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屬于中醫學脫疽范疇。 《靈樞·癰疽》云:“發于足趾(指)名曰脫疽,其狀赤黑,死不治。 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斬之,不則死矣?!庇衷疲骸盃I衛稽留于經脈之中,則血泣而不行,不行則衛氣從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氣血不行,肢端失于溫養,而遂發本病,或因寒氣化為熱,熱勝則腐肉,肉腐則為膿,膿不瀉則爛筋。 筋爛則傷骨,骨傷則髓消……血枯空虛,則筋骨肌肉不相榮,經脈敗漏,熏于五臟,臟傷故死矣?!?br>
1 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機
唐英認為,糖尿病足是本虛標實之證,本虛為氣、血、陰、陽虛損,標實為瘀血、濕熱、熱毒、寒濕等病理產物阻滯經脈。 消渴日久,氣陰兩虛,氣虛則血運乏力,血液凝滯致瘀;陰虛生熱灼傷脈絡,血溢脈外為瘀。 瘀血阻絡,或久病陰損及陽,可致陰陽兩虛,陽虛寒凝,均可致血行不暢,肢體失養。 關曉宏等認為,糖尿病足的主要病機為:氣陰虧虛、瘀血阻絡、外感濕熱。 奚九一認為,本病乃高年肝腎漸衰,久消氣陰內耗,氣不化濕,陰不養筋,日久筋損腐毒而為疽。 張曉梅等認為,糖尿病基本病機為氣虛陰虧燥熱,病久則灼血而致血瘀,瘀血阻滯脈絡,陽氣不達四末以溫煦肌肉、筋脈,以致趾端陰寒凝滯,發為壞疽。 施郁川等認為,本病主要為氣陰兩虛,血脈瘀塞,肢端失養,邪毒乘之而發病,屬本虛標實。 以氣陰兩虛為本,瘀血熱毒為標,氣虛血瘀,陽氣不達為關鍵。 賈文華認為,糖尿病足病變的發展趨勢按氣陰兩虛、氣虛血瘀、濕熱壅盛的順序遞增。 潘保華等認為,其發病之根本為脾腎兩虛、氣血凝滯、經絡阻隔、陽虛血瘀。 許樟榮等采用分類分期辨證為主的綜合療法治療糖尿病足,認為本病早期氣陰兩虛,脈絡不和,中期氣血虧虛,濕毒內蘊,晚期肝腎陰虛,痰阻血瘀。
2 糖尿病足的辨證分期治療
2.1 早期氣陰兩虛、脈絡不和兼瘀型 張井芬
根據消渴(糖尿?。┰\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標準治療糖尿病足,指出氣陰兩虛、精傷血瘀證,治以益氣養陰、托毒生肌,兼以活血。 方用內脫生肌散加減(生黃芪、甘草、天花粉、白芍、丹參、乳香、沒藥、白及、熟地黃、當歸、雞內金、土鱉蟲、白斂)治療 20 例,顯效 17 例,有效 2 例,無效 1 例,總有效率 95%。 謝文秀等用活血助氣、滋陰通脈法(赤芍、澤瀉、當歸、紅花、黨參、石斛、蘇木、芡實、茯苓、生黃芪、生牡蠣、金銀花),酌情用四妙勇安湯加減,治療 16 例,14 例保存了肢體并能走路活動,2 例發生骨髓炎,予以截肢。 朱章志等以補氣滋陰、通陽活血法(黃芪、桃仁、熟地黃、玄參、白芍、當歸、虎杖、知母、牛膝)酌情加減,配用復方丹參注射液靜脈點滴,治療 14 例,潰瘍愈合者 11 例,3 例轉手術截肢治療。 唐祖宣等用養陰清熱、益氣化瘀法(生地黃、山茱萸、山藥、牡丹皮、茯苓、澤瀉、知母、黃柏、薏苡仁、蒼術、金銀花、玄參、當歸、黃芪)治療,渴甚加麥冬、石膏;善饑者加人參;心煩失眠者加炒酸棗仁;濕性壞疽加蒲公英、連翹;干性壞疽加水蛭,桃仁、紅花,共治療 30 例,臨床治愈 13 例,顯著好轉 9 例,好轉 6 例,無效 2 例,總有效率 93.3%。 梁少華以補氣養陰、活血生肌法(黨參、黃芪、山藥、白術、茯苓、熟地黃、山茱萸、牡丹皮、赤芍、甘草)治療 28 例,結果治愈 18 例,好轉 8 例,無效 2 例,總有效率 92.8%。
