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難治性皮膚潰瘍主要見于三度燒燙傷、瘀積性皮炎后潰瘍\\(靜脈曲張綜合征\\)、糖尿病足、創傷性潰瘍、放療后局部潰瘍、外科術后慢性遷延難愈性傷口潰瘍等,通常傳統治法以清創、抗炎、引流為主,潰瘍面積過大時須手術植皮,因其治療過程漫長、經久不愈,且易留下明顯疤痕,給患者造成很大痛苦。為此,筆者從2012年4月起,對自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臨床探索,至2010年基本成熟定型的六黃一白蛋黃油生肌膏進行局部貼敷治療。經臨床對照觀察,具有方法簡便、療程短、收效快、患者痛苦小、經濟實用等優點,現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收集病例24例,男10例,女14例,年齡最大者78歲,最小者4歲,其中燒燙傷10例,糖尿病足3例,放療后局部潰瘍2例,瘀積性皮炎5例,褥瘡4例。部位分別為背部1例,胸部2例,下肢8例,踝周12例,足跟1例\\(雙側\\)。潰瘍面積最大11cm×6cm,最小3cm×3cm。
2、方法
2.1 病例選擇
選自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間門診及住院患者中,由各種原因引起的皮膚潰瘍,符合治療觀察條件,且愿意接觸本法觀察的對象24例。
2.2 藥物配制
2.2.1處方組成黃連、黃柏、黃芩、大黃、黃芪、人工牛黃、白及、雞蛋黃油。
2.2.2制作方法按3∶3∶3∶3∶3∶1∶2的比例,精選六黃一白7味藥物,文火焙干研為細末,過120目篩,用搪瓷容器收集,置于高壓消毒鍋中高溫消毒后備用。另選雞蛋若干\\(視潰瘍大小,藥粉多少而定\\)煮熟,去蛋清留蛋黃,將蛋黃用鐵鍋武火煎炒煉制,待油脂浸出后濾出,反復再煉,直至無油濾出為止,收集蛋黃油備用。應用時,將藥粉與蛋黃油按1∶1的比例調膏儲存,避免交叉污染。
2.3 藥膏功能
清熱解毒燥濕,活血化瘀,去腐生肌。
2.4 操作方法
對患者潰瘍面及周圍進行常規清創、消毒,暴露潰瘍面,盡量去除創面腐肉和痂皮,根據瘡面大小及深淺,取適量所配藥膏外敷與創面周圍皮膚平齊,敷料塊覆蓋,繃帶局部固定即可,次日同法清創再敷,直至潰瘍愈合,皮損修復。
3、結果
痊愈:未經植皮及其他療法,皮損完全愈合;顯效:潰瘍面積縮小,新生肉芽組織生長;無效:治療前后皮損未經變化或繼續加重。所觀察經本法治療24例患者中,23例痊愈,顯效1例。顯效患者系乳腺癌術后肺轉移,實施放療,致局部組織壞死,周邊皮膚組織變硬,皮下組織萎縮,血運極差。但應用本療法后,潰瘍局部明顯修復,目前仍治療中。其療程最長40d,最短1周,平均治愈時間3周,總有效率100%。
4、典型病案
案1:王某,女,33歲,2012年5月因剖宮產術后麻醉未醒,家屬將“熱寶”放置下肢處,致局部燙傷形成潰瘍,院外治療2個月,潰瘍不愈。我科就診時左下肢脛外側潰瘍面積11cm×6cm,痂下污濁,膿液或液化脂肪難辨,外科會診后要求“必須手術植皮”?;颊弋a后2月余,需哺乳及照料嬰兒,要求門診走動治療。遂以本法治療,停用其他藥物,前2周每日換藥1次,瘡面逐日好轉,分泌物減少,新生肉芽組織鮮活,周邊皮瓣漸顯收攏。后2周隔日換藥,效果理想,最后2周3d換藥1次,6周后潰瘍面完全愈合。案2:朱某,女,62歲,因右耳屏前皮脂腺囊腫切開引流后,經常規抗生素內服及換藥,形成3cm×3cm潰瘍,長久不愈。遂以本法外敷,因在鄉下,就診不便,1周后復診。揭去輔料,瘡面長平,已無分泌物,再施本法貼敷1次,后追訪家人,創面平復如初。
5、討論
本方所選8味中藥,均為清熱燥濕、解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之上品,其中黃連、黃芩、黃柏清熱瀉火、燥濕解毒、止血消炎,主一切腫毒、燒燙傷?,F代藥理研究顯示,上藥均有廣譜抗病原微生物、調節免疫功能,對缺血再灌注損傷有保護、抗炎、抗潰瘍、抗血小板凝集等作用。黃芪益氣升陽、利水消腫、去腐生肌,《本草備要》稱其有生血、生肌、排膿內托作用,為瘡癰圣藥;白及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神農本草經》云:“白及主癰腫惡瘡敗疽,傷陰死肌,賊風鬼蟲,痱緩不收”;大黃攻積滯,清濕熱、瀉火、涼血、祛瘀解毒,藥理研究其具有廣譜抗病菌及抗炎抑制滲出作用,對外傷及燒傷潰瘍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牛黃清心涼肝、豁痰開竅、清熱解毒,主熱病神昏、癰疽疔毒,藥理顯示有抗微生物作用,抑制遲發型超敏反應及溶血素形成;雞蛋油\\(卵黃油\\)具有消腫解毒、斂瘡生肌作用,主治火燙傷、耳膿、濕疹、皮膚瘙癢、潰瘍久不收口、瘡痔疥癬、手足皸裂、外傷諸蛇毒。本味藥物目前在臨床上基本失傳遺忘,亦不被人們所熟知,大多數人將雞油誤當蛋黃油應用,但二者臨床效果迥異。以本品調和諸藥,各顯功效,相得益彰,共奏清熱燥濕解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之功效,亦是取得臨床顯著療效的關鍵所在。
6、結論
自制六黃一白蛋黃油生肌膏治療皮膚潰瘍具有藥物豐富、制作便捷、操作簡單、費用低廉、醫患共用、起效迅速、療效穩定的特點。目前,在國家大力提倡普及中醫藥適宜技術的環境下,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