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T2DM\\)是一種常見的代謝性疾病,患者常因血糖過高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臨床上可出現多尿、煩渴、多飲、多食及消瘦等表現,嚴重者易發生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并發癥或血管、神經等的慢性并發癥。高尿酸血癥\\(HUA\\)是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泄減少所引起的一組疾病。
近年來高尿酸血癥的發病率明顯升高,且發病年齡提前,高尿酸血癥不僅是痛風和腎結石的前期病變,而且與血脂代謝紊亂、肥胖以及胰島素抵抗等疾病在遺傳和病理機制上有密切聯系,故成為2型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危險因素和預告因子而引起人們重視。導師裴瑞霞主任醫師以四妙勇安湯為基礎方,創制銀花痛風顆粒,以清熱解毒、活血消腫、通絡止痛為大法,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癥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52例患者均為2010年01月至2012年10月期間于西安市中醫醫院內分泌科門診及住院就診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癥患者,治療組中男16例,女10例,脫落0例;年齡25~64歲,平均46.1歲;病程10個月至7年,平均病程5.91年;其中合并高脂血癥13例,合并高血壓病9例,合并肥胖16例;病變部位:拇指關節5例,跖趾關節11例,足踝關節9例,掌指關節2例。對照組中男13例,女13例,脫落0例;年齡27~65歲,平均45.9歲;病程5個月至8年,平均病程5.43年;合并高脂血癥10例,合并高血壓病10例,合并肥胖13例;病變部位:拇指關節4例,跖趾關節9例,足踝關節10例,掌指關節4例。2組間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符合《常見疾病的診斷與療效判定\\(標準\\)》中的診斷標準。①癥狀:突發關節劇痛,夜間為甚,遇冷則舒,活動困難,病變關節紅腫灼熱、觸痛、拒按的典型關節炎發作表現,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數;②誘發因素:暴飲暴食、酗酒、過度疲勞、精神緊張;③家族遺傳史;④好發年齡:40歲以上,形體肥胖,與飲食及體質有密切關系,男性多于女性;⑤血尿酸、尿尿酸增高。
1.3 排除標準
排除:①繼發性腎臟病、血液病等引起的高尿酸者;②合并有心腦腎造血系統嚴重原發病、精神病以及惡性腫瘤者。
1.4 治療方法
患者維持原有的基礎治療,如降壓、降糖藥的應用,并給予飲食及生活方式指導。
治療組患者服用銀花痛風顆粒{西安市中醫醫院制劑室-陜藥管制字[2001]第1711號,金銀花、玄參、當歸、甘草、生地黃、白芍等},1袋/次,2次/d,沖服。對照組患者服用苯溴馬隆片\\(立加利仙,昆山龍燈瑞迪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31022127\\)50mg,1次/d,早餐后服用;碳酸氫鈉片\\(上海黃海制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1g,3次/d,口服。2組患者均治療7天為1個療程,持續治療14天共2個療程。治療期間囑患者低嘌呤飲食,控制肉食并禁酒限煙,多喝開水,入院前、入院1周、入院第2周檢查血尿酸、尿尿酸,并監測每日血糖、血壓,用藥前后查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
1.5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藥新藥治療痛風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并結合臨床實際,設立顯效、有效、無效等3個級別。
經治療后患者癥狀明顯緩解,血尿酸及尿尿酸數值減少超過75%或正常屬顯效;治療后癥狀減輕,血尿酸及尿尿酸數值減少介于50%~75%或高于正常值上限屬有效;治療后患者癥狀無明顯改善,血尿酸及尿尿酸數值減少小于25%者屬無效。
1.6 統計學方法
數據使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變化情況
2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變化情況見表1。
2.2 臨床療效
2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結果見表2。
2.3 毒副作用觀察
用藥過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用藥后未發現白細胞下降及肝功能異常。
3 討論
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發病的生化基礎,但僅5%~12%的高尿酸血癥最終發展為痛風。尿酸濃度越高,持續時間越長,發生腎損害和尿路結石等的機會越多。故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高尿酸血癥與代謝紊亂的密切聯系,并發現多伴有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腦血管病。近年來人們認為,高尿酸血癥與X綜合征\\(胰島素抵抗綜合征\\)密切相關,其心腦血管危險因素大大增加。在臨床中越來越多證據表明高尿酸血癥與2型糖尿病可能有著共同的發病基礎,且高尿酸血癥可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謝紊亂,加速并發癥的出現,故積極治療高尿酸血癥對改善糖代謝異常、延緩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有重要意義。
治療本病的西藥可分為抑制尿酸生成和促進尿酸排泄等藥,如別嘌醇、丙磺舒、痛風利仙等,但西藥治療高尿酸血癥及痛風有諸多不足之處,如副作用大,緩解期短,易復發等。因此在整體觀和辨證施治思想指導下的中醫藥,在高尿酸血癥的治療中具有獨特優勢,既能解決疼痛等不適,又能減輕西藥治療的毒副作用。
2型糖尿病屬中醫“消渴”范疇,多由先天稟賦不足,兼素體陰虛,加之后天飲食失節、勞欲過度、情志失常而致。中醫本無高尿酸血癥、痛風等病名,但對高尿酸血癥引發的痛風卻早有論述。中醫古代醫家對痛風的認識可以追溯到《黃帝內經》,屬“痹證”范疇。
如《靈樞·賊風》篇云:“……所傷,于濕氣藏于血脈之中,分肉之間,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墮墜……飲食不適,寒溫不時……氣血凝結,與故邪相襲,則為寒痹……雖不遇賊風邪氣,必有因加而發焉?!毕?、痹證的發病均由于先天稟賦不足,后天飲食失節,加之外感風、寒、濕、熱之邪浸淫人體經絡血肉而致,亦或勞倦等終致肝、脾、腎和三焦氣化功能失調,氣機不利,運化失司,釀濕生濁成毒,羈留體內,流注關節、筋脈而發為痹痛。病理特點為濕熱夾雜,本虛標實。根據紅腫熱痛,功能受限等臨床表現,在治療過程中應清熱解毒、活血消腫、通絡止痛。銀花痛風顆粒以四妙勇安湯為基礎方,君以大劑金銀花清熱解毒,輔玄參、當歸清熱涼血、瀉火解毒、補血活血;佐生地黃、生山藥、炒白術、砂仁、川芎、白芍,其中生地黃、生山藥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炒白術、砂仁健脾燥濕、化濕行氣,川芎、白芍養血活血、緩急止痛;甘草為使,調和諸藥。
臨床研究發現銀花痛風顆粒不但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尿酸、尿尿酸水平,并有效預防或減少痛風急性發作;而西藥苯溴馬隆\\(立加利仙\\)、碳酸氫鈉片降尿酸、堿化尿液的作用明顯,但在緩解癥狀等方面與銀花痛風顆粒比較不明顯。然而銀花痛風顆粒對納差、腰酸腰痛等癥狀改善并不明顯。提示方藥中健脾、強腰、健腎之力不足,故在今后的臨床治療中應注意辨證加減施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銀花痛風顆粒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癥療效好,有簡、便、廉、驗等諸多優點,可在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