奚九一予以益氣養陰、調補氣血、滌痰活血通脈,可選用黃芪、制何首烏、當歸、生地黃、黨參、白術、雞血藤等為主,痰瘀阻滯脈道重者,可加僵蠶、蜈蚣、全蝎、土鱉蟲、水蛭、穿山甲等蟲類藥物。 李曉莉等指出氣陰兩虛、絡脈不和型方藥:生黃芪、生地黃、麥冬、黨參、牡丹皮、赤芍、桃仁、丹參、地龍。 周文衛等以益氣養陰、活血通絡為治則,用足靈 3 號方(生黃芪、炙甘草、赤芍、天冬、麥冬、黨參、炒白芍、制黃精、益母草、制大黃),取得滿意療效。
2.2 中 期氣血虧虛 、濕毒內蘊型
奚九一認為,此期乃氣陰不足為本,濕熱下注為標,濕邪外侵為之變。 故臨床上以益氣養陰、清熱利濕解毒為主,其應用基本方為:黃芪、黃精、山藥、天冬、麥冬、田基黃、垂盆草各 30 g,懷牛膝、重樓各 15 g,甘草 4 g。 加減:
膿性分泌物多、氣穢,加虎杖 15 g,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各 20 g,車前子 30 g:足部潮紅熱,加生地黃20 g,牡丹皮 15 g,紫草 30 g,生石膏 45~100 g;肢體缺血明顯(合并肢體動脈硬化癥),加豨薟草、生牡蠣各 30 g,海藻 15 g。 并反對過早過多地使用活血化瘀藥物,認為過早、過多使用活血化瘀藥物,非但無效,卻會加重感染擴散和組織的壞死,奚九一認為:病程中(尤其是早、中期)以濕熱毒邪為標,雖有瘀證,也不得化瘀,因瘀由濕熱毒邪阻滯經絡而生,故強通血脈,反致濕毒彌漫,瘀證更盛。 林海燕指出,火熱與痰濕結合型的應當以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為主,應用四妙勇安湯加味,臨床應用獲得良好療效。 本方由金銀花、玄參、當歸、赤芍、川牛膝、黃柏、黃芩、梔子、連翹、蒼術、防己、紫草、甘草、紅花、木通等組成。
李江用益氣活血清熱解毒中藥(黃芪 30 g、丹參 30 g、當歸 15 g、桂枝 12 g、川芎 12 g、川牛膝 15 g、金銀花 30 g、連翹 12 g、牡丹皮 10 g、赤芍 10 g)治療30 例,顯效 17 例,有效 11 例,無效 2 例,總 有效率93.3%。 王自輝以清熱解毒、活血通絡為主,方用四妙勇安湯合蟲類散加減:金銀花 30 g,蒲公英 30 g,當歸 20 g,玄參 20 g,紫花地丁 15 g,牛膝 15 g,大黃6 g,甘草 6 g,上藥水煎取汁 500 mL,分早晚兩次服用;全蝎 60 g,蜈蚣 60 g,水蛭 60 g,地龍 60 g,上藥焙干研粉,用湯藥沖服,或裝膠囊吞服,每日 6~9 g,分兩次。 共觀察了 30 例,結果治愈 15 例,顯效 12例,有效 2 例,總有效率 96.67%。 實驗結果證實了清熱解毒、活血通絡法治療糖尿病足的臨床療效。陳柏楠等用四妙活血湯加味,兼服四蟲片、活血通脈片、通脈安等,治療 82 例,總有效率為 85.37%。 劉惠敏用四蟲散(水蛭、虻蟲、 蟲、地龍,以 3∶1∶1∶4 之比例研細末)合四妙勇安湯加減,配合西藥低分子右旋糖酐、磷酸川芎嗪、復方丹參液、蝮蛇抗栓酶等,共治療 14 例,其中治愈 12 例,好轉 1 例,截肢 1 例,取得較好療效。
2.3 晚期氣血陰陽俱虛型 董振華等
