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 是一種無過量飲酒史、但與遺傳、環境、代謝應激相關性疾病,病理改變特征為肝實質細胞脂肪變性和脂質貯積。NAFLD 包括非酒精性單純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其相關肝硬化和肝細胞癌。隨著經濟不斷發展,我國 NAFLD 發病率不斷提高并呈低齡化發病趨勢,成為嚴重威脅人們身心健康的常見疾病,因此對其所造成的危害及防治應 當 引 起 高 度 重 視,加 強 對 其 研 究 十 分 重要。中醫并無 NAFLD 之病名,但根據其發病特點和臨床表現應屬“積聚”、“脅痛”、“脹滿”、“痰濁”、“黃疸”、“肥氣”、“瘕瘕”等的范疇。對 NAFLD進行證候學研究,有助于探討其中醫發病機制,以便更好地指導臨床治療。
1 資料與方法
1. 1 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來自2011 年3 月至2013 年2 月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的門診患者,共收集合格病例 155 例。
1. 2 診斷標準
依據中華醫學會肝臟病協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 2001 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診斷標準\\( 草案\\) ”: ①有乏力、肝區隱痛等癥狀,可伴有肝脾腫大、血脂高\\( 膽固醇≥5. 7 mmoL/L、三酰甘油≥1. 7 mmol / L\\) ; ②血清氨基轉移酶可升高,以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為主\\( ALT > 40 IU/L\\) ,可伴有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 AST\\) 升高; ③肝臟組織學有典型改變;④ B 超或 CT 等影像學表現符合診斷標準,臨床嚴重程度分為輕度、中度、重度。
具①、②和③或④任何一項即可診斷。
1. 3 納入標準
①符合脂肪肝的診斷標準; ②所有病例均為單純性脂肪肝; ③調查合作,病例資料完整準確,可靠性強。
1. 4 排除標準
①對自我癥狀敘述不清、調查不合作者或病例資料描寫記載不完整者; ②凡妊娠急性脂肪肝、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全胃腸外營養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藥物性肝病、糖尿病性脂肪肝及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以下簡稱冠心病\\) 和高血壓脂肪肝均予以排除。
1. 5 研究方法
采取橫斷面的方法,全面收集 NAFLD 患者中醫四診及相關資料,制定臨床證候調查表,記錄一般臨床資料和中醫四診所得癥狀資料、B 超或 CT 報告等,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 1 患者一般資料
患者年齡最大 71 歲,最小 15 歲,平均年齡 42. 5歲,年齡分布以 40 ~50 歲年齡組所占比例最大,占總例數 34. 2%,男女比例為 3. 07∶ 1,詳見表 1?!颈?】
2. 2 患者中醫證候分布情況
入選患者的中醫證侯研究結果顯示,中醫證侯依次為肝郁脾虛、痰濕內阻、痰瘀互結、肝腎不足和濕熱內蘊。詳見表 2、3?!颈?-3】
3 討論
NAFLD 最常見的病因有肥胖、營養失調、糖尿病、藥物中毒、妊娠、遺傳等,NAFLD 的發病機制目前還不十分清楚,1998 年 Day 和 James 提出的“二次打擊”是目前已知的主要機制。初次打擊主要指胰島素抵抗和脂質代謝紊亂所導致的肝細胞脂質沉積,形成單純性脂肪肝,二次打擊主要指各種原因所致的氧化應激及脂質過氧化損傷,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炎,進展為脂肪性肝纖維化和脂肪性肝硬化。由于 NAFLD 的病因和發病機制比較復雜,目前仍缺乏治療的特效藥物,常用的他汀類、貝特類、煙酸及衍生物等降血脂藥物,療效欠佳而且多存在不良反應。而如何發揮傳統醫學的優勢,逐漸成為脂肪肝研究的熱點。本研究發現,脾虛肝郁是 NAFLD 最常見的證候,痰濕是形成 FLD 的重要病理因素。從中醫臨床實踐發現,素體脾虛或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久之脾氣虛弱,水谷精微不布,聚而成痰濁,留駐血脈,瘀阻于肝脈而形成 NAFLD,或者肝氣失于條達,或因脾虛痰濕致土壅木郁,肝氣郁結,氣機阻滯,津液失于輸布,痰濕阻滯,血運失暢,使痰瘀互阻,痹阻于肝脈,形成 NAFLD。NAFLD 的病機特點是痰濁瘀阻于肝脈,“痰”貫穿 NAFLD 發病的始終,所以痰濕是形成 NAFLD 的重要病理因素。本研究所得出的NAFLD 證候分布規律也說明了這點。
綜上所述,脾虛肝郁是 NAFLD 最常見的證候,痰濕是形成 NAFLD 的重要病理因素,因此在臨床實踐中,治療上應通過健脾化痰利濕的方法,以更好地防治 NAFLD,保護好肝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