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是腦卒中后遺癥患者常見并發癥之一,此類患者多為高齡,基礎疾病多,因肢體障礙長期臥床,因吞咽困難易引起誤吸,常伴有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感染后易發展為重癥肺炎,死亡率高,治療難度大,社會經濟負擔重。筆者 2012 年 2 月至 2013年 8 月采用中西醫\\( 振動排痰機—腸內營養—中醫辨證\\) 三聯合治療痰熱腑實型腦卒中后遺癥患者社區獲得性肺炎,療效滿意,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病例來源于 2012 年 2 月至 2013 年 8月在本院中醫肺病科住院的腦卒中后遺癥患者,除外其他急、慢性呼吸系疾患或在慢性呼吸系疾患基礎上并發肺炎者,中醫辨證為痰熱腑實證。67 例患者均為院外感染發病,按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 34 例,男性 13 例,女性 21 例,年齡 43 ~101 歲,平均\\( 79. 67 ± 14. 12\\) ,缺血性卒中 28 例,出血性卒中 3 例,混合性卒中 3 例,高血壓病 21 例,糖尿病11 例,冠心病 8 例; 對照組 33 例,男性 12 例,女性 21例,年齡 56 ~101 歲,平均\\( 80. 87 ± 12. 57\\) ,缺血性卒中 30 例,出血性卒中 2 例,混合性卒中 1 例,高血壓病19 例,糖尿病 10 例,冠心病 9 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診斷標準
1. 2. 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 2006 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的診斷標準。1\\) 新近出現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癥狀加重,并出現膿性痰,伴或不伴胸痛。2\\) 發熱。3\\) 肺實變體征和\\( 或\\) 濕性啰音。4\\) WBC >10 × 109/ L 或 < 4 × 109/ L,伴或不伴核左移。5\\) 胸部 X線檢查顯示片狀、斑片狀浸潤性陰影或間質性改變,伴或不伴胸腔積液。以上 l\\) ~ 4\\) 項中任何一項加第 5\\)項,并除外肺結核、肺部腫瘤、非感染性肺間質性疾病、肺水腫、肺不張、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癥、肺血管炎等,可建立臨床診斷。
1. 2. 2 中醫診斷及辨證分型標準 參照 1993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制定的《中藥新藥風溫肺熱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華中醫藥學會 2008 年發布的《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病診療指南 ·中醫病證部分》和《中醫診斷學》擬定。痰熱腑實證,具有下述癥狀即可診斷。主癥: 咳嗽,咳痰黃稠而量多或帶血,發熱,便干便秘。次癥: 氣喘息粗,胸悶胸痛,口干咽燥,腹脹。舌脈: 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1. 3 入選標準 1\\) 既往有腦卒中病史,病程在 6 個月以上,有飲水嗆咳和/或長期臥床; 2\\) 符合西醫診斷標準及中醫辨證分型標準; 3\\) 年齡不限,性別不限。
1. 4 病例排除標準 1\\) 末次腦卒中病程在 6 個月內,未留任何后遺癥。2\\) 醫院獲得性肺炎。3\\) 入院 24 h內自動出院或死亡者。4\\) 病情未愈自動出院者。5\\) 活動性肺結核、HIV 陽性、器官移植術后、阻塞性肺炎等。
2、 治療與觀察方法
2. 1 治療方法
2. 1. 1 對照組 給予內科常規護理,積極治療原發病,采用西醫常規治療,主要包括: 對證支持治療如吸氧、體溫 >38℃給予退熱\\( 藥物或者物理降溫\\) 、補充液體,止咳、平喘,改善腦循環等。評估特定病原體的危險因素,抗菌藥物選擇根據《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 2006 年\\)及《卒中相關性肺炎診治中國專家共識》\\( 2010 年\\)。