認為,糖尿病壞疽患者血管痙攣、閉塞,引起肢體血液循環障礙,患肢呈蒼白、怕冷,脹痛、劇痛和肌肉抽動,皮膚有瘀點、瘀斑等癥狀,則皆因氣陰兩傷、陽氣不足、寒濕入絡、血瘀不暢所致。加溫陽通絡之藥,陽氣通暢,寒濕消散則血流暢行,因此用溫陽通絡法治療,常用方劑如四妙勇安湯、陽和湯等,所用藥物如川芎、黃芪、黨參、附子、威靈仙、桂枝、獨活、羌活、鹿角霜、麻黃、白芥子、懷牛膝、細辛等。 藥理實驗證實,許多溫陽通絡藥有明顯的擴張末梢血管、改善微循環以及止痛的療效。 張月珍等根據辨證論證,瘀血阻絡型給予補陽還五湯或血府逐瘀湯加減,陽虛寒盛型給予陽和湯加減,氣血兩虛型給予八珍湯,治療 30例,總有效率 93.3%。 都賓賓等根據辨證,血脈瘀阻型予四妙勇安湯加減,氣血兩虛型予四物湯合人參養榮湯加減,寒濕阻絡型予陽和湯加減,同時配合西醫對癥治療亦取得了較好療效。 張井芬辨證論治,寒凝血瘀、脈絡瘀阻證,治以益氣溫陽、活血通脈,方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黃芪 30 g,桂枝 10 g,白芍 10 g,丹參 30 g,水蛭 10 g,制附子 10 g,當歸10 g,川牛膝 15 g,川芎 15 g,紅花 10 g,蘇木 10 g,土鱉蟲 10 g)治療 20 例,顯效 17 例,有效 2 例,無效 1例,總有效率 95%。 劉奎增等肝腎陰虛型、痰阻血癖型用六味地黃丸加減;脾腎陽虛、經脈不通型用右歸丸加減,取得了較好治療。姚沛雨根據劉學勤的經驗,總結糖尿病足恢復期治以益氣養血、托腐生肌,藥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合八珍湯加減:生黃芪 50 g,黨參、茯苓各 30 g,桂枝、當歸、白芍各 12 g,白術、熟地黃、天花粉各 15 g,川芎、白及各 9 g,陳皮、炙甘草各 6 g,雞血藤 30 g,兼腰膝酸軟、低熱盜汗加枸杞子、女貞子、補骨脂 15 g,龜板 30 g。 兼形寒怕冷、小便清長者加肉桂 6 g,淫羊藿、鹿角膠各 15 g,痛甚加乳香、沒藥各 15 g,效果良好。
3 討論
從近年的文獻來看,糖尿病足的治療注重分期及辨證論治,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但糖尿病足的中醫臨床研究仍存在幾個問題:①糖尿病足的發病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闡明;②雖然氣陰虧虛、外感濕熱、瘀血阻絡是病變過程的基本病機,補氣養陰、清熱利濕、活血化瘀已為多數醫師所接受,但由于糖尿病足臨床表現多樣,迄今尚未建立統一的辨證標準;③缺乏統一的療效判斷標準,不同作者報道的療效之間缺乏可比性。 結合現代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研究方法,進行隨機、盲法、對照、多中心、大樣本的研究,統一診斷、 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定標準并進一步闡明糖尿病足的發病機制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 唐英. 中醫藥治療糖尿病壞疽的思路與方法[J].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1,2(4):70.
