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陰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簡稱BV\\)的發生往往是由于引導菌群的失調,乳酸桿菌減少,從而導致包括彎曲弧菌、各種厭氧菌、加德納菌在內的一些病原大量快速繁殖的一種混合感染。近年來,國內對于細菌性陰道病的治療開始傾向于中西醫結合的模式。為了進一步分析兩種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選取了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200例細菌性陰道病患者的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回顧性分析,最終取得了令人較為滿意的成果,現將臨床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與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間在我愿接受治療的細菌性陰道病患者200例,并按患者的入院先后順序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每組100例。
對照組患者年齡均在20~43歲之間,病程2~25d;治療組患者年齡均在19~45歲之間,病程2~20d。兩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外陰瘙癢、灼燒,陰道分泌物伴有魚腥臭味,厚且粘稠、均勻一致,常呈灰白色或者黃色。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病情狀況無顯著性差異。
病患選擇排除有肝腎功能不良或是嚴重系統疾病的患者;有對應用藥物過敏的患者;有哺乳或妊娠期的患者;有使用其他抗生素類藥物的患者等。
1.2 診斷依據以下4項中有3項符合即可確診\\(第3項必須符合\\):陰道分泌物增多,具有魚腥惡臭,胺試驗呈陽性,即將一滴10%氫氧化鉀溶液滴于涂有陰道分泌物的玻片上,可以聞到揮發出的魚腥臭味。陰道分泌物pH值范圍4.5~5.5。利用陰道分泌物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可以檢出線索細胞。即陰道鱗狀上皮細胞表面附著有革蘭氏陰性細菌、桿菌以及變異小球菌,利用顯微鏡觀察表現細胞膜缺如,血基參差不整,呈鋸齒狀,胞漿粒狀紅染,占脫落上皮細胞20%以上。陰道分泌物均勻一致。
1.3 治療方法
將作為研究對象的200例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100例患者,治療組100例患者。對照組的患者,給予雙唑泰泡騰片陰道內外用:睡前用清水清潔外陰后,在陰道后蒼穹部放置雙唑泰泡騰片,每日1粒,連續使用2周,為一個療程。治療組的患者,睡前采用中藥藥湯清洗外陰,然后與陰道后蒼穹部放置雙唑泰泡騰片,每日1粒,連續使用一個療程,2周。在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禁止性生活,且不可以同時使用其他抗生素類藥物。若是用藥期間月經來潮,則暫停用藥,月經過后再繼續使用,注意在治療期間嚴格遵守個人衛生。療程結束后5天接受復診,根據復診結果對療效進行判定,顯效以及有效患者在停藥后兩個月時再次接受復查,復查內容包括陰道分泌物鏡檢、婦科檢查等,以此判斷細菌性陰道病是否復發。
1.3.1清洗外陰藥物組成:10g蛇床子,10g百部,10g椿皮,10g胡椒,12g白鮮皮,15g黃柏,15g苦參等等。把藥煎好以后,先利用藥液清洗外陰,等到溫度適合以后開始坐浴,每次10分鐘。
1.4療效判定標準
療效判定標準按照衛生部頒發的《抗菌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顯效、有效、無效的判定。若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有了一些緩解,四項指標中僅有1項符合,則判定患者治療效果為顯效;若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4項指標中有2項符合,則判定患者的治療效果為有效;若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均沒改善,4項指標中符合3項,則判定患者治療效果為無效。顯效以及有效的患者在停藥后兩個月時接受復查,如果復查結果符合細菌性陰道炎的診斷標準,則判定患者的病情復發。顯效率=顯效患者數量/患者總數×100%,總有效率=\\(顯效患者數+有效患者數\\)/患者總數×100%。
1.5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與相對數描述,P<0.05,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研究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患者在停藥后5天時進行復診。根據復診結果顯示,對照組的100例患者中,顯效患者60例,有效患者13例,顯效率60%,總有效率73%;治療組的100例患者中,顯 效 患 者71例,有 效 患 者14例,顯 效 率71%,總有效率85%。比較兩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治療組的臨床總有效率\\(8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臨床有效率\\(73%\\)。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2.2 兩組患者復發率對比
兩組中的顯效以及有效的患者均在停藥后的兩個月時接受復查。根據復查結果顯示,對照組的100例患者中,復發患者21例,復發率為21%;治療組的100例患者中,復發患者6例,復發率為6%。比較兩組的復發率,治療組\\(6%\\)明顯低于對照組\\(21%\\)。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細菌性陰道病作為一種常見的婦科類疾病,它的發病率與性交的頻繁度、過度的陰道沖洗等因素密切相關。臨床癥狀通常為輕度的外陰瘙癢或是灼熱,陰道分泌物增多,呈灰黃白色,且伴有魚腥臭味。嚴重的細菌性陰道炎可能會導致患者不孕、自然流產,甚至是流產,給患者的身心、家庭都帶來極大的痛苦。因此,對于細菌性陰道炎的判定與治療對于患者具有重大意義。這種病癥多發生于15~44歲之間的婦女,性生活糜爛者患病率更高。臨床表現為白帶增多、具有魚腥氣味,有時會伴有輕度的外陰瘙癢或者是灼燒感,當性交以及月經后,氣味加重。極少數患者可能還會出現下腹疼痛、排尿異常及性交困難。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社交、生活,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
細菌性陰道病多是由于蟲蝕陰、外陰不潔,濕熱下注導致,所以,治愈細菌性陰道病的重點在于解表去蟲、清熱祛濕。中藥中的蛇床子、百部的主要作用是祛污除濁、殺蟲止癢;椿皮的主要作用是止血止帶;白鮮皮的主要作用是清熱解毒;黃柏的主要作用是祛除穢臭。綜合所有用藥,此帖藥方的主要作用是清熱祛濕、殺蟲止癢。
綜上所述,中醫藥結合的辯證療法對于細菌性陰道病的治療有效率相對于單純西醫療法,其標本兼治,有效率高,復發率低,完全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袁靜.奧硝唑與定君生治療細菌性陰道病84例療效評價[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2,18\\(1\\):59-61.
[2]李玉英.單純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與細菌性陰道病現狀調查及療效分析[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2,8\\(2\\):180-182.
[3]張岱,林懷完,劉朝暉,等.復方沙棘籽油栓治療細菌性陰道病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3,29\\(2\\):146-149.
[4]李愛玲.硝呋太爾與甲硝唑治療細菌性陰道病臨床效果比較[J].海峽藥學,2013,25\\(4\\):242-243.
[5]張岱,林懷完,劉朝暉,等.復方沙棘籽油栓治療細菌性陰道病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3,29\\(2\\):146-149.
[6]林思瑤\\(綜述\\),羅新\\(審校\\),蔣學風\\(審校\\).加德納菌生物膜———細菌性陰道病新治療靶點[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1,38\\(6\\):505-508.
[7]鮑國波.口服聯合陰道給藥治療細菌性陰道病療效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2,16\\(26\\):3536.
[8]關秋云,馬麗爽.甲硝唑聯合乳酸桿菌膠囊治療細菌性陰道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3,21\\(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