2. 1. 2 試驗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重點運用以下方法: 1\\) 振動排痰機: 使用美國 G5 TherAssist 振動排痰機,基本治療頻率為15 ~35 CPS,20 min/次,2 次/d; 痰液黏稠者治療前可進行生理鹽水 4 mL + 氨溴索 30 mg霧化吸入以稀釋痰液; 對于無自主咳痰能力及昏迷的患者,治療前準備好吸痰設備,并在操作中隨時觀察患者的反應。2\\) 腸內營養支持: 通過鼻胃管進行腸內營養支持,并抬高床頭至 30 ~ 45 度,選用華瑞制藥公司生產的腸內乳劑 TPF - D\\( 瑞代\\) ,首次給予 500 mL,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逐漸加量,足量為 1 000 ~ 1 500mL,通過鼻胃管 24 h 持勻速滴注。3\\) 中醫治療: 星蔞承氣湯加味方口服或鼻飼,藥物組成: 全瓜蔞 30 g、生大黃 10 g、芒硝\\( 分沖\\) 10 g、膽南星 9 g、炙麻黃 8 g、生石膏\\( 先煎\\) 30 g、蘇子 10 g、杏仁 10 g、厚樸 10 g、紫苑10 g、白茅根 30 g、枇杷葉 10 g、生甘草 10 g,由中日友好醫院中藥煎藥室提供,200 mL/袋,1 袋/次,2 次/d。若大便已通,去芒硝,生大黃減量至 3 g。
2. 1. 3 療程 7 d 為 1 個療程,根據病情,可以連續 2個療程。
2. 2 觀察方法 1\\) 對主要癥狀\\( 咳嗽、痰色、痰量、胸痛、口干咽燥、腹脹便秘\\) 及體征\\( 體溫、呼吸頻率、肺部啰音\\) 進行記分; 分無、輕、中、重四級; 記分權重為0、2、4、6 分。分別于治療前后觀察并記錄。2\\) 記錄治療前后血常規、C - 反應蛋白\\( CRP\\) 、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胸部 X 線等。3\\) 記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2. 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資料采用 SPSS 17. 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用 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 ± 標準差\\(珋x ± s\\) 表示,兩組間比較用 t 檢驗,等級資料用非參數檢驗。以 P > 0. 05 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 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療效觀察
3. 1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 1993 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
指導原則\\( 第一輯\\) 風溫肺熱病及 2002 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療效判定標準。1\\) 痊愈: 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胸部 X 線片炎性反應全部吸收者,中醫證候積分減少≥95%。2\\) 顯效: 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胸部 X 線片炎性反應大部吸收者,中醫證候積分減少≥70%。3\\) 有效: 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胸部X 線片炎性反應部分吸收者,中醫證候積分減少 ≥30% 。4\\) 無效: 癥狀、體征均無改善或加重,胸部 X 線片炎性反應無明顯改變或擴大者,中醫證候積分減少不足 30%。
3. 2 治療結果
3. 2. 1 兩組治療后臨床總療效比較 臨床總有效率為痊愈 + 顯效 + 有效,試驗組總有效率為 94. 12%,對照組總有效率為 75. 76%,兩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 0. 05\\) ,表明試驗組療效優于對照組,見表 1。
3. 2. 2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指標比較 見表 2。兩組治療后各炎性反應指標均改善明顯\\( P < 0. 05\\) ,治療后兩組炎性反應指標改善程度相近\\( P > 0. 05\\) ,表明治療后兩組對炎性反應指標的療效相當。
3. 2. 3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見表 3。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治療后較治療前均明顯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 0. 05\\) ,試驗組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較對照組治療后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 05\\) ,提示試驗組療效優于對照組。同時兩組治療后單項癥狀積分比較,試驗組在咳嗽、咳痰\\( 痰色、痰量\\) ,尤其是腹脹便秘、口干咽燥癥狀優于對照組。
