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損傷是指由于過量飲酒導致的肝臟損傷,是臨床常見的肝病之一。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纖維化及酒精性肝硬變,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并且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轉變,酒精性肝病的發病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我國的酒精性肝損傷引起的酒精性肝病已成為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F代醫學治療本病主要以戒酒、營養支持及預防并發癥為主,目前尚無特效藥物。因此,尋找一種安全有效的解酒保肝藥物已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
本文研究的藥物益肝顆粒是本院院內制劑,通過檢測血清γ-谷氨酰轉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轉氨酶\\(AST\\)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肝組織勻漿中測定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觀察益肝顆粒對酒精性肝損傷大鼠模型是否具有保護作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實驗
動物選用健康SD大鼠50只,雌雄各半,體重\\(200±20\\)g,SPF級,由遼寧長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動物許可證號:SCXK2010-0001。
1.1.2 實驗藥物
茵梔黃顆粒,山東魯南厚普制藥有限公司,藥物組成:茵陳、梔子、黃芩、金銀花。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30028;益肝顆粒,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制備,藥物組成:茵陳、大黃、赤芍、茯苓、五味子。批準文號:遼藥制字Z05010122。
1.2 方法
1.2.1 動物分組
大鼠適應性喂養7d后,以適應實驗室環境,尾靜脈采血,檢測血清ALT、AST水平,以排除非健康因素的影響。根據體重將符合條件的大鼠隨機分為正常組、模型組、益肝顆粒低劑量組、益肝顆粒高劑量組、茵梔黃顆粒組,各10只。
1.2.2 動物造模方法
采用白酒灌胃法復制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損傷模型,造模與給藥同時進行。正常組給予蒸餾水等量灌胃。模型組給予56度白酒7ml/\\(kg·次\\),2次/d,時間間隔4h,第1次白酒灌胃1h后給予蒸餾水等量灌胃。益肝顆粒低劑量組給予56度白酒7ml/\\(kg·次\\),2次/d,時間間隔4h。第1次白酒灌胃1h后給予濃度為0.39g/ml益肝顆粒水溶液,7ml/\\(kg·次\\),1次/d。益肝顆粒高劑量組給予56度白酒7ml/\\(kg·次\\),2次/d,時間間隔4h。第1次白酒灌胃1h后給予濃度為0.78g/ml益肝顆粒水溶液,7ml/\\(kg·次\\),1次/d。茵梔黃顆粒組給予56度白酒7ml/\\(kg·次\\),2次/d,時間間隔4h。第1次白酒灌胃1h后給予濃度為0.012g/ml的茵梔黃顆粒水溶液,7ml/\\(kg·次\\),1次/d。實驗時間持續28d,第29天處死動物取材。
1.2.3 指標檢測實驗
各組分別于第29天取材,取材前一天各組實驗大鼠禁食不禁水12h,大鼠腹腔麻醉后,剖開腹腔,腹主動脈取血4ml,所得血清按試劑盒說明測定血清ALT、AST、GGT水平。采用免疫放射法測定TNF-α水平。摘取肝臟進行組織勻漿,檢測肝組織勻漿中MDA、SOD活性。
1.3 統計學處理方法
統計數據應用SPSS15.0統計軟件,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以x珚±s表示。
2 結果
2.1 各組大鼠一般情況
正常組大鼠皮毛光澤,行動靈活,食量及大便正常。模型組及各用藥組大鼠灌服酒精后,開始呼吸心跳加快,活躍興奮,約5~10min出現行走不穩,動作遲緩,甚者醉倒,約1h恢復常態;益肝顆粒高、低劑量組飲食基本接近正常組,毛色暗淡,毛質柔軟潔凈,恢復常態時間相對較短,大便有時不成形;茵梔黃顆粒組大鼠灌胃后出現醉酒狀態,精神狀態基本正常,毛色欠光澤,飲食、二便基本正常。實驗過程中,模型組1只大鼠因灌胃誤嗆入肺而導致死亡。
2.2 各組大鼠血清ALT、AST、GGT及TNF-α水平的比較結果見表1
2.3 各組大鼠肝組織MDA、SOD活性的比較結果見表2
