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性腦出血即\\(HICH\\)是一種自發腦血管疾病,患者腦實質內血管發生破裂,并在其內形成血腫,研究得出病理基礎為動脈硬化與高血壓。筆者從研究中的 260 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中,分析得出術后再出血患者 32 例,分析總結諸多相關因素,總結與術后再出血的關聯性,探討高危因素,為臨床預防再出血提供科學有力的依據,現將研究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 1 對象資料:所選 260 例行手術治療的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均于 2011 年 1 月至 2014 年 3 月在本院住院接受治療,均有高血壓病史,男 152 例,女 108 例,年齡 35 - 91 歲,平均年齡\\(58. 3 ± 9. 85\\) 歲,無凝血機制異?;颊?215 例,異常者 45 例,合并有糖尿病患者 89 例,發病距離手術時間小于 6h 者 132 例,大于 6h 者 128 例,患者在入院時收縮壓小于 200mmHg 者 180 例,大于 200mmHg 者 80 例;舒張壓小于 120mmHg 者 210 例,大于120mmHg 者 50 例;行骨瓣開顱清除血腫手術 81 例,行小骨窗開顱清除血腫手術及行微創治療患者共 179 例,手術中徹底清除血腫 90 例,未徹底清除者 170 例;發病前使用阿司匹林者 71例,發生腦疝 94 例,術后再出血患者 32 例,其中死亡 11 例。入選及排除標準:所選患者均在術前行常規檢查包括血常規等,患者在術中未見動脈瘤及畸形血管團,發現動脈瘤、畸形血管團需排除,術后病理證實為其他病變需排除。
1. 2 方法:通過顱腦 CT 進行復查,對有無術后再出血進行判斷,具體復查時間為在患者術后病情平穩的情況下,24h 后進行CT 復查。具體方法為:①患者在術后的 24h 內,患者的病情發生惡化,如骨窗壓力突然升高、出現嚴重意識障礙、偏癱加重、出現瞳孔散大、嚴重頭痛、引流液變清后突然引出大量血液等,通過顱腦 CT 復查表明原有出血部位血腫,一般來說發生再出血的血腫要比術前血腫增大,由此來判定為再出血;②患者在術后 24h 后通過顱腦 CT 檢查顯示,血腫已經消失,再次經顱腦CT 復查時卻發現原有血腫部位出現了血腫,可判斷為再出血;③術后患者病情較為穩定,未見瞳孔變化或者是病情惡化,在進行第一次顱腦 CT 復查時顯示原有出血部位血腫有增大現象,未超過 20mL,且血腫體積有明顯增大,已經超過 50%,則可判斷為發生再出血,否則可判斷為術腔發生滲血或者是出現了殘余血腫。
1. 3 統計學方法:對本文研究資料應用 SPSS17. 0 統計學軟件及 EXCEL 進行數據的錄入及統計運算處理,應用單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法進行分析,P < 0. 05 時,作為判定差異有無統計學意義的標準。
2 結 果
2. 1 影響因素分析:共總結了 15 項變量,分析其與術后再出血的關系,15 項變量分別為性別、年齡、凝血機制有無異常、入院時 GCS 評分情況、血腫量、手術距離發病時間、入院時患者的收縮壓以及舒張壓情況、行骨瓣開顱血腫清除手術、合并糖尿病、術中是否徹底清除血腫、有無躁動、發病前是否使用過阿司匹林、出血部位、術前有無腦疝發生。
2. 2 高血壓性腦出血術后再出血單因素分析:通過單因素分析得出,入院時舒張壓及收縮壓情況與患者的術后再出血有著密切的關聯,患者入院時收縮壓大于 200mmHg 以及舒張壓大于 120mmHg 時發生術后再出血的幾率要明顯較高,此外發病距離手術時間小于 6h 與術后再出血有關聯,這表明了超早期手術與術后再出血有關系,凝血機制異常與術后再出血有關,再者行骨瓣開顱清除血腫手術與術后再出血有一定關系,具體見表 1?!颈?】
2. 3 高血壓性腦出血術后再出血多因素分析:通過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法分析總結出 4 個最為有意義的變量,分別為入院時收縮壓高于 200 mmHg,入院時舒張壓高于 120mmHg,凝血機制異常、發病后超早期手術,由此表明以上 4 種變量與高血壓性腦出血術后再出血有著密切關系。見表 2?!颈?】
3 討 論
該病區別于腦血管炎出血、動脈瘤破裂出血及凝血機制障礙所引發的出血等,其發病的過程有可循規律。該病在臨床較為常見,發病率、致殘率及死亡率均較高,也是公認的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之一。多數研究專家都在努力完善該病的治療方法。當在治療中,尤其是手術治療,即使已經開展了微創手術治療,其術后再出血的發生率仍舊始終偏高,給臨床神經外科醫生帶來較大的困擾和麻煩。高血壓性腦出血術后再出血即\\(RHPHIH\\)的死亡率據相關報道高達 40% 左右,引發因素較多,通過多年的研究總結得出高危因素主要有:①高血壓不穩定,控制效果不佳;②術中止血力度不夠;③動脈硬化及其他病理基礎未進行徹底改變,病史較長;④存在較大血腫;⑤凝血機制出現異常情況;⑥長期使用阿司匹林藥物,其他如手術距發病時間的長短、合并有冠心病、麻醉處理、術后過早應用甘露醇等因素。唯有從諸多因素中總結出關鍵性因素,才能對患者實施更加有效的針對性治療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形成個體化治療,從而預防術后再出血,降低發生率,進一步降低致殘以及死亡率,提高治療效果。
