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飲食和生活模式的改變,我國孕婦中的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在逐漸增加。與此同時,各種分娩并發癥的數量也不斷增加田。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間首次發生或發現的糖代謝異常,嚴重威脅母嬰的健康口。眾所周知,超重與肥胖是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的高危因素,孕前肥胖及孕期體重增加過多會對妊娠結局產生不良影響。當前研究認為,胎兒的快速生長可能是由于肥胖孕婦的胎盤功能受限和內源性高胰島素血癥所致,可導致胎兒組織缺氧。
另外,妊娠期對婦女而言是其人生的一個重大轉變階段,長期焦慮、抑郁可導致內分泌紊亂、失眠,出現體重的劇烈變化,可能導致流產、早產等一系列不良事件發生M。本研究對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并經飲食控制的孕婦進行調查分析分析,了解其孕期體重變化,并評價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體重變化對于自身與圍產兒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選擇:2011年8月到2013年10月選擇在我院進行住院分娩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入選標準:在孕22-26周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二單胎孕婦二已經建立圍生期保健手冊并定期作產前檢查二預后無死亡孕婦與胎兒、新生兒BMI> 18kg /m2;年齡18-40歲;孕婦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有嚴重心理障礙孕婦二合并有先天性病理疾病的孕婦。依據孕婦的體重指數\\( BMI\\)把上述孕婦分為正常孕婦\\(對照組,BMI<25kg/m2\\) 80例與超重孕婦\\(觀察組,BMI≥25kg/m2\\) 40例。
經過調查與對比,不同體重指數孕婦的年齡、孕次、產次、受教育年限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颈?】
1.2 干預方法:所有孕婦都進行了積極的飲食控制,食譜是以標準體重為基礎,按30kca1·kg-1 ·d-1計算每日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提供的熱卡分別占總熱量45%-55%, 20%-25%, 25%-30%。采用少量多餐制,每日分5-6餐。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孕婦的預后情況,包括剖宮產、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產后出血、早產、胎膜早破、胎兒窘迫與羊水過多等發病情況。觀察兩組新生兒的預后情況,包括巨大兒、新生兒窒息、低血糖、高膽紅素血癥等。觀察兩組孕婦在孕期的抑郁與焦慮情況,采用抑郁與焦慮量表\\(SDS與SAS\\)進行調查,在孕中期、孕晚期與分娩前各進行三次調查,取平均值。所有的數據資料均由產科醫生與護理人員進行測量和評估。
1.4 統計學方法:運用科學統計軟件包SPSS10.0進行統計分析,組間率的比較采用X'檢驗,組間計量數據對比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P <0.05代表對比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抑郁與焦慮評分對比:經過觀察,觀察組的抑郁與焦慮評分都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颈?】
2.2 孕婦預后對比:經過觀察,觀察組孕婦的剖宮產、產后出血、早產、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等發病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颈?】
2.3 新生兒預后對比:經過觀察,觀察組的巨大兒和低血糖發病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颈?】
3 討論
目前,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超重女性越來越多。其中由于高蛋白、高熱量飲食及運動量減少等生活方式的改變,許多妊娠期婦女能量的攝入大于能量消耗,從而造成了超重情況回。調查顯示,肥胖是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的高危因素,并對圍產結局造成不良影響。從機制上分析,妊娠期的糖尿病孕婦可導致胎兒宮內生長發育過快,胎兒對宮內不良的反應使其自身器官組織和代謝發生適應性的調節,若營養過剩情況不能得到及時糾正,將導致包括胰腺、血管、肺臟及肝臟等機體器官和組織發生永久的改變,從而變為成人期疾病。一般研究認為超重發生之前往往已存在慢性高胰島素血癥,超重發生之后則產生胰島素抵抗,而妊娠糖尿病發病在代謝和內分泌方面表現為慢性胰島素抵抗與孕晚期生理性胰島素抵抗的疊加和\\(或\\)妊娠期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增加的功能不足。
同時在妊娠期期間,孕婦的生理及心理的等因素都會對新生兒造成影響。隨著年齡增大,人體器官功能發育活躍程度和血管彈性降低,影響胎兒的營養供應及發育,造成嚴重的預后,也對孕婦的心理有負面的影響。本文觀察組的抑郁與焦慮評分都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調查顯示,超重婦女常有內分泌代謝紊亂,易造成脂、糖代謝的紊亂,導致自身并發癥的發生回。本文觀察組孕婦的剖宮產、產后出血、早產、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等發病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當前糖尿病孕婦孕期體重增長過多可造成新生兒發生巨大兒、先天畸形、新生兒低血糖的危險性增加。本文觀察組的巨大兒和低血糖發病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在干預方法中,要積極進行多種形式的營養宣教,包括開辦孕婦學校,制定孕期營養宣教手冊。對孕婦連續監測體重增長情況,對體重增長過快者,應適當限制熱量的攝入,同時控制糖類和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適當增加蔬菜、豆類及含糖量少的水果的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