3 討論
酒精性肝損傷在祖國醫學中歸屬于“脅痛”“酒癖”“酒疸”“肝著”等范疇,飲酒過度,損傷肝臟是其根本原因,氣滯、痰阻、水停、血瘀、陰陽虛損等為疾病發展過程中不同的病理階段,王肯堂《證治準繩》認為:“酒之為物,氣熱而質濕”,少量飲酒可以驅寒散邪,舒筋活血,而長期過量飲酒,就會使濕熱瘀積體內,形成濕熱毒邪,日久可以損傷肝、脾、腎三臟。
本病病位在肝,病機為脾失健運、肝失疏泄,氣血痰瘀結于脅下。濕熱因素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起關鍵作用。清熱利濕是治療疾病的根本。益肝顆粒由茵陳、大黃、赤芍、茯苓、五味子組成,具有疏肝利膽,清熱利濕作用,其中茵陳為君藥,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茵陳具有保護肝細胞膜,促進肝細胞再生,改善肝臟微循環,增加肝臟解毒功效,同時茵陳還具有利膽和調節免疫的作用。大黃為臣,大黃具有瀉下、解毒、涼血、活血、退黃等功效,可以阻斷TNF-α對肝細胞 毒性作用,改善肝臟微循環,增加肝臟 血流量。同時大黃清熱瀉下,蕩滌腸胃,可以加速酒精排出體外,減少酒精在體內的吸收,與茵陳合用可以治療濕熱蘊結之證。茯苓、赤芍、五味子共為佐藥,茯苓可以利水滲濕,健脾寧心,脾健則濕化。同時體現了中醫“見肝之病,當先實脾”觀點。赤芍涼血活血,化瘀止痛,柔肝軟堅,可以減低血小板聚集,降低瘦素水平、改善胰島素抵抗。五味子酸甘化陰入肝血,清利濕熱而不傷陰,可以顯著降低酒精性肝損傷所引起的ALT、AST活性,抑制MDA的升高,減輕酒精對肝臟的損傷。
TNF-α是體內重要的致炎因子,主要位于肝細胞的胞質內,安紅姬等研究發現在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損傷模型組不同階段,TNF-α表達的強度均高于對照組;ALT、AST是體內重要的肝酶,存在于肝細胞質內,在肝細胞受到破壞時,體內ALT、AST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是肝細胞損傷的最敏感的指標;MDA是參與氧化應激反應的相關因子,MDA的含量體現的是肝臟脂質過氧化水平;SOD是清除氧自由基的因子,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細胞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通過本研究發現,益肝顆??梢詼p少AST釋放,降低ALT、GGT的生成;維持肝臟促氧化系統與抗氧化系統的動態平衡,減少脂質過氧化反應的發生,減少MDA的含量,降低肝臟內氧自由基水平,增加肝臟內SOD活性,提高其含量,加速清除氧自由基;益肝顆??梢詼p少內毒素的產生,阻斷TNF-α的生成,減輕由于TNF-α釋放激起的一系列炎性反應,從而減少細胞脂肪變性,減少肝臟細胞壞死,降低肝細胞炎性浸潤,起到防治酒精性肝損傷的目的。說明益肝顆粒對酒精引起的肝損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其作用優于茵梔黃顆粒組。
其中,益肝顆粒高劑量組效果最佳,提示本藥治療效果與劑量具有一定相關性。
參考文獻
[1] 魯曉嵐,陶明,羅金燕,等.飲酒與肝病流行病學調查[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2,10\\(6\\):467-468.
[2] 李忠.27例脂肪肝的中醫論治[J].青海醫藥雜志,2008,38\\(9\\):84-85.
[3] 孟繁欽,吳宜艷,雷濤,等.茵陳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進展[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09,30\\(1\\):46-48.
[4] 覃雪英.大黃治療重型肝炎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右江醫學,2010,38\\(1\\):86-88.
[5] 趙文霞,段榮章,苗明三,等.赤芍對大鼠脂肪肝模型胰島素抵抗及瘦素影響的實驗研究 [J].四川中醫,2005,23\\(9\\):33-34.
[6] 孟憲軍,鄧靜,朱力杰,等.北五味子藤莖總三萜對小鼠酒精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J].食品科學,2002,10\\(6\\):467-468.
[7] 安紅姬,金武丕.TNF-α和NF-κB基因在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損傷中的表達及意義義[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1,21\\(18\\):2082-2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