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腸科常見多發疾病包括混合痔、肛裂、肛周膿腫、肛瘺等,而在以上常見多發疾病中以混合痔最為普遍,也就是世人常說的 "十人九痔",對于混合痔的治療最為有效也是使用范圍最廣的治療方法當屬 "混合痔外剝內扎術",然而由于肛門直腸特殊的解剖結構及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導致混合痔術后出現各種常見的并發癥,如: 術后傷口疼痛明顯、創面水腫、分泌物增多等,其中以創面水腫治療最為棘手,同時創面水腫往往也是其他并發癥的病因所在,在臨床治療中發現當創面水腫消失后,往往傷口疼痛會減輕,分泌物會減少,創面水腫使患者術后疼痛加重,創面愈合緩慢,病程延長,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和心理壓力,降低患者對治愈疾病的信心,所以治療混合痔術后水腫成為了肛腸科醫生一直以來乃至將來很長時間需要亟待解決的臨床難題,筆者通過本研究旨在經臨床觀察、分析諾爾康 ( 石家莊市中醫院院內中藥制劑)對混合痔術后患者水腫的影響,研究尋找一種預防、治療混合痔術后水腫的方法,以減輕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 1 資料來源 文中所選的病例及資料均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 《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混合痔的診斷標準。選取 2013 年 2 月至 2015 年 1月期間石家莊市中醫院肛腸科住院病人,將符合標準的 120 例混合痔術后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與對照組各 60 例。治療組男 31 例,女 29 例,年齡19 ~65 歲,平均年齡37. 35 ±6. 67 歲; 對照組男36 例,女 24 例,年齡 18 ~ 62 歲,平均年齡 38. 12± 5. 68 歲。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大致相同,差異無顯著性 ( P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病例納入排除標準 ( 1) 納入標準: ①符合以上各項標準者; ②年齡在 18 ~80 歲之間者。( 2)排除標準: ①其他病變影響療效判定者; ②嚴重疾病影響試驗進行者; ③自行服用其他藥物影響本試驗者; ④未按規定用藥; ⑤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和安全性評價者。
1. 3 統計方法 采用 SPSS16. 0 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數據用珋x ± s 表示,采用 t 檢驗; 計數數據用%表示,采用 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顯著性。
2 治療方法
2. 1 術后坐浴方法 ( 1) 治療組: 常規抗生素治療 3 ~5 天。采用自制洗劑諾爾康熏洗坐浴 ( 石家莊市中醫院院內制劑,冀藥制字 Z20051133,組方為地榆、苦參各 1 300 g,大黃 1 000 g,芒硝1 500g,白礬、防風、花椒各 1 100 g,蜂房、五倍子、紅花各600 g,冰片200 g) ,每次2 袋,2 次/d,每次熏洗坐浴20 min,水溫約38℃ ~42℃,傷口常規換藥治療。( 2) 對照組: 常規抗生素治療 3 ~ 5 天。
采用黃柏洗劑 [深圳市健源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贛衛消證字 ( 2006) 第 0379 號] 熏洗坐浴,每次熏洗坐浴20 min,水溫約38℃ ~42℃,傷口常規換藥治療。
2. 2 熏洗治療時應注意事項 ⑴治療時應盡量充分暴露傷口,使藥物的治療作用發揮到最大。⑵治療應盡量安排在排便之后,以免熏洗后馬上排便影響藥效的發揮。⑶對于部分采用側切手術方式的患者前期禁用中藥坐浴。
3 療效判定標準
3. 1 肛緣水腫評分標準 分別記錄術后 1、3、7、10 d 的平均評分。( 1 ) 評分標準。① 0 級: 無水腫; ②Ⅰ級: 輕度水腫,水腫距離手術切緣 <0. 5 cm,高出于皮膚 < 0. 5 cm; ③Ⅱ 級: 中度水腫,水腫距離手術切緣 0. 5 ~ 1. 0 cm,高出于皮膚< 1. 0 cm; Ⅲ級: 重度水腫,水腫距離手術切緣 >
1. 0 cm,高出于皮膚 1. 0 cm 以上。 ( 2) 參照評價方法記分: 0 級記 6 分,Ⅰ級記 4 分,Ⅱ級記 2 分,Ⅲ級記 0 分。
3. 2 肛周傷口疼痛評分標準 詢問患者術后疼痛嚴重程度,采用數字評分法( numerical ratingscale,NRS) 0 ~ 10 分表示,0 分代表無痛,10 分代表無法忍受的疼痛?;颊吒鶕约旱耐从X來判定,治療前后均由患者評估自己的疼痛數值,最后由醫生患者疼痛數值進行統計。
4 治療結果
4. 1 兩組治療前后水腫積分情況 詳見表 1.
4. 2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評分比較 詳見表 2.
