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宮頸癌的發病年齡出現年輕化的趨勢,加強并加重女性宮頸病變者的早期診斷和篩查,對于宮頸癌患者的早期發現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對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本院診治的110例宮頸病變患者予以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測(TCT)的臨床診斷價值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隨機選自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診治的宮頸癌變患者110例,按照檢測方法的不同隨機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其中研究組110例,年齡25~50歲,平均年齡(36+6.5)歲,產次0~3次,平均產次(1+1.1)次,對照組30例,年齡24~54歲,平均年齡(37+7.5)歲,產次0~3次,平均產次(1.3+1.0)次,兩組年齡、產次等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診斷標準
患者的臨床癥狀與相關標準中宮頸病變相應疾病類型的診斷標準相符合,且經過陰道鏡和活檢檢測確診。
1.3 采用和排除標準
采用標準:經過宮頸活檢病歷確診未宮頸病變者,知情同意自愿進行相關檢查方案:檢測前的24小時禁止陰道沖洗;24小時禁止陰道放藥;24小時內禁止同房;24小時內禁止,排除標準:精神心理疾病者;理解和意識不清晰者;不配合檢查方案者。
1.4 方法
患者均在檢查前24小時之內沒有性生活,并避過患者的月經期在進行操作。按照檢測方法的不同隨機分成兩組,予以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測110例作研究組,予以早期的宮頸刮片檢測的30例對照組。研究組的(TCT)檢測,選擇專用細胞刷刮取宮頸管上皮的操作,將"細胞刷"置于宮頸管內,達宮頸外口上方10mm左右,在宮頸管內旋轉360°后取出,旋轉:細胞刷"將附著于小刷子上的標本均勻地涂布于玻片上或立即固定或洗脫于保存液中,對照組宮頸刮片檢查,取材應在宮頸外口鱗柱狀上皮交接處,以宮頸外口為圓心,將木質鏟形小刮板輕輕刮取一周,避免損傷組織引起出血而影響檢測結果,若白帶過多,應先用無菌干棉球輕輕擦凈粘液,再刮取標本,然后均勻地涂布于玻片上。兩組均送到細胞室進行細胞分型,然后對兩組宮頸涂片的陽性患者予以陰道鏡活檢。
1.5 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患者的檢測滿意度,陽性符合率,以及TCT陽性分型與病理活檢類型的對照檢出率情況1.6 檢測標準。
1.6.1 涂片的診斷標準
涂片的診斷標準N1LM表示沒有看到上皮內病變和瘤樣的病變者。不典型鱗狀細胞(ASC):包括無明確診斷意義的不典型鱗狀細胞(ASCUS)和不能排除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不典型鱗狀細胞(HIS,ASC~H);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s):與CINI術語符合;高度磷狀上皮內病變(HSILs):包括CINⅡ、CINⅢ和原位癌;鱗狀細胞癌:若能明確組織類型,應按下述報告:角化型鱗癌,小細胞型鱗癌。
1.6.2 檢測滿意度標準
依據陰道細胞TBS的分細胞學的診斷標準對檢測的滿意進行分類
1.6.3 陽性標準
依據TBS的分類細胞學診斷標準,患者的分型ASCUS病變以上者,表示細胞學的陽性標準,分型在磷狀上皮細胞異常LSIL以上為病理學陽性標準。
1.7 統計學分析
數據應用SPSS18.0軟件包完成統計分析,一般資料應用標準差(xx±s)完成表示,計量資料應用t完成檢驗,計數資料應用χ2完成檢驗,當P<0.05,表示比較差異具統計學的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檢測滿意度情況
經過不同方法檢測后,研究組患者檢測的滿意度98.04%,對比照組76%高,比較差異明顯具統計學上的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檢測陽性的符合率情況
經過不同方法檢測后,研究組的陽性符合率為,比對照組高,比較差異明顯統計學上的意義(P<0.05),見表2.
2.3 研究組TCT陽性和病理活檢的結果對照情況
經過研究組患者的TCT分型與病理活檢的分型對照,在TCT陽性患者中SCC的檢出率75%最高,其次是ASC-H/HSILde陽性檢出率87.5%,見表3.
3 討論
傳統臨床采用宮頸刮片檢測,具有簡單、經濟且有效等優勢,能夠明顯使臨床宮頸癌病死率降低。但是傳統的宮頸刮片檢測敏感性較低,患者的假陰性發生比較高,并且涂片提取的滿意度不高,因損傷組織引起出血而影響檢查結果,進一步限制傳統的宮頸刮片對宮頸癌病變患者的篩查率,涂片檢測誤診發生的影響因素,該法獲得細胞數目較少,制片也較粗劣、力度等不合理,標本固定、染色等技術限制等。
近年來,液基細胞學TCT診斷篩查方法開始被大量應用到臨床實踐中,液基細胞學TCT診斷篩查能夠明顯提升診斷準確性,TCT液基細胞學檢查,改進了宮頸癌篩查方法,操作簡便,病人無痛苦,提高了陽性檢出率,達到了早發現、預防宮頸癌的目的;同時還可以將剩余細胞用于其他項目,本研究對患者檢測涂片的滿意度進行分析,得出研究組患者檢測的滿意度98.18%,比對照組73.33%高,差異顯著。研究表明應用液基細胞學檢測(TCT)患者的涂片提取的滿意度比較高,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和臨床的推廣。
綜合以上的分析,本人認為首先要全面地開展預防工作,認真地普查和隨訪,積極地處理癌前病變,可以阻斷病程,預防宮頸癌,特別是宮頸病變的發生,使用液基細胞學檢測(TCT)技術用于婦女病的普查,早診斷、早篩查,建議制定有效的篩查和預防規范,并降低宮頸癌的發生率。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和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第8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404-405.
[2] 秦永芳。TCT和HPV-DNA聯合檢測在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篩查中的應用[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1,25(5):48-49.
[3] 夏智。1826例宮頸液基薄層細胞涂片檢查回顧性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7):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