對相關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得出結論,其中發病距離手術時間與術后再出血的關系密切,這一結論與國內外的相關報道幾乎一致,且該因素的發生比例也較高,而這種情況也與多數病例行超早期手術有一定的關系。同時行骨瓣開顱清除血腫手術的患者,一般病情較重,且血壓較不穩定,居高不下,病情的發展較為迅速,因此多數患者需要進行超早期手術治療,對于影響手術方式的因素,如年齡、血壓、GCS 評分以及凝血機制等,此外還有在手術過程所選擇的止血措施,手術操作方式等也與術后再出血有一定關系。
發病距離手術時間與術后再出血的關系,據相關報道稱,手術所選擇的時機,以及所選手術方式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均有所不同,在治療中,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在早期是十分不穩定的,尤其是在血腫形成的初期幾個小時內,血腫仍舊會持續性增大,這也是造成病情加重的一個主要因素。因此血腫量也與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預后有一定關系,在實際治療當中,我們需要將主要的精力放在清除血腫方面,以此緩解患者的顱內高壓,這也是挽救患者性命的重要措施。一般來說,患者腦內血腫的形成主要時間在 7 -8h 后,同時患者的腦組織自身也會出現十分嚴重的繼發性損傷,因此對腦內血腫進行及時的清除,可以更好地保護患者的腦組織,并利于腦血流的改善,因此也提倡在患者發病的 6h 內進行手術,即為超早期手術治療,由此才能最大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病情,有利于預后。
入院時血壓與術后再出血的關系,在本研究討論中得出結果,患者 在 入 院 時 的 舒 張 壓 超 過 120mmHg,收 縮 壓 超 過200mmHg,此情況與術后再出血有密切關聯。由此也提示了,患者在經術前急救處理時,要注意患者入院時的血壓情況,一般血壓處于高水平狀態,必須要警惕患者術后可能發生再出血,對患者的血壓進行較好的控制,且諸多研究學者也認為術后患者血壓波動厲害,處于高水平狀態是術后再出血的重要影響因素,該結論也得到一致的認可,在本文中也得出一致結論,因此對于血壓波動較大的高水平患者,必須要注意控制血壓,由此來預防術后的再出血。首先要注意調節降壓藥的使用劑量,滿足個體化治療,其次注意加強對患者血壓的監控頻率,爭取做到 1h/次的頻率,對于血壓在高水平波動的患者,對血壓的監測,應該加強頻率,可以 30min/次,甚至于 15min/次,直至血壓控制較為滿意才可以停止。此外要注意顱內壓得到控制后要逐漸降低至合理范圍內,從而防止血壓的波動造成再出血,還要分析可能影響血壓驟升的因素,如患者躁動,情緒緊張或者是著急等,需要給予鎮靜治療消除血壓驟升。
凝血機制與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術后再出血的關系,在本文結果中提示,凝血機制異常與術后再出血有密切關系,因此在選擇手術治療時,必須要高度慎重,此外對凝血機制要及時給予糾正以此來預防術后再出血。對于手術指征已經明確但凝血機制存在異常的患者,必須在準備行手術治療的同時,先行對凝血機制進行糾正調節,從而減少再出血的發生率,對術前存在凝血機制的患者,術后要及時排查,若發現需糾正治療,這是預防術后再出血的重點和關鍵。
其他因素,在本研究中,其他相關因素雖然與術后再出血無密切關聯,但在實際操作中也需要重視,例如躁動、患者一旦發生躁動,就會造成血壓不穩,出現強烈波動,此時若對血壓給予有效控制,但患者在短時間內的情緒不穩也會再次造成血壓升高,發生術后再出血。且這種情況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因此針對個體的高血壓病教育也十分必要。
參考文獻:
[1] 吳有志,羅良生,張健,等.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診療及預后的影響因素[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4\\):3328 -3329.
[2] 陳敏,林鵬. 高血壓腦出血的早期微創手術治療優勢[J].海南醫學,2012,23\\(17\\):61 -62.
[3] 陳玉光,韓德清,羅偉,等. 高血壓腦出血外科治療 100 例體會[J]. 中國醫藥導報,2010,7\\(28\\):29 -30.
[4] 李秀明,李瑞,董永斌. 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再出血 22 例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2012,7\\(35\\):115 -117.
[5] 李浩,張帆,劉文科,等. 高血壓腦出血手術適應癥分析及療效探討[J].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1,27\\(3\\):240 -241.
[6] 劉錦平,吳紅飛,周建國,等. 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J]. 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3,18\\(10\\):619 - 620.
[7] 時曉光,師鏡峰,李超,等. 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方法及時機對術后再出血的影響[J]. 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0,9\\(2\\):177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