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塞是目前臨床上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最大的三種疾病之一。我國腦梗塞患者的發病率非常高,近年來隨著臨床診斷和治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由于腦梗塞而死亡的患者人數明顯減少,但患者的致殘率卻仍然居高不下,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了非常沉重的負擔。本研究對腦梗塞患者應用中醫綜合康復療法治療的效果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腦梗塞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43例。
對照組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患者年齡42~87歲,平均年齡\\(64.8±1.4\\)歲,腦梗塞發病時間1~18h,平均發病時間\\(5.3±0.5\\)h;治療組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患者年齡44~83歲,平均年齡\\(64.6±1.3\\)歲,腦梗塞發病時間1~16h,平均發病時間\\(5.5±0.4\\)h。兩組患者上述三項自然指標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治療方式
進行現代醫學康復治療,具體措施:保持良好體位;床上四肢關節運動;變化體位;平衡感訓練;步態與臺階訓練;ADL能力訓練。
1.2.2治療組治療方式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中醫綜合康復治療,具體內容:通過辨證施治方式選擇合適的中藥方劑治療;中醫針灸療法;中醫推拿按摩療法;中醫運動療法。
1.3觀察指標
選擇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ADL評分和神經缺損評分的改善幅度、腦神經功能恢復正常時間、臨床治療總時間、用藥期間不良反應、腦梗塞疾病治療效果、治療后腦梗塞病情再次復發率等指標進行對比研究。
1.4治療效果評價方法
基本痊愈:神經功能評分的減少幅度超過90%;顯效:神經功能評分的減少幅度超過45%,但沒有達到90%;有效:神經功能評分的減少幅度超過18%,但沒有達到45%;無效:神經功能評分的減少幅度沒有達到18%,或進一步增加,或病情惡化發展,或患者死亡。
1.5數據處理
所得全部研究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加減標準差\\(珚x±s\\)形式表示,并進行t檢驗,對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如果兩組數據比較P值小于0.05,則認為兩組數據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ADL評分和神經缺損評分改善幅度比較
對照組應用現代醫學康復療法治療前ADL評分為\\(38.16±3.52\\),治療后ADL評分\\(58.72±4.19\\),該項指標組內差異顯著\\(P<0.05\\);治療前神經缺損評分為\\(31.27±1.34\\),治療后神經缺損評分為\\(24.51±1.36\\),該項指標組內差異顯著\\(P<0.05\\)。治療組應用中醫綜合康復療法治療前ADL評分為\\(37.58±4.13\\),治療后ADL評分為\\(72.39±3.75\\),該項指標組內差異顯著\\(P<0.05\\);治療前神經缺損評分為\\(32.08±1.52\\),治療后神經缺損評分為\\(17.93±1.45\\),該項指標組內差異顯著\\(P<0.05\\)。兩組患者上述兩項觀察指標治療前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2.2兩組腦神經功能恢復正常時間和臨床治療總時間比較
對照組應用現代醫學康復療法治療\\(10.73±2.48\\)天后患者的腦神經功能恢復正常,臨床治療方案共計實施\\(14.26±2.51\\)天;治療組應用中醫綜合康復療法治療\\(6.38±1.96\\)天后患者的腦神經功能恢復正常,臨床治療方案共計實施\\(11.03±2.14\\)天。兩組患者腦神經功能恢復正常時間和臨床治療總時間兩項觀察指標組間差異顯著\\(P<0.05\\)。
2.3腦梗塞疾病治療效果
對照組采用現代醫學康復療法治療后腦梗塞病情控制總有效率為69.8%;治療組應用中醫綜合康復療法治療后腦梗塞病情控制總有效率為90.7%。兩組比較組間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2.4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和腦梗塞病情復發情況
采用現代醫學康復療法治療期間有10例對照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比例達到23.3%;采用中醫綜合康復療法治療期間有2例對照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比例達到4.6%。對照組治療結束后有13例腦梗塞病情復發,復發率為30.2%;治療組治療結束后有2例腦梗塞病情復發,復發率為4.6%。兩組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和腦梗塞病情復發情況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對腦梗塞患者在病情恢復階段實施中醫綜合康復療法可對其機體和神經功能的恢復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國傳統醫學中的中藥、針灸、推拿等治療方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本身就可以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顯著改善。中醫學理論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脾胃的生理功能對疾病的康復有很大的幫助,因此中藥治療過程中應該主要根據患者的實際身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方劑進行治療,針灸可對患側的血液循環起到促進作用,防止肌肉和關節發生萎縮,使并發癥發生率降低,從而對患者預后進行改善。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0,29\\(16\\):379-380.
[2]中華醫學會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9,29\\(16\\):382-383.
[3]南曉強.銀杏達莫射液治療2型糖尿病并發冠心病39例[J].陜西中醫,2009,28\\(12\\):176-177.
[4]廣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內科心血管組.幾種心血管疾病的血液流變學探討活血化淤資料選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224-225.
[5]田風軍,陳亞麗,何秀月,等.黃芪注射液治療心力衰竭療效觀察[J].河北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1\\(1\\):145.
[6]武繼彪,任麗,張若英.紅花耔油對鵪鶉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的預防作用[J].時珍國醫國藥,2010,7\\(1\\):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