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是一種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以及骨折發生風險增加的全身性骨骼疾病[1].本文旨在利用直接比較證據及間接比較證據考察雙膦酸鹽之間的相對療效及安全性。
資料與方法
1 資料來源
數據庫: PubMed 及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 用“Meta - analysis Filter ”檢索方式,以“alendronate”“clodronate”“etidronate”“ibandronate”“minodronate”“pamidronate”“risedronate”“zoledronicacid”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此外,手工檢索納入的Meta分析獲得雙膦酸鹽直接比較的隨機對照研究( RCT) .截至 2015 年 4 月 20 日。
入選標準 研究對象為原發性骨質疏松患者,研究設計為雙膦酸鹽之間比較的 RCT,雙膦酸鹽之間比較及雙膦酸鹽與安慰劑比較的 Meta 分析,以及包含雙膦酸鹽的網絡 Meta 分析。
排除標準 對于特定結局指標,當某種雙膦酸鹽與安慰劑的比較存在多篇 Meta 分析時,排除樣本量較小的 Meta 分析。當特定結局指標僅存在一種雙膦酸鹽與安慰劑比較的 Meta 分析報道時,排除該 Meta分析。
2 文獻篩選與資料提取
文獻篩選 由 2 名評價員獨立地篩選符合入選標準的文獻。在此過程中,當 2 名評價員對研究選擇、數據提取和研究評價意見不一致時,通過第 3 名研究員解決分歧。
資料提取 雙膦酸鹽之間比較的 RCT 及 Meta 分析,提取所有類型骨折、腰椎骨折及非腰椎骨折的發生風險比,所有類型藥物不良事件及胃腸道不良事件的風險比; 雙膦酸鹽與安慰劑比較的 Meta 分析,提取大于或等于 2 種雙膦酸鹽的 Meta 分析所報道的結局; 網絡 Meta 分析提取每篇網絡 Meta 分析包含的結局及雙膦酸鹽的排序結果。
3 統計學處理
直接比較的描述性分析是基于納入的雙膦酸鹽直接比較的 Meta 分析及 RCT 的研究結果。間接比較的描述性分析是基于不同雙膦酸鹽與安慰劑比較的 Meta分析研究結果,以及網絡 Meta 分析的排序結果。