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當中,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嚴重微血管并發癥之一,在Ⅰ型和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發生率分別為 30% ~ 40% 和 20% ~ 30%[1] .我們以中醫中藥治療為主,配合現代醫學治療方法,采用固腎活血湯加復方 α 酮酸治療糖尿病腎病,延緩了糖尿病腎病發展到終末期腎病的進程,取得了較好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全部病例 80 例均系我院住院病人,均符合 WHO 的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標準,并排除其它疾病導致的腎臟損壞。其中男 45 例,女 35 例,年齡 40歲至 70 歲,病程 8 至 15 年,平均病程 12 年。將 80 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患者 40 例,對照組患者 40例,兩組患者治療前血糖、血壓、血脂、腎功能、尿蛋白排泄率( UAE) 無明顯差異。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糖尿病腎病飲食,應用口服瑞格列奈或胰島素注射控制血糖,嚴格的控制血壓、控制血脂的同時,選擇黃芪注射液 40mL,加入 0. 9%生理鹽水,靜脈點滴,1 次/d,8 周為一療程。治療組患者,在一般治療的基礎上,以固腎攝納活血化瘀為法則,采用固腎活血湯,1 劑/d,分兩次服用。方中菟絲子 30g、山藥 15g、益智仁 15g、烏藥 10g、覆盆子 15g、生黃芪 30g、益母草 30g、大黃 10g、鬼箭羽 30g、水蛭 3g等。在中藥治療的基礎上,同時加用復方 α 酮酸片,每次 6 片,3 次/d 口服,8 周為一療程。
1. 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檢測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排泄率( UAE) 、血壓等指標的變化。
1. 4 臨床療效標準: 按照衛生部制訂的(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制訂。顯效: 浮腫明顯減輕或消退,血壓≤125/75mmHg,UAE 下降 30% -70%.有效: 浮腫明顯減輕或消退,血壓≤130/80mmHg,UAE 下降≥30% .無效: 浮腫無減輕或消退,血壓>130 /80mmHg,UAE 下降<30% .
1. 5 統計學處理: 各組數據用均值±標準差( x珋 ±s) 表示,并應用統計學方法處理。見表 1、表 2.
2 結 果
治療組 40 例,顯效 24 例,顯效率 60%,有效 14例,有效率35%,無效2 例,占5%,總有效率95%.對照組40 例,顯效8 例,顯效率20%,有效20 例,有效率50% ,無效 12 例,占 30% ,總有效率 70% .治療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 05.
3 討 論
糖尿病腎病一般分為五期。一期至三期是指尿蛋白排泄( UAE) 持續在 30 ~ 300mg/24h,屬于糖尿病早期腎??; 四期是指尿蛋白排泄( UAE) >300mg/24h,為顯性腎病或臨床期腎??; 五期為終末期腎病。腎病的發病機制,早期表現為腎臟肥大及腎小球的高灌注和球內高壓,之后腎小球系膜增生,腎小球基質積聚,尿蛋白排泄增加,最后導致腎小球硬化。
中醫學將糖尿病腎病歸屬于“消渴合并漏微,水腫,關格”的范疇,屬中醫病消渴兼癥之一。其發病機制多屬腎精不固,脾失攝納,久病入絡所致[2]. 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往往都是消渴病病程比較長的患者,一般多在十年以上。久病多瘀,久病入絡,久病及腎。同時消渴病就其病機而言,大多是氣虛陰虛為本,燥熱為標。氣虛則血運不暢而致血瘀,陰虛則火旺,加為標之燥熱,煎熬津液,血液粘稠而致血瘀。由于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促成了血脈瘀阻,脈絡閉塞,從而導致了糖尿病腎病的發生。
針對以上發病機制,我們確定固腎攝納,活血化瘀的法則,采用固腎活血湯治療糖尿病腎病。方中菟絲子、山藥、益智仁、烏藥、覆盆子固腎攝納,益母草、大黃、水蛭、鬼箭羽等活血化瘀,其中益母草還能利尿消腫。生黃芪補氣活血,取氣行則血行之意。研究認為黃芪可將低血糖,減少慢性腎病蛋白尿的作用。大黃現代醫學研究可減輕腎小球硬化,還有降尿素氮作用,對氮質血癥期改善臨床癥狀迅速。藥理研究表明,大黃含有的大黃酸,可抑制腎成纖維細胞增殖,延緩腎小球硬化,還可抑制尿素生成,增加尿素排泄量,可使腎血流量顯著增加作用,從而延緩腎衰發展[3].水蛭具有活血化瘀,通經行水的功效,研究結果表明,水蛭含有的水蛭素有肝素樣物質,對血液流變學有廣泛的作用,降低了血液粘稠度,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從而保護了腎功能[4].
根據現代醫學研究,治療糖尿病腎病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可以促進腎動脈灌流量的增加,改善微循環,緩解血液高凝狀態,減輕或延緩腎損害。同時,我們在固腎活血湯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復方α 酮酸片干預治療。
復方 α 酮酸制劑,可以補充必需氨基酸,在限制蛋白質攝入時,有利于保障基本營養,改善腎功能不全所致的并發癥; 還能用于透析患者作為非限制蛋白飲食的添加劑,配合低蛋白飲食,預防和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所致的蛋白質代謝紊亂[5]; 防止機體蛋白質降解,減輕尿中白蛋白排泄,而尿蛋白的減少可能會阻止系膜超負荷引起的腎小球硬化的進展,從而保護殘余腎功能; 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改善糖代謝; 結合尿素氮,緩解氮質血癥。通過對肌酐清除率的下降率的對比發現,表明殘余腎功能得到了相應的保護。
同時,在糖尿病腎病的飲食治療上,常采用低蛋白飲食進行干預治療。每天的蛋白質攝入量一般控制在0. 6 ~ 0. 7g / kg.低蛋白飲食可以減輕腎臟的負擔,對腎功能有保護作用,對延緩腎損傷的進展速度顯著有益。低蛋白飲食在糖尿病腎病合并慢性腎衰竭的治療中同樣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保護慢性腎衰竭患者殘余的腎功能。同時,低蛋白飲食可能通過多種機制改善胰島素抵抗,這對糖尿病腎病的治療是非常有益的。
而高蛋白飲食能增加腎小球的內壓,加重腎臟負擔,使重腎小球基底膜增厚。低蛋白飲食治療時應首選優質蛋白,優質蛋白是指魚、肉、蛋、奶等動物蛋白,而植物蛋白如大豆及加工品,會加重腎臟的負擔,應盡量避免食用。
參考文獻:
[1] 錢榮立。 糖尿病臨床指南[M]. 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 214 ~ 217.
[2] 吳深濤。 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中醫辯證[M]. 天津科學技術出版,2001. 36 ~39.
[3] 趙烘軍,韓學忠,徐梅,等。 大黃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 32例[J].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6,16( 7) :429 ~430.
[4] 楊書彥,等。 水蛭治療腎病綜合征 36 例[J]. 中醫研究,2002,15( 2) : 124 ~ 126.
[5] 衛生部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 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合理用藥指南[M].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102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