著率和合作度是衡量一個學科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701篇IBS中藥治療文獻中328篇為合作完成,合著率為46.8%\\(328/701\\);作者總數為1256,合作度為1.8\\(1256/701\\)。
2.5文獻期刊分布及研究類型
2.5.1IBS中藥治療文獻期刊發文量比較與核心期刊群701篇IBS中藥治療文獻來自于137種期刊,排名前21位的期刊統計結果見表7。表中21種期刊以各省、直轄市、自治區中醫藥雜志為主,刊載文獻量占總文獻量的50%以上。
根據高夫曼對于布拉德福定律的闡發,刊載某一主題的最小核心期刊量計算公式為:L=A/a×z/2。其中A為文獻總量,a為作者總數,z為刊載論文量為1的期刊數。本次研究L=15.63,取整為16,即刊載論文量為16篇及以上的期刊為IBS中藥治療研究的核心區內期刊,依次為《河北中醫》31篇,《新中醫》30篇,《陜西中醫》
26篇,《四川中醫》26篇,《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4篇,《實用中醫藥雜志》23篇,《江蘇中醫藥》18篇,《浙江中醫雜志》17篇,《江西中醫藥》16篇,《陜西中醫》16篇。以上10種期刊占期刊總量的7.3%,刊載論文數占總論文量的32.4%,為本研究領域的核心期刊群。
2.5.2IBS中藥治療文獻的研究類型分布IBS臨床診療分為不同類型進行,本研究中701篇IBS中藥治療文獻同樣分為不同研究類型。論文中IBS不分型綜合治療者328篇,占文獻總量的46.8%;IBS腹瀉型\\(IBS-D\\)論文314篇,占44.8%;IBS便秘型\\(IBS-C\\)論文57篇,占8.1%;此外尚有其他類型論文2篇??梢?,IBS不分型與IBS腹瀉型為IBS中藥治療研究的重點類型。
3、討論
3.1IBS中藥治療研究逐步發展從文獻量的年度變化來看,1994—2012年間IBS中藥治療研究論文數量整體上呈增長趨勢,2002年前文獻量波動較大,此后增長速度較快,并于2008—2011年達到峰值。究其原因可能有2個。
第一,隨著中醫臨床科研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IBS專方治療的隨機對照試驗研究文獻逐年增長,IBS中藥治療的總文獻量也相應呈增長趨勢;第二,2002年前雖然IBS診斷的羅馬標準已經發布,但國內的診斷標準并未定型,中藥治療研究處于摸索階段,反映于文獻量則波動較大,2002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頒布,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會于2003、2007年發表并修訂了我國IBS診斷和治療共識意見,在統一的診療標準指導下,IBS科研工作進入了蓬勃發展期,2008、2010年中華中醫藥學會分別公布了“腸易激綜合征中醫診療指南”及“腸易激綜合征中醫診療共識意見”,IBS中藥治療研究文獻量達到了高峰。
從各時間段以及未來5年文獻量變化趨勢進行考察可知,1994—2013年4個時間段內文獻量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合文獻量年度變化情況,客觀地揭示了IBS中藥治療文獻量的整體增長趨勢。繼而運用一元線性回歸的統計學方法,預測未來5年內IBS中藥治療研究將不斷發展,相應的文獻量將持續增長。
3.2IBS中藥治療研究地區與單位分布不均衡從文獻地區分布來看,IBS中藥治療研究的范圍分布較廣,除臺、港、澳地區文獻未予收錄外,全國僅有西藏自治區未見文獻報道。通過對地區文獻量的考察,我們可以得知IBS中藥治療研究主要集中于江蘇、廣東、浙江、山東等東南沿海地區以及河南等中部省份,西部與東北地區的文獻量明顯較少。分析其原因,東南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較好,當地居民對自身健康比較關注,患病就診率高,科研投入力度也較大;中部地區人口密度大,當地居民的患病率高,同時地近京津地區,科研實力較強。提示IBS的中藥治療研究與地區經濟發展以及科研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
再考察研究單位與類型,我們可以得出IBS中藥治療研究以醫院為主體,其中高等醫學院校的附屬醫院依靠高校優越的科研資源成為主要研究單位,其次為高校、衛生院與研究所,一方面提示醫院以及基層衛生院越來越重視臨床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反映高校與研究所依然是科研重鎮,而臨床基地與科研單位合作開展研究工作的趨勢日趨明顯。
3.3IBS中藥治療研究核心作者與論文合著不突出本研究結果顯示IBS中藥治療研究的核心作者共21位,但核心作者的論文產量普遍較少,高產作者的缺失提示IBS中藥治療研究領域尚不穩定,研究不夠深入。通過對論文合著情況的統計,可以得出IBS中藥治療研究的合作程度整體呈上升趨勢,近5年合作程度明顯有所提升,但總體上合著率及合作度仍不足,提示IBS中藥治療研究的學科交叉程度與成果的質量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3.4基本形成了IBS中藥治療研究核心期刊群從期刊發文量來看,IBS中藥治療研究文獻主要刊載于中醫藥期刊上,其中以省級中醫藥雜志與高等中醫藥院校學報為主要發表陣地。根據高夫曼對布拉德定律的研究成果,計算并確定IBS中藥治療研究文獻主載于《河北中醫》等10種期刊,這些期刊形成了本研究領域的核心期刊群。通過對IBS中藥治療研究文獻類型進行統計,IBS不分型與IBS-D是IBS中藥治療研究的重點,IBS-C研究文獻較少,一方面提示IBS不同類型患病率可能存在差異,另一方面IBS的治療應重視辨病分不同亞型治療。
4、小結
本文綜合分析了1994—2013年IBS中藥治療研究相關文獻,深入探討了隱藏于統計量背后的客觀影響因素,并對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初步預測。近20年間IBS中藥治療研究的文獻量整體上呈增長趨勢,未來5年內文獻量仍將持續增長;主要研究單位集中在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及中部科研實力較強的省份,西部與東北部地區的科研工作隨著當地經濟的發展與科研水平的提高有望得到加強;核心作者群已初步形成但仍不穩定,缺乏高產作者及科研合作,提示相關研究尚不夠深入;論文刊載以省級中醫藥雜志為主要陣地,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專方治療方面,缺乏辨證論治的隨機對照試驗研究,高水平論文較少。
參考文獻:
[1]李敬華.中醫治療文獻質量評價方法及示范應用研究[D].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2009.
[2]王崇德.文獻計量學引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162-164,200-201.
[3]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39-143.
[4]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腸易激綜合征診治共識意見[J].中華消化雜志,2003,23\\(7\\):427.
[5]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胃腸動力學組.腸易激綜合征診斷和治療的共識意見\\(2007,長沙\\)[J].中華消化雜志,2008,28\\(1\\):38-40.
[6]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西醫疾病部分\\)[S].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103-106.
[7]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腸易激綜合征中醫診療共識意見[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0,25\\(7\\):1062-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