[2] 關曉宏,劉德輝,朱西娥,等. 影響糖尿病足壞疽愈合的因素及對策[J]. 中國糖尿病雜志,2000,8(2):118.
[3] 奚九一. 糖尿病足肌腱性壞死癥(筋疽)的臨床研究[J]. 上海中醫藥雜志,1996,30(5):124.
[4] 張 曉梅 ,郭聿琪 ,肖培新. 糖尿病足治療體會 [J]. 山 東中醫雜志,1997,16(8):353.
[5] 施郁川,張小卿. 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足 56 例 臨床觀察 [J].實用中西醫結合雜志,1998,11(4):343.
[6] 賈 文華. 中醫治療糖尿病性肢端壞疽的臨床研究 [J]. 中 醫雜志,1997,7(6):552-553.
[7] 潘保華,楊慶云,李蓉. 溫經活血法治療糖尿病并發壞疽[J]. 中醫研究,1993,6(3):27.
[8] 許樟榮,王玉珍,王先從,等. 糖尿病慢性并發癥與糖尿病治療關系的調查[J]. 中華醫學雜志,1997,77(2):119-122.
[9] 張井芬. 綜合療法治療糖尿病足 20 例[J].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24(5):518.。
[10] 謝文秀,屈國云,伍漢文,等. 糖 尿病足 16 例中西醫結合治療分析[J]. 中西醫結合雜志,1990,10(9)∶554.
[11] 朱章志,熊曼琪. 益氣養陰活血通脈法為主治療糖尿病足的體會[J]. 中國醫藥學報,1996,11(1)∶34-36.
[12] 唐祖宣,王云恒,高華林,等. 30 例消渴脫疽治療前后的微循環變化和臨床療效觀察[J]. 上海中醫藥雜志,1987(9):8-9.
[13] 梁少華. 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壞疽早中期改變 30 例[J]. 濱州醫學院學報,2006,29(4):292-293.
[14] 奚九一. 糖尿病足的中醫藥治療 [J]. 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 ,2004,4(17):3772-3773.
[15] 李曉莉,王民山. 糖尿病足的中西醫結合治療[J]. 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2006,13(4):49-50.
[16] 周文衛,王薇萍,吳以洪. 辨證治療糖尿病足的體會 [J]. 浙 江中醫雜志,1999,34(5):211.
[17] 吳寅,王璐. 奚九一治療耱尿病壞疽經驗介紹[J]. 浙江中醫雜志,1997,32(10):467-468.
[18] 林海燕. 四妙勇安湯加味配合西藥治療糖尿病壞疽 38 例 [J].陜西中醫,2010,31(8):28.
[19] 李江. 益氣活血清熱解毒法治療早期糖尿病足的臨床研究[J].齊魯藥事,2010,29(8):502-504.
[20] 王自輝. 清熱解毒活血通絡法治療糖尿病足壞疽的臨床研究[D].石家莊:河北醫科大學,2007.
[21] 陳柏楠,周濤,李昭輝,等. 糖尿病壞疽的臨床治療研究[C]. 第5 屆全國中西醫結合治療周圍血管疾病學術會議論 文選編 ,1999:82.
[22] 劉惠敏. 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壞疽[J]. 天津中醫,1992(2):8.
[23] 董振華,季元. 祝諶予治療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經驗[J]. 中醫雜志,1997,38(1):12-14.
[24] 張月珍,盧玉梅. 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足 90 例臨床觀察[J].河南中醫,2006(3):72.
[25] 都賓賓,朱章志. 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足 90 例臨床研究[J].河南中醫,2006(3):26.
[26] 劉奎增,宮淑文,劉娜,等. 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足 30 例 臨床觀察[J]. 中國中醫藥科技,2001,8(2):128.
[27] 姚沛雨. 劉學勤主任醫師治療糖尿病足臨床 10 法[J]. 陜西中醫,2011,3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