5 討論
混合痔術后水腫一直就是臨床困擾醫生及患者的一個常見并發癥,肛門周圍皮膚的神經及血管分布豐富,局部原有的靜脈、淋巴循環通路在手術中遭到破壞,或者局部加壓止血造成壓迫過緊,靜脈、淋巴循環受阻,組織液不能吸收,加之術后肛門括約肌壓迫收縮,局部表現為充血、腫脹、疼痛和滲出,是混1[1]對于術后創面水腫,中醫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及治療方法,中醫臨床認為,血瘀癥指瘀血內阻,以疼痛、腫塊、出血、舌紫、脈澀等為主要表現的證。凡離開經脈的血液,未能及時排出或消散,而停留在某一處或血液運行受阻,壅積于經脈或器官之內,失去生理功能者,均屬瘀血。[2]
我院自制諾爾康洗劑,依據中醫基礎理論辨病辨證,經我院數代名老中醫佐證而成,[3]方中地榆味苦,性微寒,歸大腸經,功能解毒斂瘡、涼血止血,臨床多用于痔血、便血、崩漏、血痢、癰腫瘡毒等病現代藥理研究[4]認為,地榆臨床應用后可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輕軟組織水腫、減少滲出,收斂作用明顯,并且止痛效果良好; 苦參味苦,性寒,歸大腸經,功能清熱燥濕,殺蟲,苦參的主要藥物成分為皂苷類及生物堿類,功效是促進血清溶血素的生成和提高血清中 IL - 2 的水平以及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5]同時苦參總黃酮、總生物堿及混合提取物對大腸埃希菌均有較好的抑制作用,[6]方中地榆、苦參共為君藥,同歸大腸經,是治療氣滯血瘀證肛腸病的良藥。大黃味苦、性寒,功效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大黃的活血化瘀機理表現為多種方面,文獻表明大黃對急性血瘀大鼠的血漿黏度、全血黏度、紅細胞壓積、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血漿纖維蛋白原等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7 -10]明礬味酸澀,性寒,功效解毒殺蟲、燥濕止癢、止血止痢,具有抗菌、抑制組織炎癥水腫作用,對大腸埃希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等菌群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同時明礬水能夠使血清立刻沉淀,具有強烈凝固蛋白的功效,[11]其抑制水腫的機理,因其既可以從組織的細胞中吸收水分,使組織細胞脫水收縮,減少腺體過多的分泌,能有效的抑制炎癥滲出物,又可以與血清中的蛋白質結合成難溶于水的蛋白化合物,使組織或創面干燥,因此具有收斂燥濕的功效,并有助于局部消炎減輕水腫; 防風,味辛甘,性溫,入肺經,朱氏[12]等研究發現防風正丁醇對大鼠血液流變學有顯著的影響效果,防風正丁醇萃取物對大鼠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漿黏度、低切黏度、血球壓積、纖維蛋白原含量、以及全血還原黏度有顯著地降低作用,從而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花椒,性辛溫,入肺經,取其散結、鎮痛之功效,[13]研究發現花椒提取物中的茵芋堿與其鎮痛作用密不可分,除此之外,花椒水提物能明顯的抑制大鼠血栓形成,對血栓形成的時間有明顯的延長作用,對術后水腫的預防及治療有顯著地療效;[14]蜂房,性平、味甘辛淡,《神農本草經》[15]曰: "主驚癇瘈疭,寒熱邪氣,癲疾,腸痔。"說明蜂房對痔病的治療存在已久,李氏等[16]認為蜂房的抗炎作用主要通過抑制各種細胞因子的表達而發揮作用,其活性物質抑制了花生四烯酸環氧合酶的活性、血栓素的合成及釋放,同時抑制炎性細胞因子腫瘤壞死因子 α、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 -1、細胞間黏附分子 - 1 的表達。大黃、白礬、防風、花椒、蜂房共為臣藥,主軟堅散結之功,輔佐君藥行氣活血,消腫止痛。五倍子,性酸平,入大腸經,功效有解毒、消腫、收濕斂瘡、止血,五倍子所含的鞣酸為其主要的治療成分,鞣酸與蛋白質結合有沉淀作用,與傷口接觸后,使組織蛋白質凝固收斂,能夠促進肉芽組織的生長,使創面易于愈合。[17]
紅花,味辛,是活血通經,去瘀止痛之良藥,[18]現代醫學表明紅花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增加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作用,[19]五倍子、紅花為佐藥,具有收斂止血,祛腐生肌的功效,能更好的促進術后水腫的恢復。芒硝,味咸苦,性寒,歸大腸經,功效潤燥軟堅,清熱消腫; 冰片,味辛苦,性涼,功效清熱止痛、生肌之效。芒硝、冰片合用能增加白細胞的吞噬活動能力,促進炎癥區域滲出物的吸收,有散瘀、消腫的作用,[20]芒硝、冰片為使藥,有清熱消腫、鎮痛之功效。諸藥合用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收斂傷口的作用,治療遵循"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原則。同時諾爾康為浸膏劑型,省去患者繁瑣的煎藥過程,又利于患者攜帶,具有較好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