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具有氣流受限特征的可預防和治療的疾病,與肺部對煙霧等有害氣體或顆粒的異常炎癥反應有關,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颊叱37磸桶l作,急性加重,導致患者肺功能下降、死亡率增加以及生活質量下降。本研究通過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應用中醫穴位注射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觀察其療效及其對AECOPD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⑴2012年6月一2013年3月門診及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0PD\\)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最小45歲,最大79歲;病程10~25年。60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0例,對照組30例,治療期間無病人脫落及不良反應。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病情差異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⑵病例選取標準:納入標準:西醫診斷標準符合2002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
1.2研究方法:
⑴對照組常規抗感染、氧療、改善通氣等治療;治療組常規治療加用中醫穴位注射。采用5號注射器抽取黃芪注射液分別刺入患者雙側足三里,得氣后回抽無回血,注射黃芪注射液0.5ml,每日1次。兩組均治療2周;治療前后檢測患者CD3、IgA、IgG、IgM指標。
⑵主要試劑和儀器:本研究使用的雙色熒光抗體均是FITC/PE標記的鼠抗人的單克隆抗體\\(深圳達科為生物技術公司\\)。免疫功能指標IgG、IgM、IgA采用透射比濁法測定\\(試劑由伊利康生物技術公司\\)。
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1.5進行數據統計。計量資料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
2、結果
治療后治療組患者CD3、IgA、IgG、IgM較對照組升高明顯\\(△P<0.01\\)
3、討論
黃芪注射液為黃芪的提取物,含有活性較強的三萜皂甙、黃酮類、多糖類、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對心肌有正性肌力作用,能顯著增加心肌的收縮力、保護心肌細胞、提高心肌抗缺氧能力。中醫學認為人體足三里穴有調理脾胃、扶正培元、宣肺化痰的功能。穴位注射黃芪起到針刺的機械作用、藥物的藥性作用、穴位的開闔以及傳導作用。與西藥的專一性藥理機制相比,中醫藥療法的最大特點就是其作用的多靶點效應,其機制更復雜,而臨床作用也更豐富。呼吸道反復炎癥感染為COPD的臨床特點之一,而長期反復發作的氣道炎癥,最終導致不可逆的氣道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因此,通過提高機體免疫力、調節免疫水平及抗感染能力,就有可能有利于急性發作的AE-COPD患者的康復,延緩氣道功能障礙的發生。
T淋巴細胞是人體的主要免疫細胞,無論是體液免疫還是細胞免疫都離不開T淋巴細胞的參與,特別是細胞免疫系統,T淋巴細胞的作用格外突出。老年人免疫功能減退主要是細胞免疫功能減退,尤其是T淋巴細胞隨胸腺細胞數減少而減少。AECOPD伴或不伴呼衰的患者,其細胞免疫功能都受到損害,CD3是T細胞計數為成熟T細胞表面所特有,當免疫力降低時,CD3值下降。
同時免疫球蛋IgG,IgA,IgM是呼吸道最主要的防御成分,提高患者IgG,IgA,IgM的水平,使機體免疫力增強,可減輕氣道炎癥。我們的實驗顯示:本研究分別對兩組病人進行檢測,發現治療組CD3、IgA、IgG、IgM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AECOPD病人應用中醫穴位注射后能明顯增強病人機體的免疫功能。本研究既符合中醫學理論,又符合現代醫學對本病發病及治療的認識,藥證合拍、標本兼治,故獲效明顯,促進疾病的康復。中醫穴位注射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1,34\\(1\\):8—17.
[2]朱伯卿,戴瑞鴻,龔志銘等.黃芪注射液對心臟正性肌力作用的研究[J].上海中醫藥雜志,1987,21\\(1\\):47.
[3]南京中醫學院.針灸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78:64~65;228-289.
[4]羅 勇,韓鋒鋒,李強.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免疫狀態的研究[J].中國急救醫學,2010,3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