3. 2. 4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治療前后患者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檢查均未見異常。
4、 討論
2003 年由德國科隆大學附屬醫院 Hilker 等首先提出卒中相關性肺炎\\( 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 的概念,2010 年我國制定卒中相關性肺炎診治中國專家共識,近幾年國內開展了大量關于卒中相關性肺炎流行病學、發病機制、病原學等方面的研究,但多數研究人群為腦卒中急性期患者并發肺炎,多為醫院獲得性肺炎,而腦卒中后遺癥期并發肺炎的研究卻鮮有臨床報道。郭偉等認為卒中相關性肺炎不僅僅包括卒中急性期患者,根據系統評價只要吞咽功能障礙、肢體活動障礙\\( 長期臥床\\) 等存在,伴發肺炎者也應囊括。此類患者多為院外感染而發病,可歸類為腦卒中后遺癥患者社區獲得性肺炎,屬卒中相關性肺炎的一種。其臨床特點: 患者多為高齡,常伴有多種慢性疾病和重要器官功能減退,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減低,因肢體障礙長期臥床,因吞咽困難易引起誤吸,特別是消化道功能下降后,易引起營養吸收失衡,造成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狀況,同時,肺炎發生增加能量消耗,極易出現低蛋白血癥或加重貧血。營養不良可減弱呼吸肌強度,影響肺通氣功能,加之呼吸道機械屏障作用減弱,咳嗽反射靈敏度下降,自主排痰能力降低,加重肺炎狀態,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可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影響治療效果,增加病死率。因此在積極抗感染治療的同時,營養支持、排痰治療顯得尤為重要。有研究表明,腸內營養支持治療既可滿足機體需要,迅速提升免疫球蛋白,糾正負氮平衡,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控制炎性反應因子,改善貧血,又可以維持腸道屏障功能的完整性,防止腸道細菌及毒素易位,從而減輕炎性反應、防止多器官功能不全,有效提升治療好轉率。而振動排痰機,避免了手工叩背時力量的隨意性,痰液更易排出,而且相對徹底,患者臨床癥狀改善快,可明顯縮短住院時間和減少住院所需費用。
腦卒中后遺癥患者社區獲得性肺炎當屬中醫學“中風”“風溫肺熱”“咳嗽”等范疇,中醫學認為中風之后,臟腑虛損,功能失調,病邪稽留日久,正氣定必耗損,在正氣虧虛的基礎上,感受六淫外邪入里化熱,灼津煉液成痰,痰熱阻肺,肺失宣降,“肺與大腸相表里”,臟病及腑,腑氣不通,而成痰熱腑實之證。痰熱腑實證是腦卒中后遺癥患者社區獲得性肺炎常見證候類型,其臨床表現除咳嗽、咳黃痰、氣粗喘息外,還具有便干便秘,舌紅、苔黃膩,脈弦滑等特點。痰熱腑實證常見于腦卒中后遺癥患者社區獲得性肺炎的邪盛極期,往往對病情的轉歸和預后有著重要的影響一,病性特點為虛實夾雜,虛為其本,痰熱腑實為其標,根據“急則治其標”“治無緩法,速去其病則安”的原則,當以通腑化痰瀉熱為治療大法。星蔞承氣湯是王永炎院士創制的治療中風病痰熱腑實證的代表方劑,由全瓜蔞、膽南星、生大黃、芒硝組成,具有通腑化痰瀉熱的功效,近年來被寫入多部中醫高等教材并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筆者在星蔞承氣湯的基礎上,加用炙麻黃、杏仁、生石膏以清宣肺熱、止咳平喘,蘇子、枇杷葉、紫苑以降氣化痰,和胃通便,厚樸與生大黃、芒硝相配,加強行氣通腑之功,生甘草調和諸藥,配白茅根清熱解毒,諸藥合用,通腑化痰瀉熱之功更勝一籌?,F代中藥藥理學研究證實,大黃所含蒽醌類有致瀉、抗菌作用,對革蘭氏陽性、陰性菌均有效; 瓜蔞煎劑對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有抑制作用; 麻黃有平喘、止咳祛痰、抗過敏、解熱、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生石膏具有退熱作用; 杏仁中的苦杏仁油對球菌有抑制作用。說明本方具有抗炎、消除氣道炎性反應和改善肺臟通氣功能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治療后炎性反應指標比較療效相當\\( P >0. 05\\) ,但試驗組在臨床總療效、中醫證候積分療效比較上,都明顯優于對照組\\( P <0. 05\\) ,中醫單項癥狀療效比較,試驗組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咳嗽、咳痰\\( 痰色、痰量\\) ,腹脹便秘、口干咽燥??傊?,在抗感染的同時,中西醫\\( 振動排痰機—腸內營養—中醫辨證\\) 三聯合治療,可以提高對腦卒中后遺癥患者社區獲得性肺炎的療效,值得進一步研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